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云”成“雪”,无锡制造业升级的新篇章

“云栖小镇和雪浪小镇,一个是云,一个是端。代表云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IT技术,需要化雨化雪成海成浪,落地于制造业,滋润当地经济。”银杏谷资本的创始人陈向明在谈到云栖小镇和雪浪小镇关系如是说到。

6月30日至7月1日,在江苏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召开了一场主题为“从制造业中来,到制造业中去”的雪浪大会。本次大会由十几家龙头制造业企业发起,超过500家制造业企业参加。

江苏无锡是中国制造业重镇,也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祥地。2017年,无锡的制造业贡献了43.3%的GDP,有12家制造业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24家企业入围“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

2009年,国务院批复无锡成立的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大力发展物联网领域的技术、应用和产业基础,加速制造业与物联网企业的深度融合。经过多年的发展,无锡目前已经集聚物联网企业超过2000家、高端人才超过3000人、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

化“云”成“雪”,无锡制造业升级的新篇章

雪浪小镇的创立,则又是无锡在推进物联网领域与传统制造业领域结合的一次新尝试。雪浪小镇从成立一开始对标的就是杭州的云栖小镇。但不同于云栖小镇主要关注互联网产业,雪浪小镇更偏向于互联网产业与制造业产业的有机结合。

雪浪小镇的名誉镇长、创立的幕后推手、阿里巴巴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王坚博士同样也是云栖小镇的创立者。谈到雪浪小镇的创立之初时王坚博士说,如同于美国硅谷由南到北两小时的车程一样,从杭州的云栖小镇,到嘉兴的乌镇,再到无锡雪浪小镇也需要两小时,我认为这不是巧合。

“没有互联网,制造业没有未来”是王坚博士在雪浪大会上反复强调的一句话。而雪浪小镇如今正在推行的唤醒计划就是要把更多的制造业企业推向前台,引导激发更多的企业走向数字化经济。

这次雪浪大会中,雪浪小镇产业如何定位、团队如何构建,越来越明晰。在这个“新生”小镇上,具有先进优势的制造业、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独特优势的现代服务业三者如何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更大的价值,考验着本土企业,外来技术、资本以及当地政府的智慧。

化“云”成“雪”,无锡制造业升级的新篇章

投资雪浪小镇的银杏谷资本创始人陈向明,对于雪浪小镇这种新的经济模式,他做了个生动的比喻:新经济的“鱼”都没长出来,该捕的“鱼”也捕了,这时候投资就像“养鱼”。比如说今天的雪浪小镇,就像围了一个“鱼塘”,创造一种合适的温度和湿度,把未来新进的“鱼苗”投到这个小镇里面,让他茁壮成长。

而在数据为王的时代里,“养鱼”的下一步就是让“鱼”之间跨界融合,让数据和企业结合在一起,就好比让两只不同品种的“鱼”杂交,得到新的品种,创造更大的价值。

雪浪大会带来的最大启示新经济成长靠的是两个核心驱动力——科技驱动和数据驱动。今天中国的经济,假如这两个驱动走圆了,我们中国转型新经济也走出来了,陈向明如是说道。

作者|胡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