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享單車最大黑馬:去年「收到」32.6億元資金,全國免押金

從2016年9月起,“共享單車”這一名詞開始在大眾視野中出現,並迅速躥紅,共享單車也已經成為了中國新四大發明之一,被輸往了世界上很多城市。而有一種共享單車,外包紅白相間,被粉絲戲稱為“小白”,2017年7月已經進駐全國超過90個二三線城市,日訂單破500萬,用戶達到3000萬,到11月底,註冊用戶達到8000萬,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它成了共享單車裡最大的一匹黑馬。他就是哈羅單車。

時至今日,中國共享單車領域新一輪洗牌之後,共享單車領域已三足鼎立。極光大數據顯示,在經過新的一輪清場之後,悟空、小藍、酷騎等共享單車相繼倒下,目前這一行業的市場佔有率前三正是ofo、摩拜和哈羅。2017年11月份這三者的市場佔率分別為5.34%、5.33%和0.69%。

有數據表明,2017年12月4日,哈羅單車剛剛完成了3.5億美金(22.6億元人民幣)的D1輪融資,投資方為螞蟻金服、威馬汽車等多家投資。12月27日,哈羅單車又宣佈完成10億元人民幣的D2輪融資,本輪由復星領投、紀源資本(GGV)跟投。在2017年,哈羅單車融資已經達到了32.6億元。

中國共享單車最大黑馬:去年“收到”32.6億元資金,全國免押金

可是誰想到,在2016年的時候,哈羅單車的創始人楊磊糾結了半個月,要不要轉型做共享單車?那時候,摩拜、ofo都已經功成名就。而互聯網行業中,沒人會關注第三第四,大家只會關注第一第二。

當楊磊吃透這個行業後,他發現如果沒有燒錢競爭,共享單車完全是個“暴利”行業。“一臺車如果1天被騎3次,就有3塊錢的收入,一臺車造價大概是800塊錢,3年折舊,每天折舊成本不到1塊錢,加上每天不到1塊錢的運營成本,算下來,一輛車子每天就有1塊5毛錢的毛利。”

中國共享單車最大黑馬:去年“收到”32.6億元資金,全國免押金

2016年9月1日,楊磊正式啟動哈羅單車,確定了產品的三大原則——免維護、防偷盜、防破壞。他的團隊用三個月幹了對手一年半時間乾的事情,11月1日第一代產品正式上線。6個月內,智能鎖迭代了五次。

在運營過程中,一些競爭不充分的二三線城市,比如東營等,哈羅單車損壞率指標在這些小城市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高,使用頻次、維護成本也都不錯。楊磊決定,避開與ofo、摩拜大城市爭奪戰,從二線城市以下開始佔領市場,採用“農村包圍城市”的打法。

在單車質量、運營方式甚至找到損壞車輛的速度和投入,決定了共享單車的運營成本和運維效率。哈羅單車採用的是AI技術和人工進行運維結合的辦法。比如,如果出現開鎖率遠高於騎車率或閒置時間過長的情況,可能表示該車輛已損壞,哈羅單車運維人員重點尋找這些車輛。配合這套技術,“在全國範圍內平均每個(全職)運維員工能夠管理4000多輛單車”,根據哈羅單車的後臺統計數據顯示,“哈羅單車的運維人員每天真正需要管理維護的單車大約為40多輛。”

哈羅單車平攤下來一輛單車的運營成本是2毛錢,遠低於市面一輛/天共享單車的運維成本1塊錢。

如果每天是500萬的訂單量,每天1.5元的毛利率的數據計算的話,每天就會有750萬的收入。每年就有273億的營業收入,這個共享單車還真是一個大蛋糕。

中國共享單車最大黑馬:去年“收到”32.6億元資金,全國免押金

數據顯示,在哈羅單車全國信用免押之後,國內共享單車行業可以供用戶免押金騎行的單車數量也突破了1000萬輛。訂單量和新用戶大幅上漲,最新的日訂單量已經超過2000萬單。

可以相信,共享單車在投放量到達一定階段,用戶習慣使用某家的產品後,用戶騎行支付的費用就能支撐公司盈利。而每輛車的使用頻率越高,他們賺的錢就越多,去除成本後,哈羅單車的優勢好像能堅持到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