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胃癌患者一半在中國,胃癌早期有什麼徵兆?

楞香媽咪

我國屬於胃癌高發國家,每年胃癌新發病例約40萬例,死亡約35萬例,新發和死亡均佔全世界胃癌病例的40%。胃癌早期通常沒有特異性表現,早期幾乎不會有症狀,多見消瘦,還有胃部疼痛、食慾不振、嘔吐等。很多病人在初次診斷時已經是晚期了。早期胃癌的首發症狀包括上腹不適(包括上腹痛,多偶發),或飽食後劍突下脹滿、燒灼或輕度痙攣性痛,可自行緩解;或食慾減退,稍食即飽。賁門癌病人進食時有哽噎感,幽門癌病人進食後有飽脹痛,有時會因癌破潰出血而有嘔血或柏油便,或因胃酸低,胃排空快而腹瀉,或著原有長期消化不良病史的病人,致發生胃癌時雖出現某些症狀,但容易被忽略。少數病人因上腹部腫物或因消瘦、乏力、胃穿孔或轉移灶而就診。

胃癌的病因迄今尚不明確,但以下因素被證實會影響胃癌的發生:①幽門螺桿菌感染;②亞硝基化合物;③高亞硝酸鹽的攝入;④二羰基化合物;⑤真菌感染;⑥遺傳性。

參考文獻:

1、中國早期胃癌篩查及內鏡診治共識意見,中華消化雜誌2014第34卷第7期

2、衛生部胃癌診療規範(2011年)


藥事健康

目前我國每年胃癌新發病例大概有68萬例,佔全球總數的一半左右,而且大部分患者發現時已經是中晚期胃癌。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2c6b000aa768b63273ba\

百科名醫

臨床上,有極大一部分胃癌患者早期多無特徵性的表現,少數耐受性好的患者前期也可能沒有任何不適。大多數胃癌病人,可能會隨著癌細胞的進一步擴散,妨礙到胃正常生理功能的發揮才會出現一些胃痛、胃脹、噁心、厭食等症狀,然而這些表現並不是胃癌專有的,一些常見的胃腸道疾病也會出現類似的症狀,這也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多數患者直到中晚期才發現是胃癌。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一旦出現以下症狀就需要提高警惕:

1.消化道症狀:一般來說,年齡在40歲以上的人群,如果出現明顯的下列症狀,則需要引起注意。如嚴重的上腹部脹滿感;上腹部經常性疼痛,且疼痛感逐漸加重;食慾日漸下降;經常性的噁心、嘔吐;少數患者出現進行性的吞嚥困難;經常性的胸骨後疼痛;或見腹瀉及便秘等症狀。

2.體重下降及便血:胃癌患者隨著癌細胞的擴散及轉移,其飲食會逐漸減少,日益消瘦,經常感覺疲憊無力,在除外肝炎的情況下,則考慮胃癌的可能;當腫瘤進一步破壞血管,患者則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嘔血及黑便,尤其是一些老年人,嘔血及黑便更需引起重視;有些患者也可見輕度的貧血、在腹部及鎖骨處出現大小不一的腫塊等。

總的來說,胃癌早期多無特異性的表現,一旦持續性出現相關症狀,則需要及時就醫,進行相應的排查及診治,尤其是一些高危人群。

本期答主:蔡露 醫學碩士


杏花島

我國本就是胃癌大國,根據2017年04月召開的國際胃癌大會(IGCC)數據顯示我國胃癌每年新發病例約為68萬,佔據全球新發病例的一半左右,且大部分患者診斷時已為進展期胃癌、處於臨床中晚期,令人惋惜。

胃癌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可表現為消瘦、疼痛、嘔吐等等,很容易與胃炎、胃潰瘍等相混淆,甚至可以毫無症狀。

在早期胃癌中,近80%是沒有明顯症狀的,而早期胃癌與中晚期胃癌的生存率存在天壤之別,因此做到早期胃癌篩查顯得尤為重要。

早期胃癌篩查

在我國,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僅有20%,而日本可以達到80%,靠得就是全民早篩查、贏在起跑線。因此我國2014年公佈早期胃癌篩查共識,推薦使用胃鏡為篩查手段,並建議符合以下任何一條的人群作為篩查:

1.年齡40歲以上,無論男女;

2.胃癌高發地區人群,如東北、河南、福建等等;

3.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手術後殘胃、惡性貧血、肥厚性胃炎等

胃癌前疾病

5.父母、兄弟姐妹等一級親屬罹患胃癌的;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醃製飲食、吸菸、重度飲酒)。

以上人群建議每年完善一次胃鏡檢查

胃癌的病因及預防

有些讀者會問胃癌的病因有哪些,是否可以預防呢。可惜的是,目前沒有研究發現胃癌確切的發病機制,但有一些公認的危險因素是值得注意的:

年齡及性別。在世界範圍內胃癌存在男女差異,男性發病率及死亡率均高於女性,同時我國患者在40歲以後發病率明顯上升,目前胃癌發病似有年輕化趨勢,一方面可能與年輕人不良生活飲食習慣相關,一方面更是因為隨著經濟生活水平和醫學診斷水平的提高,就診率在提高,從而使胃癌的檢出率相應增高。

生活飲食因素。1)高鹽、煙燻煎烤炸食品:我國胃癌存在明顯地域差異,西北與東部沿海地區胃癌發病率較南方明顯升高,就是因為這類地區喜歡高鹽分及煙燻類食物,而這些食物可能直接破壞胃黏膜,同時也富含亞硝酸鹽等致癌物;

2)不良飲食習慣:沒有確切數據及研究表明泡麵、麻辣燙等食物與胃癌存在直接聯繫,但如果長期接觸這類刺激性食物,我們的胃黏膜長期處於炎症—修復—炎症—修復的過程,胃黏膜的保護作用下降,勢必增加患癌風險;3)長期吸菸、飲酒也是誘發胃癌的“元兇”之一。

遺傳因素。約有10%胃癌患者存在家族聚集傾向,存在胃癌家族史的人群胃癌發病率大約為

普通人群的三倍。但新聞提及的90後女孩就存在父親、姐弟樣罹患,典型的胃癌家族史。如果您父母、兄弟姐妹這類一級親屬罹患胃癌,請一定提高警惕,按時檢查排除隱患。

胃癌固然可怕,但只要我們保持健康心態、良好生活習慣、定期檢查、聽從專業意見,就能做到有備無患、把握主動權。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益陽市中心醫院 腫瘤內科 姚曉藝

湖南醫聊

食慾減退和消瘦是胃癌次常見症狀,將近50%的胃癌患者都有明顯食慾減退或食慾不振的症狀,部分患者是因進食過多會引起腹脹或腹痛而自行限制進食的。原因不明的厭食和消瘦,很可能就是早期胃癌的初步症狀,需要引起重視。早期胃癌患者一般無明顯的陽性體徵,大多數患者除全身情況較弱外,僅在上腹部出現深壓痛。

當胃癌腫瘤持續發展,影響到附近迷走神經或者膈肌時,就會引起不停地打嗝現象,而且會持續數十個小時。癌症引發的打嗝還有經常性的特點。所以,經常性的、長時間的打嗝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了。

如果患者發生經常性腹瀉現象,並且大便的顏色不正常,也許就是胃癌早期的信號之一。因為胃部發生癌變,影響了食物的正常消化功能。再者,胃癌細胞影響消化道,導致消化道病變,消化不良,從而引起常發性腹瀉。

臨床調查顯示,胃癌早期患者中有百分之二十會有大便發黑的症狀。其主要原因是胃癌細胞的發展破壞了血管。如果患者沒有過任何疾病,經常性出現大便帶血、發黑,就要引起注意了。

如果一個人平時體型正常,或者體重居高不下,但是突然不知什麼原因地瘦下來,這也許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胃癌信號。由於胃癌細胞的迅速繁殖,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人體每天所攝入的能量根本不夠癌腫消耗,所以,機體自然就不知所以地消瘦下來。


中華醫學科普

列舉一組權威可靠數據,2008年全球診斷出胃癌近100萬例,病死人數74萬,分別居全部惡性腫瘤診斷病例的第四位和惡性腫瘤死亡率的第二位。其中2/3的胃癌發生在發展中國家,地理分佈上偏於東亞國家為高發,比如說中國、日本、韓國。今天咱們來科普一下胃癌的相關知識。

一、哪些因素促發胃癌?

1、環境和飲食習慣:長期食用醃製食物或者亞硝酸鹽可能促發胃癌。

2、感染幽門螺旋桿菌:當今越來越多的人對幽門螺旋桿菌加以重視,幽門螺旋桿菌也成了最為有名的胃癌危險因素。

3、遺傳:胃癌具有家族易感性,加重長輩有患有本病者,晚輩一定要注意篩查胃癌。

二、可能提示存在胃癌的症狀

早期胃癌多無明顯症狀和體徵,部分患者可以表現為消化不良,實在難以和其他消化道疾病進行鑑別。進展期胃癌可以有上腹疼痛、餐後加重、納差、乏力、厭食及體重減輕,上腹部有時候可以觸及腫塊,有壓痛。胃癌發展到嚴重階段可以表現為吞嚥困難、噁心、嘔吐、嘔血及黑便,繼之出現貧血、幽門梗阻、穿孔等等惡性併發症。如果發生轉移還可以出現相應臟器的臨床表現。

三、如何發現胃癌

胃癌的診斷主要依賴於胃鏡檢查和病理活檢。早期診斷是根治胃癌的最重要手段。


張之瀛大夫


胃癌是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在每年新診斷的癌症病例中胃癌位居第四位,而在癌症死亡率中胃癌排在第二位。如此嚴重的惡性疾病,在全球的發病率種中國卻佔到了2/3。 胃癌的發生與環境飲食及遺傳等因素有很大的關係。有明顯的家族聚集傾向,尤其是浸潤型胃癌,有更高的家族發展傾向。而長期實用黴變食品,鹹菜煙燻和醃製的魚肉以及高鹽食品,可增加胃癌發生的危險性。而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以上食品是必不可缺的一些食材。這也就是為什麼胃癌在中國發病率高的一個原因。


營養百事通

胃癌是全球常見的惡性腫瘤,預後相對較差,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我國是胃癌高發國家,發病和死亡例數均約佔世界的 50%,疾病負擔嚴重,是癌症防治的重點。

1、什麼是胃癌?

當你胃裡的健康細胞開始改變,失去了控制的時候,就會出現癌變,它往往會慢慢惡化很多年,它可以蔓延到你身體的其他部位,包括你的肝臟、肺部和骨骼。醫學上的定義胃癌是發生於胃粘膜上皮細胞的惡性腫瘤,可分為早期胃癌和進展期胃癌。早期胃癌是指癌組織浸潤深度限於胃黏膜層內或黏膜下層的胃癌,而不論癌的大小及淋巴結轉移;進展期胃癌是指癌組織浸潤到黏膜下層以下的胃癌。按組織病理學分類,可分為腺癌、腺鱗癌、鱗癌、類癌等,絕大多數是胃腺癌。

2、哪些人容易得胃癌?

⑴飲食,飲食因素在胃癌的發生種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包括飲食行為(如生氣吃飯、三餐不規律、喜吃燙食、進食快等)、醃製食品、高鹽飲食、食物在熏製、烹飪時產生的致癌物質等。

⑵ 感染HP,目前認為幽門螺旋桿菌(HP)作為環境因素之一,與胃癌的病因學有一定的聯繫。

⑶ 不良嗜好,主要包括吸菸和飲酒。吸菸與為胃癌的關係已有大量的研究,結果均表明吸菸是一種很強的危險因素。飲酒與胃癌的關係尚不明確,

⑷ 水質,一些研究表明胃癌與水的硬度有關,特別是與鈣鹽有關。

(5) 有胃癌家族遺傳史,胃癌在少數家庭中顯示聚集傾向已經證實,個體易感性是有遺傳基因確定,並發現胃癌的易感性與代謝酶基因的易感性有關聯。所以有胃癌家族史的人一定要每年進行胃癌的篩查。

(6) 機體免疫功能低,機體的免疫功能與胃癌的發生有著密切的關係,當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或者受到抑制時,胃癌的發生率增高。

(7) 疾病因素,一些疾病患者的發病率增高,故視為癌前狀態。包括慢性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殘胃等。

3、胃癌有哪些症狀:

1)疲勞

2)你吃了一點食物之後感覺臃腫或飽滿

3)痛苦的胃灼熱和消化不良

4)噁心和嘔吐

5)腹瀉或便秘

6)肚子疼

7)出現黑便


健康浩聲音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38e1000bd2be5dd8e6b0\

醫學微視

胃癌的6個典型症狀要記住

胃癌,提前發現並防治很重要。這裡告訴大家幾種胃癌常見的早期症狀,你的身體能不能及時補救,就看你發現的夠不夠早了。

1、便血或嘔血

胃癌早期就有出血的症狀,比如嘔吐物中混有咖啡色或暗紅色的血液,大便也是呈褐紅色或黑色。便血除了是胃癌,也可能是結腸炎和克羅恩病,但不管何種疾病,帶血就是不正常的現象,有此2種症狀,你最好去拜訪胃腸道醫生,做個胃鏡檢查或糞便隱血試驗。

2、食慾很快減退

當你坐下來吃飯的時候,明明你很餓,但是吃了幾口之後,你的食慾就消失了,食物變得沒有吸引力。明顯的厭食,或食後有飽脹噯氣、厭惡肉食感。

醫生表示,這是「早期的飽腹感」,並說這也是胃癌的早期症狀之一。特別是你食慾變得和以前很不一樣的時候,就應該重視起這個問題。

3、胃中持續疼痛

大多數情況下,胃痛屬於腸道或腹部疾病引發的結果,不是癌症。但在某些情況下,胃痛也是胃癌的徵兆。

那麼,怎麼區分胃癌的疼痛和其他疼痛呢?

尋常偶爾胃痛一下,往後不疼,可能是吃錯了東西導致胃部出問題。是老胃病還是胃癌,要看疼痛的時間長短。

假設原來只是每次吃飽上腹部疼痛,睡覺時不痛;後來演變成吃飽後、睡覺時都持續疼痛,這種改變很可能不單純是老胃病。

經典的胃癌痛,就是胃中不斷地隱隱作痛。

4、原因不明的體重減輕

許多健康問題,包括1型糖尿病、、阿狄森氏病和克羅恩病,都可能導致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胃癌也在這份名單裡。

如果你沒有節食減肥,而體重突然下降很多,這可能不是驚喜,而是驚嚇,因為減肥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體重驟減,絕對是身體有疾。比如胃癌引起體重減輕,是因為腫瘤會與人體爭搶營養,它慢慢壯大了,你的身體營養被搶,自然就會變得瘦削。

5、胃灼熱、消化不良

德克薩斯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資料顯示,胃灼熱、消化不良、伴有泛酸和其他常見胃腸道症狀,時好時壞,或者進行性加重疾病,也可能是胃癌的早期徵兆。

6、腹脹、腹瀉和便秘

胃癌,是胃裡長了腫瘤,多出來一塊肉,空間不足,因此可能讓你產生腹脹感,或者會擾亂你的腸道運動,引起腹瀉、便秘和腹部不適等不良現象。

普通胃病,會有明顯的誘因,比如喝酒、吃冷飲刺激到啦,可是胃癌引起的胃部不適,多是沒有誘因的,明明你吃的正常,結果還是不舒服,這得考慮下胃癌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