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直擊拓斯達智能製造示範工廠

【文/潘敏瑤】隨著世界智能製造趨勢日益蓬勃,企業智能化升級不僅成為國家戰略,更在各行業掀起一輪“裝備競賽”。

從自動化高度成熟的汽車製造業,到加工工藝和應用不斷規模化的3C、物流、倉儲等行業,某一行業資源的優勢集中將迅速打開智能製造的生態鏈,恰恰在大部分企業對智能製造瞭解不深或作勢觀望時,成為少數企業迅速爆發的契機。

如何把握機會,謀劃未來製造?這正是拓斯達不斷深入思考和致力解決的問題。

鑑於此,6月28日,拓斯達全球開放日暨機器人應用與工業互聯網大會隆重開幕,來自境內外600多名拓斯達客戶、合作伙伴相聚拓斯達新園區,暢敘情誼,共話未來。

“本次活動目的主要有三。第一,彙報工作,接受檢閱,市場是拓斯達唯一的上級;第二,交流感情,增加友誼,是客戶給拓斯達指明方向,給予支持和動力;第三,給未來更多洞察。”拓斯達董事長吳豐禮在答謝晚宴上如是說。

现场直击拓斯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拓斯達提出“打造智能製造綜合生態圈”的理念,智能製造的落地必須是基於企業、服務商、軟件商,甚至施工建設等多環節的共同努力。本次聚會正是為了共同見證拓斯達十一年來的戰略發展成果,並匯聚智能製造精彩思維,在碰撞中發現適合企業自身的智造升級方向。

■以組織成長的“確定性”應對市場週期的“不確定性”

拓斯達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7.64億,同比增長76.51%;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38億,同比增長77.92%。

機器人(機械手)事業部、自動化事業部、綠能事業部、輔機事業部都保持健康發展勢頭,其中工業機器人及自動化應用系統業務實現收入43,526.23萬元,佔總營收的56.94%,同比增長84.73%,機器人主業營收佔比持續上升。

2018年一季度,拓斯達營業收入為1.79億元,同比增長30.14%;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0.34億,同比增長58.18%。

面對這一連串亮麗的數字,拓斯達總經理黃代波將業績實現“快”與“穩”平衡增長的核心歸於拓斯達一如既往完善內部管理,以組織成長的確定性應對市場週期的不確定性。

可以發現,堅持“研發為王”的理念,拓斯達在2017年研發費用投入4,345.90萬元,比上年度增長115.24%,佔營業收入比重5.69%。

目前,拓斯達擁有包括基礎層研發、應用層研發、產品層研發的技術人員共423名,研究院設有機器人技術研發部、自動化設備研發部、自動化應用研發部、機器視覺研發部等多個研發部門,涵蓋了現有業務產品技術研發和孵化產品技術研發,為其內部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併為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7年,拓斯達共實施機器人控制系統技術研究項目、多關節機器人本體研發、“基於智能型五軸伺服機械手的全自動注塑示範生產線項目”、“一種模溫機高性能控制技術”等研究開發項目8大項,研發項目主要為機器人控制系統技術領域的研究及產業化。

成立至今已為超過4600家客戶提供產品或服務,下游客戶已涵蓋3C、家用電器、汽車零部件、光電、新能源等眾多領域。

■以市場為導向、客戶需求為目標打造智能工廠

本次活動的一大亮點即“看現場”——參觀拓斯達智能製造示範工廠項目。

首先,來到拓斯達展廳,展廳展示了拓斯達智能製造工廠示範項目概況,其包含雲端數據中心建設、製造執行系統(MES)等多個核心模塊,形成網絡基本應用和以連接雲端數據中心數據庫為基礎的信息服務系統。

现场直击拓斯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拓斯達將通過智能製造工廠信息化建設來解決內部採購信息、生產信息、銷售信息、庫存信息、財務信息等各為一體、互不相通的難題,摒棄“信息孤島”,實施信息化集成技術,推動MES、ERP等系統實現一體化。這將使拓斯達對生產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的監控和管理,突破企業加速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瓶頸。

該項目預計今年底完成。同時,拓斯達正與華為雲正展開工業互聯網方面的合作。

接下來,走進了拓斯達機械手車間,機械手執行著整齊劃一的動作,解說員介紹了歐規機的最大負載、耗能、線性速度等關鍵參數。在機械手車間,拓斯達還展示了MES數據採集系統,體現車間智能化。

现场直击拓斯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下一站來到了機器人車間,車間內機器人擁有常規測試區、性能測試區,機器人畫像工位中機器人根據離線編程軟件導出的軌跡進行畫像,展示了機器人的重複定位精度。

现场直击拓斯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此外,此車間還有雙機協作精度、SCARA機器人搬運、SCARA機器人柔性運動、SCARA機器人視覺自動定位、機器人拋光打磨工作站,以及噴塗、衝壓上下料、焊接等工藝的展示。

现场直击拓斯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现场直击拓斯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目前,拓斯達已通過自主研發掌握了控制技術,具體包括運動規劃、直線圓弧插補算法、PID控制算法、電機控制技術、驅動器控制技術、分佈式IO控制技術、遠程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機器人動力學等,其中部分技術已處於國內領先水平。

掌握自主的關鍵控制技術,是拓斯達工業機器人產品實現個性化應用的技術基礎,打破了供應商的標準化產品與下游客戶個性化需求不匹配的局面,這也是拓斯達業績快速增長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此外,拓斯達於2017年11月入股久同智能,通過合作研發掌握了機器人伺服驅動技術,開發了伺服軟化、伺服振動抑制、伺服DC同步、伺服自適應等算法,有效的提高了六軸機器人穩定性和性能。

與此同時,拓斯達於2016年建立機器視覺研發團隊,通過1年多的研發,掌握了圖像處理、機器人標定、缺陷檢測、視覺定位、視覺測量等技術,併成功移植到機器人控制系統,實現了機器人與機器視覺的無縫對接,有效的增強了機器人競爭力。

參觀拓斯達新園區的最後一站是自動化車間,車間展示了汽車塑料零部件焊接及自動裝配集成、手機面板自動打磨等技術。值得一提的是,2017年9月,拓斯達收購野田智能20%股權,2018年收購野田股份剩餘80%股權,完善其汽車製造領域自動化的業務佈局。

现场直击拓斯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未來,拓斯達的方向已明晰,定位於系統集成+本體制造+軟件開發+工業互聯網四位一體的智能製造綜合服務商,打造以工業機器人為核心的智能製造生態圈,重點抓機器人軟件控制技術研究的同時,提升伺服系統穩定性,提升機器人視覺系統研發能力,推進機器人在更廣領域的應用技術、解決方案的研發及產業化。

正如吳豐禮董事長所說:“只要開始,永遠不停,永遠不晚。”這句話不僅僅是指或許未來將每年舉辦一次“拓斯達全球開放日”活動,更是指拓斯達堅定不移的“研發為王”的決心,以及“全心全意為客戶服務”的宗旨、“讓工業文明迴歸自然之美”的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