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試塊忽高忽低的討論

供完混凝土不給錢?陳年舊賬怎麼辦?

專業建材欠款法律催收,和解調解快速回款!

“零風險、全墊資;先服務、後付款”

全國領軍建材行業法律服務機構:曠真律師集團

關於試塊忽高忽低的討論


我們這裡的試塊老是出問題,不是高了,就是低了,試壓的時候和幾個做施工的朋友探討後覺的操作的過程沒什麼問題,是不是在養護的過程中沒有注意呢?

—A—

試塊養護方法是最關鍵的,我想是這樣的,混凝土配合比在沒有問題的情況下,試塊在作好後,24小時後拆除模板,開始澆水養護,在試塊前15天要保持溼潤,可以在前15天放進水裡養護,在以後的幾天裡放在乾燥地方。

—B—

1、你自己打混凝土?

自拌混凝土應注意攪拌骨料、配比、攪拌時間等,應該是樓主表述不明。

2、做的過程中加點石塊?

試塊製作工作要做細,不是單純加石塊就行,振動一定要到位,無振動器可用鋼筋或灰鏟均勻插入,也要快插慢拔,注意振搗方向。加石子,也沒必要越多越好,容易太高,只要保證不是“漿塊”就行了,就目前的水泥狀況,正常配比砼最終強度能達到150%。

3、放沙堆裡養護?

試塊有很多種,分為標養試塊和同條件試塊,我不知道你放沙堆裡養護的是什麼試塊,也可能是地區做法吧,樓主不妨介紹介紹。養護很重要,標養室內的試塊不必說,同條件試塊,一定要注意養護,多灑水,尤其現在夏天來了,氣溫高,失水快,別忘了混凝土是水硬性材料,

4、試塊的外觀

試塊製作出來要方正,稜角要保護好,注意拆模時間,別小看試塊外觀,也很影響強度,所以試塊收光是一門技術,要好好練練。

—C—

1、自攪拌混凝土本身質量控制很關鍵,據我所知現場攪拌混凝土質量控制有很多侷限:如果沒有自動上料臺,砂石料計量很成問題;水的用量很難真正控制準確;攪拌時間很難保證。

2、留置試塊兒不可以在開盤時留置。那時攪拌機會吸附部分砂漿,配合比不準確;

3、加石子的辦法很笨,沒有必要,關鍵是留置試塊的這一盤混凝土必須觀察好材料計量、用水量適當減小了就會使強度提高一些,看好攪拌時間。

4、檢查試模,試模質量不好,或調整不好也會影響強度,拆模過早也會影響強度,放砂堆裡養護的方法早就淘汰了。

震搗這一塊做的還是比較到位的。但有時候拆模的時候邊角的部位到是沒有怎麼注意保護,有瀉漿和漏漿,邊角毛糙的毛病。

至於養護,一般在沙堆裡養護,深深地埋在含水較高的沙堆裡。

—D—

加石子應該是不穩定的主要原因:隨意添加石子並不能確定對強度的影響,添加過多會是強度降低。你的混凝土水泥用量顯然降低了,加進去的石子跟水泥漿的凝結、混凝土的勻質性都不確定。所以要想作假也要動腦子,減少用水量是在保持配比準確的前提下提高混凝土強度的有效方法。

此法在某些情況下確實能提高強度,但離散性增大,甚至會出現報廢試塊。近量按實驗室的配合比去做,不必要多加任何東西。養護的時候儘量在拆模後一直浸水養護(最好是飽和氫氧化鈣溶液),應該沒有多大問題。

—E—

加點石塊後,強度肯定過高(超過一個等級也是不合格的,一定要記住)放在沙堆裡養護,很容易丟失水分,造成強度不夠的。一般的做法是:按實際配比製作出試塊,24小時後拆模,用溼草袋覆蓋,定時撒水養護,關鍵是一定要將含泥量控制在規範要求的範圍以下,到600度/天后送試驗室。

—F—

自拌混凝土砼試塊幾點看法:

1、砼配合比是關鍵。對於自拌混凝土,上料斗車控料很關鍵;車斗上焊兩個螺絲,螺絲中有一段可調螺桿,對於控制砂、石簡單有效。

2、坍落度要合理。對於砼試塊而言,最好採用坍落度上限。

3、試塊振實採用小振動棒。成型後採用二次抹壓。

4、沒有標養室,最好作個養護池,放在水中養護;冬天則放在溼砂中養護。

5、砼試模要經常檢查,看有無變形。試塊的扭曲,對於試塊試壓值影晌較大。

—G—

原則上按照配合比做,但現場的材料和實驗室的材料含水率不一樣,所以應該採用現場計算出來的配合比。另外碎石是強度的關鍵,做試塊的碎石都要挑選出來,不能隨便取的。碎石的用量比正常的配比數量稍多幾個,個人經驗在10個左右,製作的時候注意稜角處的碎石,不能讓稜角處的碎石太少。

再一個就是搗固的情況,一定要認真細緻,做好後試塊的養護也很關鍵。如果是夏天,不要在太陽下暴曬,放在陰涼處用草簾蓋上,試塊在凝固後,要保持試塊的溼度,可以放在水裡養護,這樣的話基本能滿足要求不會過高或低。

—H—

1、自拌砼主要在於配料上,因為配合比,是根據你送到實驗室的原材料配出來的,而現場的材料可能會去送試的材料有所不同,所以這個時候對於施工配合比的控制就很重要,比如骨料的含水量,含泥量,細度模數,強度等等。

2、施工的控制上,砼強度最關鍵的一關就是攪拌,一是配料的準確性,另外一個就是水灰比的控制。這是最重要的。打試塊的砼最好是比較乾硬的那種,那樣打出的試塊強度比較好。

3、對於做試塊來講,加石子是一種不錯的方法,但是這個數量很重要,我一般是加四塊,一個角上一塊,大小要適中。

4、振搗:這也是最後的一關,也是比較關鍵的,振搗要密實,一般我都是用直徑20mm以上的鋼筋插搗,特別是邊角部位。

5、養護:24小時拆模後,不要讓試塊缺了水,一般拆模後,如果有時間,我就直接送標養室,如果沒有時間,就做一個養護池,直接將試塊放在水中,如果是在夏季,是一定沒有問題的。

再就是樓上有幾位所講的,試模一定要方正,尺寸合適。

還有一種屬於做假的方法,就是多加水泥了,一般象C30以下的砼,一般350L的攪拌機,打試塊的那罐裡多加上半袋水泥,強度基本上都在130%--140%之間,對於C30以上的砼看水泥廠家,一般每罐加一袋左右,但是這種方法,可不要提倡。這樣做自己的心裡有時候會沒數,只有在時間緊的時候,為了縮小打試塊的時間,才這樣做的。

—I—

現在普遍使用商品砼,一般在現場製作送往試驗室的標養試塊及現場同條件的自然養護試塊。

現場自攪砼首先應注意對後臺計量的控制,尤其是水的用量,因為水灰比是砼的重要參數之一,水灰比過大會使砼後期產生過大的收縮且影響其強度,一般現場採用實測塌落度來控制(只能反映水的用量,對水泥用量沒有太大意義)。

同時水泥的品種、廠別、保存方式、出廠日期及是否按要求進行取樣複試,砂的細度模數與含泥量,石子的粒徑與級配等,都對砼的強度有所影響。這些因素加上人為操作的誤差在現場自拌過程中都在不同稱度上較難控制控制。

在試塊的製作前通常應該對試模進行處理,最簡單的方法是將其充分溼潤,以便拆除試模時成品不至於稜角受損,以保證試塊試壓時受壓面的面積,獲得正常應有的環箍效應。

若製作試塊時振搗到位,是沒有必要後加入粗骨料的,這種做法未必都會將試塊的強度提高,容易弄巧成拙。

成品試塊的標準養護方法為20±ºC,空氣溼度在90%以上。現場自然養護條件則難以掌握,埋在砂中的試塊對現澆構件的代表性不大,一般隨同構件進行15d的澆水養護.

砼的齡期達到28d以上時,還可以自行用回彈法及測量碳化深度對砼強度進行推定,配合28d強度報告評定砼分項工程質量。

混凝土28天強度竟然比7天強度還低?

可能的原因:

★1、養護條件:是否滿足要求?因為7d,28d的比例關係是在標準養護條件(恆溫恆溼)下得出的經驗數據,如果不是標準養護條件,談不上比較。

★2、影響7d,28d比例關係的外加劑:早強劑、過量的緩凝劑。

★3、對後期強度有影響的外加劑還有引氣劑。

★4、水泥成分,若果水泥中鹼含量過高,會降低後期強度。

★5、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必須經試驗證明對該種水泥的影響程度。

★6、試件成型的原因,28天強度的試塊沒做好,可能試件沒有成型密實(或做時混凝土搞錯了,取用低標號的混凝土了);

★7、試驗儀器的原因,壓力機是否出問題,可以檢查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