做定投有个重要的选项,你可能不知道

在做定投的时候,分红方式的选择往往被大家忽略。

甚至很多人在开通一份定投后,压根就不知道还有选择分红方式这回事。

因为,在很多基金销售机构开通定投的界面上,没有这个选项。

一般而言,在做定投的时候,除了设置定投基金、定投金额、扣款周期(天、周、双周、月)之外,还有收费模式(前端、后端)和分红方式(现金分红、红利再投资)。

然而,选项愈多,疑问愈多,为了快速促成交易,收费模式和分红方式很多时候都被基金销售机构设置为默认值——前端收费、现金分红。

现阶段,很多基金前端收费模式有较大优惠幅度(比如0费率、1折购基),因此相较后端收费而言,可能是一个不错的选项。

而现金分红之于定投,也许并不是一个理想选择。

直接给出我们的建议:定投应该选择红利再投资。

基金分红的两种形式,现金分红就是分现金,红利再投资就是分基金份额。

如果你对基金分红不太了解,我们之前有篇文章详细介绍过:《1091亿!近9年最慷慨!基金分红最全Q&A》

为啥呢?

有三个理由:

选择红利再投资,收益高很多

下面这张图显示了红利再投资的威力。

做定投有个重要的选项,你可能不知道

这张图来自于美国著名的投资研究机构——晨星(Morningstar)

1960年12月,投资10000美元于标普500指数,仅算股价的涨幅,到2016年12月,这笔钱将增长为38万美元(标普指数差不多就翻了38倍);

但如果你将股票分红再投资于标普指数中,这笔钱在2016年底将高达212万美元(212倍)。

不仅是美股,A股也是一样。

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是大家熟悉的指数,然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它们还有兄弟——沪深300全收益指数、上证50全收益指数。

有啥区别呢?

我们通常在行情软件上看到的沪深300指数、上证50指数都是价格指数,在成分股分红派息时,价格指数在除息日不予修正,任其价格自然回落。

而全收益指数在计算时,是将成分股的分红再投资到指数的成分股上。

比较一下:

做定投有个重要的选项,你可能不知道

沪深300全收益(白)VS沪深300

做定投有个重要的选项,你可能不知道

上证50全收益(白)VS上证50

我们再用具体的基金做一个测算。

某指数基金,2003年9月30日成立以来截止2017年底累计分红22次,每10份基金分配红利总额15.980元。

从成立之日起开始定投,每月第一个交易日扣款1000元,一直到2017年12月31日。

如果分红方式选择现金分红,合计现金分红96482元,定投收益率为74.63%;

如果选择红利再投资,定投收益率为107.82%。

注:数据来源wind,不考虑手续费,上述为根据历史数据进行的测算,不代表真实收益,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历史业绩不代表未来业绩表现。

这就是红利再投资的力量啊!

红利再投资是另一种定投

再回到定投的本质:规避投资择时这一难题,分批投资、均摊成本。

那么,在投入相同资金的情况下,累计的基金份额越多,单位份额成本就越低,收益率就越高。

所以,可以把红利再投资看做一种定投,不定期不定额的定投。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红利再投资显然要比现金分红能够累计更多的基金份额。

红利再投资可以省点申购费

如果一边定投,一边现金分红,相当于把基金资产拿出来,又通过基金定投投资进去。这样等于白白浪费申购费。

而红利再投资不需要额外收取费用,相当于帮你省了申购费。

举个栗子:

定投某只基金,每月1000元,某日分红1000元。

如果你选择的是现金分红,下个月扣款1000元,相当于又把这分红的1000元投入进去,你是前端收费,还要扣你申购费。

而如果你选择的是红利再投资,也是把1000元买进去,但是没有申购费。

做定投有个重要的选项,你可能不知道

基于以上三个理由,红利再投资看起来要比现金分红更胜一筹。

如果你已经开通了定投,但分红方式不是红利再投资,没关系,可以在基金交易界面——“修改分红方式”中进行修改。

做定投有个重要的选项,你可能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