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彭清華解讀:四川省委出台兩個重要《決定》有怎樣的考量?

省委书记彭清华解读:四川省委出台两个重要《决定》有怎样的考量?

關於《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定》和《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的說明

(2018年6月29日)

彭清華

受省委常委會委託,我就《中共四川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定》和《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起草的有關情況,向全會作說明。

一、兩個《決定》稿起草的主要考慮和形成過程

省委明確提出,這次省委全會的主要任務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部署,結合新的實踐要求,對新時代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作出新的戰略謀劃和部署。這次省委全會擬作出兩個《決定》:一個是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定,是管總的指導性文件;另一個是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是聚焦經濟社會發展重大問題的專項文件。

作出這樣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幾方面考慮:第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我們做好一切工作的行動指南,內涵豐富、邏輯嚴密、博大精深,需要深學篤行、知行合一,尤其是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豐富和發展了這一重要思想,必須在既有部署基礎上,進一步跟進學習、深化認識,結合四川實際抓好貫徹落實。第二,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3次親臨四川視察指導,5次發表重要講話,20多次對四川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特別是今年2月來川視察指導,對我們提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總體要求和“五個著力”的重點任務。這一系列重要講話和指示批示,是習近平總書記為四川改革發展量身定做的“定盤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四川篇”,是做好新時代四川工作的根本遵循。我們需要在過去學習貫徹基礎上進行全面系統梳理,並結合新時代新使命新要求,進一步豐富完善治蜀興川戰略舉措,堅定貫穿到四川工作各方面和全過程。第三,當前四川發展已經站在新的起點,正處在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關鍵時期,推動高質量發展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任務,需要我們堅定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特別是關於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進一步深化省情認識、把握階段特徵,圍繞解決產業體系不優、市場機制不活、協調發展不足、開放程度不深等問題,對實現四川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舉措、實施路徑、工作機制等進行系統謀劃,推動四川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轉變,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基於以上考慮,我們在起草過程中注重把握幾個原則:一是旗幟鮮明講政治,堅定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圍繞省委梳理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川篇”10個方面,逐一研究貫徹落實意見,對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作出具體安排,確保黨的十九大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地落實。二是一張藍圖繪到底、重整行裝再出發,堅持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確立的發展願景、作出的戰略謀劃、部署的重點任務,不提新口號,結合新的形勢和任務,對事關四川發展全局的重大工作思路和舉措進行再梳理、再謀劃、再落實。三是突出問題導向、發展導向、目標導向,注重戰略謀劃與實際操作相銜接,始終抓住事關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重大問題,牢牢扭住發展第一要務,緊緊盯住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目標,提出務實管用、可操作、可督察的政策舉措。四是發揚民主、集思廣益,充分運用“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成果。由省委、省政府領導班子成員和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協黨組負責同志分別牽頭組成的調研組向省委提交了22個重點課題研究報告,省人大常委會、省政協黨組向省委提交了意見建議報告,各市(州)、省直各部門(單位),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在川部委屬院校、科研院所、中央企業和金融單位向省委共提交了306個調研報告,省委還以多種方式廣泛聽取全省黨員幹部、專家學者、企業家代表等各方面意見建議,凝聚全省上下的智慧,為兩個《決定》的起草奠定了堅實基礎。

為做好兩個《決定》起草工作,今年4月中旬,省委決定成立全會文件起草組,在省委常委會直接領導下開展工作。兩個多月時間裡,起草組集中力量、集中精力開展工作,數易其稿,6月10日形成了兩個《決定》初稿。起草過程中,省委多次聽取起草組工作彙報,先後召開 4次專題會議研究文稿起草有關重大問題。6月11日,省委召開常委會會議進行深入討論,之後按程序徵求了省委委員、候補委員,省紀委委員,省級黨員領導幹部,市(州)黨委、省直部門(單位)黨組(黨委),省老領導、省第十一次黨代會代表等方面意見。省委專門召開各民主黨派省委、省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座談會聽取對《決定》稿的意見,我還利用出差調研機會聽取了部分市(州)黨政主要負責同志的意見。徵求意見過程中,大家提出了許多好的意見和建議,文件起草組認真研究吸收、作出重要修改。6月26日,省委常委會會議再次對兩個《決定》稿進行討論,同意提交這次全會審議。

二、兩個《決定》稿的總體框架和主要內容

兩個《決定》稿堅持把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作為主題和主線貫穿全篇,定位上合理分工,內容上各有側重。

《關於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決定》稿,分三個板塊、十二個部分。第一板塊即第一部分,強調充分認識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學習貫徹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堅定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第二板塊即第二至十一部分,按照省委梳理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川篇”10個方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每個方面提出的重要指示要求,圍繞深刻把握新時代治蜀興川的歷史方位、總體要求、第一要務、根本動力、開放格局、重中之重、價值取向、生態重任、法治保障、政治保證,一項一項作出安排部署。第三板塊即第十二部分,強調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層層壓緊壓實責任,推動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地落實。

《關於全面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決定》稿,共26條。第1條為總論,深刻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著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要求,明確提出四川高質量發展的總體要求。第2至第26條平行展開,重點圍繞區域佈局、開放合作、鄉村振興、產業發展、創新驅動、重點改革、風險防範、生態建設、民生改善、組織保障等方面,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堅持有什麼問題就解決什麼問題,什麼問題突出就重點解決什麼問題,針對性提出務實舉措,力求寫出“乾貨”。寫法上打破常規,突出重點,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不穿靴戴帽,不面面俱到。

兩個《決定》相互補充、相輔相成,是內在統一的有機整體。從徵求意見反饋情況看,各方面都高度贊同。大家普遍認為,兩個文件涵蓋“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既一以貫之堅持省委既定部署,又與時俱進作出新部署、提出新任務新要求,注重一致性、保持連續性、富有針對性、突出指導性,全面貫徹了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系統回答了事關四川全局和長遠發展的重大問題,方向明確、措施具體、操作性強,符合我省實際,順應群眾期盼。全會審議通過後,必將成為新時代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行動綱領。

三、需要說明的幾個重點問題

兩個《決定》,圍繞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決勝全面小康、建設經濟強省,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思路、重大部署、重大舉措。這裡,就《決定》中幾個涉及四川全局的重大問題作簡要說明。

第一,關於堅定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四川篇”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我們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科學理論始終是我們認識世界、把握規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強大思想武器。黨的十九大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確立為我們黨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這在我們黨的歷史上、中華民族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是引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綱領、旗幟和靈魂,其核心要義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其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集中體現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深刻回答了新的時代條件下“中國之問”“時代之問”“人民之問”“執政之問”,為解決當代中國前途命運問題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引。

高舉思想旗幟、堅決維護核心,必須落實到具體行動上。省委在全省部署開展“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根本目的就是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引導廣大黨員幹部在大學習中“學懂”、在大討論中“弄通”、在大調研中“做實”,堅定用以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活動中,各級領導幹部發揮“頭雁”作用,廣大黨員幹部積極參與,堅持問題導向學習討論,緊扣四川實際調查研究,形成了一批高質量的理論成果,更加堅定了高舉旗幟、維護核心的政治自覺,更加強化了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信心決心。制定兩個《決定》,就是要使“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成果淬火升溫、凝鍊結晶,切實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往深處做、往實裡抓,確保黨中央大政方針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我們必須更加自覺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四川篇”武裝頭腦,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領會吃透“八個明確”和“十四個堅持”的豐富內涵,準確把握“十個指明”的根本要求,自覺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信仰者、忠實實踐者;必須更加自覺用以指導實踐,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牢固樹立和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堅定貫徹“五個著力”重要要求,把習近平總書記為四川發展作出的總體擘畫一步一步變為現實;必須更加自覺用以推動工作,深刻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緊密結合各地、各部門實際,科學確立發展的目標任務和思路舉措,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見到實效,不斷開創四川經濟社會發展和黨的建設新局面。

第二,關於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這是事關四川發展全局的戰略性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發展高度重視,要求四川必須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的戰略思想,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強調要推動城鄉區域協調發展,健全城鄉統籌、區域協作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推動各區域共同繁榮發展、同步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抓住了四川發展的要害所在,為我們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指明瞭前進方向。

經過歷屆省委、省政府的接續奮鬥和全省人民的艱苦努力,四川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區域發展水平顯著提升。近些年來,針對不同階段發展的實際,先後提出實施“依託一點、構建一圈、開發兩片、扶持三區”“五大經濟區、四大城市群”“多點多極支撐”等區域發展戰略。這些戰略的實施,對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也要看到,發展不足仍然是四川最突出的問題。這個不足,有不充分的問題,主要表現為經濟總量居全國前列但人均排位相對靠後,大而不強;也有不平衡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發展不平衡,首位城市與其他市(州)相比體量相差懸殊,排名第一的成都市經濟總量是排名第二的綿陽市的6.7倍,城鄉之間發展也不平衡。成都平原經濟區8市以佔全省17.8%的面積,承載了全省45.8%的人口,貢獻了60.6%的經濟總量;而“三州”地區佔全省面積的60.3%,人口只佔8.4%,地區生產總值佔5.3%。這種情況,是四川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造成的,也是長期歷史發展形成的。對四川的發展,我們要全面地看、歷史地看,要放到新時代的大背景中來看,放到全國發展的大格局中來看。

如何破解四川發展不協調不平衡的問題,全省上下高度關注、十分期待。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市廳級主要領導幹部讀書班上提出構建“一干多支”發展格局,引起了大家的熱烈反響。在這次“大學習、大討論、大調研”活動中,各方面對此進行了廣泛討論、深入研究,形成了一些基本共識。其中包括:四川地處西部地區,整體發展水平與發達地區存在一定差距,必須有一個綜合實力較強、產業和人才集聚度較高、創新力競爭力優勢明顯的經濟中心城市,在全國乃至全球範圍內吸納優質資源要素,輻射帶動全省經濟發展,成都已初步具備這方面的條件;四川區域經濟板塊特徵突出,就單一城市而言,目前還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經濟副中心城市,必須把經濟區和城市群建設作為一個整體來謀劃,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佈局,形成對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在各經濟區和城市群中,可以依據其地理區位、產業基礎、資源要素、發展潛力等條件,明確2至3個能起牽引帶動作用的區域經濟中心城市,並支持和鼓勵這些區域經濟中心城市發展成為全省經濟副中心;我省地域廣闊,地理差異明顯,不同區域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發展路徑,必須遵循經濟規律,按照國家主體功能區定位,發揮比較優勢,在錯位發展中實現協同發展,等等。從一些地區走過的歷程看,城鎮化率達到50%以後,區域經濟的空間形態將逐步迎來由“虹吸集聚”向“輻射擴散”發展的拐點,是優化產業經濟地理、重塑區域經濟版圖的重要契機,在這個“窗口期”謀劃推動區域發展問題尤為重要。

基於此,《決定》提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這既是立足現實的重大考量,也是對歷屆省委、省政府區域發展戰略的延續和提升,就是要著力解決區域協調發展不足等突出問題,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一干”就是支持成都加快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充分發揮成都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多支”就是打造各具特色的區域經濟板塊,推動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競相發展,形成四川區域發展多個支點支撐的局面。“五區協同”就是要強化統籌,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含成都和環成都經濟圈)、川南經濟區、川東北經濟區、攀西經濟區、川西北生態示範區協同發展,推動成都與環成都經濟圈協同發展,推動“三州”與內地協同發展,推動區域內各市(州)之間協同發展。這裡,我們在“一干多支”中將環成都經濟圈單獨作為“一支”,與成都市區分開來,主要是考慮成都作為經濟中心城市與其他城市的功能定位是不一樣的,成都周邊各市有各市的定位,與成都應當是“近水樓臺”而不是“月明星稀”的關係。而在“五區協同”中將成都和環成都經濟圈統一定為成都平原經濟區,則是促進區域協同發展的需要。對以甘孜、阿壩兩州為主體的川西北生態示範區以及大小涼山地區,我們更多的是在“五區協同”中突出其生態功能,這是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服務國家大局的需要,也是確保這一地區可持續發展、增進人民福祉的需要。

構建“一干多支、五區協同”區域發展新格局,關鍵是要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更好實現各區域優勢互補、聯動發展,整體提升全省綜合實力。作為“主幹”,成都要重點圍繞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這個定位,加快建設“五中心一樞紐”,高標準建設天府新區,高起點建設天府國際機場和國際空港新城,增強對國際國內高端戰略資源的集聚集成能力,增強對全省其他區域的引領輻射帶動能力。作為“支點”,環成都經濟圈重點是與成都協同配套,積極承接成都產業轉移,建成與成都有機融合、一體發展的現代經濟集中發展區。川南經濟區位於川渝滇黔結合部,擁有得天獨厚的“長江黃金水道”,食品、機械、化工等產業基礎厚實,智能終端、軌道交通、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發展空間很大,人口、教育、財力等比較優勢明顯,最可能率先成為全省第二經濟增長極,要加快推進一體化發展,建成南向開放重要門戶和川渝滇黔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川東北經濟區是革命老區和老工業基地,人口、產業、區域等方面特色鮮明,必須加快推動振興發展,建成東向北向出川綜合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甘結合部區域經濟中心。攀西經濟區資源豐富,其經濟功能要集中在攀枝花市和涼山州的安寧河谷地區,重點推動轉型升級,建成攀西國家戰略資源創新開發試驗區、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和國際陽光康養旅遊目的地。甘孜、阿壩和大小涼山地區要把生態功能放在第一位,重點推進脫貧攻堅,發展全域旅遊、特色農牧業、清潔能源、生態經濟等。各區域之間要積極推進規劃對接、改革聯動、創新協同、設施互通、服務共享、市場開放,統籌全省城市群佈局、產業發展佈局、交通基礎設施佈局、生態功能佈局,打造優勢互補、協調聯動、錯位發展的區域發展共同體。各地、各部門要堅決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不能各唱各的調、各吹各的號,更不能相互拆臺、搞惡性競爭,必須著眼全省“一盤棋”來謀劃推動工作,實現區域差異化協同發展。

形成這樣的格局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放任自然,必須加強統籌、善加引導。省委考慮,建立“一干多支、五區協同”發展領導體制和區域協同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省級層面成立領導小組,各經濟區設立由省四套班子領導牽頭、各市(州)黨政主要負責同志參加的聯席會議,明確日常工作機構,負責統籌區域發展規劃,分區域制定差異化支持政策,建立完善區域協同利益分享機制,加大工作指導、協調和推進力度。

關於全省經濟副中心的問題,各地摩拳擦掌,積極性很高,這是好事。省委認為,作為四川這樣一個人口和經濟大省,沒有一定規模的經濟副中心是不行的,一個還不夠,二三個也不多。但誰能擔此重任,要靠實力說話。這次在《決定》稿中,按照國家頒佈的《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結合近年來發展情況,明確了綿陽、德陽、樂山、宜賓、瀘州、南充、達州等7個區域中心城市,這些城市經濟總量目前在全省都是排在前列的。省委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區域中心城市爭創全省經濟副中心。各地要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增強綜合實力,靠實實在在的業績脫穎而出。相信經過幾年努力,一定能夠形成幾個經濟總量3000億元到5000億元左右的城市,到時候我們會敲鑼打鼓把“副中心”的桂冠給你戴上。

第三,關於形成“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新態勢。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促創新,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四川作為內陸地區,更需要全方位擴大開放。當前,我們正面臨難得歷史機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新一輪西部開發開放等國家戰略的實施,把西部內陸地區推向了開放前沿。我們必須搶抓機遇,大力實施全面開放合作戰略,加快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格局,努力走在西部全面開發開放前列。這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四川的重要使命,也是我省融入全球經濟格局、搶佔未來發展制高點的關鍵之舉。

這些年來,四川對外開放有長足發展,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和短板。突出表現在開放型經濟發展不充分,開放發展通道平臺不足,軟硬件設施不夠完善,一些領導幹部開放意識和能力有待提升等。我們要認清發展大勢,堅持問題導向,著力破解難題,儘快補齊短板,在新一輪開放合作中贏得主動。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要求四川“推動內陸和沿海沿邊沿江協同開放,打造立體全面開放格局”,為我們擴大對外開放合作指明瞭方向。推動沿海協同開放,主要是對接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灣經濟區等,打通出海大通道;推動沿邊協同開放,主要是對接廣西、雲南、西藏、新疆、內蒙古等,用好陸路國際開放口岸;推動沿江協同開放,主要是深化與重慶、武漢、上海等沿長江城市合作,深度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借道出川、借“船”出海。如果說“一干多支、五區協同”是著重就省內區域發展佈局而言的,那麼“四向拓展、全域開放”則是對四川對外開放格局的總體謀劃,這些都是事關全局的戰略考慮和長遠之計。

擴大開放合作最重要的是對接先進生產力,不斷拓展發展新空間。對此,《決定》稿提出了“突出南向、提升東向、深化西向、擴大北向”的戰略方針。“突出南向”,就是要主動融入國家中新合作機制,參與中國—東盟框架合作、中國—中南半島、孟中印緬、中巴等國際經濟走廊建設,對接南亞、東南亞這個擁有23億人口的巨大市場,拓展我省開放型經濟發展新空間。“提升東向”,就是要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發展,深化成渝經濟區建設,在基礎設施、產業發展、合作機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更好對接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和環太平洋國家先進生產力。“深化西向”,就是要優化釋放中歐班列通道能力,發揮西部國際航空門戶樞紐優勢,推進對歐高端合作,著力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支點。“擴大北向”,就是要服務國家外交戰略,積極參與中俄蒙經濟走廊建設。“四向拓展、全域開放”不可能平均用力,不同階段應有不同的戰略重點,在現階段,要把南向和東向開放合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這是因為,東部沿海是我國先進生產力最集中的地區,也是我省最大的內資來源地;粵港澳大灣區將是全球生產要素最集中、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香港也是我省最大的外資來源地。突出南向開放就是要主動對接“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打通我省地理距離最近的出海大通道、開拓潛力最大的新興國際市場。我們還要加強與周邊省(區、市)合作,充分利用國家東西部扶貧協作機制,深化川浙、川粵等多領域交流合作。總之,通過東聯西延、南北突進,把“四向拓展”這篇文章做好了,我省立體全面開放這盤棋就走活了,就能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深化對外開放必須搭建平臺載體。要深化體制機制創新,高質量建設中國(四川)自由貿易試驗區,在實現貿易便利化等方面探索更多突破性舉措,積極爭取建設內陸自由貿易港。務實建設國別合作園區,突出特色打造中法生態園,推動中德、中韓、新川等園區實質性建設,規劃建設東盟產業園。既要加強政府間合作,更要運用市場力量,用好國際規則,力爭取得新進展。同時,依託省內高校打造留學生學習基地,支持有基礎的地方大力發展高等教育和醫療衛生事業,創造條件面向南亞、東南亞擴大留學生招收規模,發揮好交流交往的橋樑使者作用。著力提升口岸能級,支持成都等地利用現有鐵路樞紐、港口、機場申報國家開放口岸,積極爭取設立更多海關特殊監管區、綜合保稅區等。全面優化投促平臺,繼續辦好中外知名企業四川行、西博會、科博會、農博會、海科會、旅博會等重大展會和投資促進活動,建立全球川商交流合作機制,持續實施“千人計劃”“天府萬人計劃”等,為四川發展爭得更多資金、技術、資源、市場和人才。同時大力提升對外貿易質量,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兩類規則,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

第四,關於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交通是發展現代化經濟、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大動脈”,也是優化區域發展格局、構建立體全面開放格局的重要支撐。經過多年努力,我省交通運輸條件有了很大改善,基本實現從“蜀道難”到“蜀道通”的轉變。航空樞紐建設處於西部地區領先地位,成都是全國第三個擁有兩個國際機場的城市,客運量居全國第四位;高速公路總里程、通車裡程數均居全國前列。但是,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主要表現在:交通體系不完善,尤其是高鐵通車裡程較少、等級偏低,與全國主要經濟中心城市通達性不高,與全國邁入“高鐵時代”的大勢和四川經濟社會發展需求不相適應,鐵路貨運通道“老”“舊”“繞”,水路運輸潛能未有效發揮。還有線路結構不均衡,運輸供給不高效等。這種狀況不改變,建設經濟強省就無從談起。

高鐵建設是我省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的突出“短板”。解決這個問題,要抓住主要矛盾。經過認真研究,省委確定重點推進成都經自貢至宜賓和成都經南充至達州兩條350公里時速的高速鐵路建設。作出這一決策,是與我省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和突出南向、提升東向開放戰略重點相一致的。這兩條高鐵建成後,四川與全國主要經濟區均可實現300公里以上時速的高鐵直達,6至8小時可直達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三大全國經濟中心以及北部灣經濟區,3至4小時可直達西安、鄭州、武漢、貴陽、昆明等中西部經濟中心城市,從根本上改變我省目前只有一條300公里時速出川通道的局面。省內則可形成宜賓、達州兩個新的交通樞紐,使成都與川南經濟區和川東北經濟區實現1小時左右交通連接,為實施“一干多支”發展戰略形成有力支撐。同時,可以將部分既有客運線路置換出來擴大貨運運能,進一步完善出川貨運大通道,這是一舉兩得的事情。全省上下必須服從這個大局,下最大決心,一舉衝破阻滯四川“四向拓展”的“動脈血栓”一舉奠定“全域開放”的全新格局。

要統籌抓好其他鐵路建設,整體提升全省鐵路運輸水平。成貴(經樂山)鐵路要確保我省境內段今年底建成通車,力爭明年實現與貴陽全線通達;川藏鐵路要確保成雅段今年建成通車,爭取早日開工建設雅安至康定(新都橋)段;成蘭鐵路要加快推進成都至川主寺段建設,成都至西寧鐵路力爭今年開工建設,加快推進成昆(經攀枝花)鐵路擴能改造、川南城際鐵路建設,加快啟動隆昌至敘永、廣元經巴中至達州鐵路擴能改造,成都市域鐵路公交化運營改造工程項目要儘快開工、儘早投入使用。還要紮實做好漢巴南、綿遂內等鐵路前期工作及川藏鐵路康定至林芝段、成都至格爾木鐵路等項目規劃研究。

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講求多式協同,必須統籌發揮空鐵公水集成優勢。從我省當前實際出發,航空重點是填補空白、加密線路,加快天府國際機場建設,打造國際航空樞紐,增加成都至歐美、南亞、東南亞航線,加快支線規劃、佈局和建設,做大做強航空物流,發展無人機運輸,拓展通用航空新業態。公路重點是完善網絡、提升等級,促進川渝路網一體化發展,增加川滇川黔高速公路密度,推進川藏川青川甘骨幹通道建設。要堅持因地制宜、區分輕重緩急,高海拔地區除主通道外,重點要放在提升國省道公路等級上,同時繼續加強全省通村通鄉公路建設,方便群眾生產生活出行。水運要積極推進長江黃金水道川境段航道問題整治,提高運輸能力;加快推進樂山、宜賓、瀘州三港整合,優化港口功能佈局。同時,積極推進達州至萬州港鐵水聯運,形成通江達海新通道。在主幹道規劃建設過程中,要同步推進支線和“毛細血管”的建設,全面消除“斷頭路”、打通“最後一公里”。

第五,關於構建具有四川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通過這些年努力,我省特色優勢產業不斷壯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服務業比重持續提高,推動全省經濟實力邁上新的臺階,發展質量和效益明顯提升。同時也要清醒看到,我省產業體系不優、市場機制不活的問題仍然較為突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建立在產業高質量發展基礎上,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著力構建具有四川特色優勢的現代產業體系。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必須順應發展大勢,發揮比較優勢。當前,新一輪產業革命正在孕育興起,以智能、綠色、泛在為特徵的群體性技術變革正有力重塑世界競爭格局。抓住機遇、乘勢而上,更深層次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才能在國際產業分工深度調整中贏得一席之地,構建起四川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要把特色優勢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作為主攻方向,培育壯大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形成現代產業體系的主要支撐。要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適應新的市場環境變化,利用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窗口期”,積極運用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做響品牌、拓展市場,讓傳統產業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要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和新興先導型服務業,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培育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根據四川產業發展實際,《決定》稿提出重點發展五大萬億級支柱產業,構建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食品飲料、先進材料、能源化工和數字經濟“5+1”產業體系,加快打造一批具有國際領先水平和區域輻射帶動力的現代產業集群,這是有基礎、有條件、有支撐的。電子信息產業最有可能率先突破萬億元大關,要發揮全產業鏈發展優勢,瞄準世界先進水平,聚焦新型顯示、集成電路、網絡安全等重點領域,積極培育5G、智能穿戴設備等一批發展潛力巨大的產業,加快建成全球重要的電子信息產業基地。我省是軍工大省,在裝備製造業方面基礎雄厚、優勢明顯,要破除體制機制障礙,加快軍民融合發展步伐,抓好航空與燃機、軌道交通、節能環保裝備、智能製造等高端裝備製造業發展,著力推動汽車產業提檔升級,培育一批中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加快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端裝備製造基地。川酒、川茶、川菜、川果、川藥等一直是四川引以為豪的物產,食品飲料產業理應成為特色優勢產業,要大力實施“川酒振興計劃”,使“六朵金花”重放光彩,同時培育一批茶、竹、果蔬、中藥材和飲用水全國知名品牌,加快建設“中國白酒金三角”和重要的食品飲料生產基地。我省釩鈦、稀土、鋰礦、石墨等戰略資源富集,先進材料產業潛力巨大,要加大力度推進關鍵技術和拳頭產品研發,大力發展先進化工材料、先進建築材料、釩鈦鋼鐵稀土等重點產業,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的新材料產業基地。我省是全國最大清潔能源基地,水電裝機達7500多萬千瓦,在建裝機還有2000多萬千瓦,天然氣(頁岩氣)儲量也很豐富,發展能源化工產業要科學有序推進水電、風電、太陽能等資源開發,積極推進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爭取國家加快四川水電外送特高壓直流輸電通道建設,積極發展綠色高載能產業,促進水電消納,爭取在兩三年內基本解決棄水問題。優化天然氣(頁岩氣)開發模式,提升化工產業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加快建設國家重要的優質清潔能源基地和精細化工生產基地。數字經濟具有很強的滲透性和融合性,是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催化劑”和“加速器”,還可以通過與眾多產業的嫁接,催生出新的產業和新的業態,釋放出巨大動能,要作為一項重大戰略來實施。要加快發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產業,抓好智慧城市和智能工廠示範建設,大力發展網絡購物、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需要注意的是,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不能遍地開花、一擁而上,搞低水平重複建設,要抓好規劃佈局、政策引導、要素保障、品牌建設和人才支撐,突出重點地區、重點企業聚力突破,推動各地產業錯位發展、配套發展,不斷提升產業發展質量和水平。

發展現代經濟,尤其需要加大改革力度,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要著力抓好中央和省委各項改革部署落實,推動國資國企、行政管理體制、電力體制、財稅金融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突破。要突出創新引領,加大企業創新主體培育力度,大幅度增加研發經費投入,充分發揮在川高校、科研院所和中央駐川企業作用,開展協同創新和關鍵共性技術聯合攻關,搭建產學研和銀政企合作平臺,帶動創新發展和軍民融合發展。一個地區市場有沒有活力、創新主體作用發揮得如何,民營經濟的發展是重要標尺。要按照《決定》明確的方向,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剖析存在的問題和體制機制障礙,學習借鑑先進地區的經驗,研究推出更有實效的政策措施,充分激發民營企業家創業熱情,鼓勵和支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凝聚我省產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第六,關於鄉村振興、脫貧攻堅和改善民生。這三項工作緊密聯繫,都事關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重視,殷殷囑託。我們要以習近平總書記深厚的為民情懷作為標尺,時刻想一想這幾項工作的位置擺得怎麼樣、抓得實不實、群眾滿意不滿意,以此檢驗我們的群眾感情深不深、看齊意識強不強。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四川“擦亮農業大省這塊金字招牌”“推動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跨越”,我們必須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擺在優先位置。《決定》稿對統籌推進鄉村“五個振興”作出部署,重點是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發展壯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培育創建一批農業強縣,加快我省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一盤大棋”,涉及面很寬,需要在總體謀劃、全面推進基礎上,抓好一些“吹糠見米”的重點工程,讓群眾感受到實實在在的變化。《決定》稿提出推進“美麗四川·宜居鄉村”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就是改善鄉村生產生活條件的一項具體舉措,必須作為重大民生工程、民心工程系統推進。要全面落實中央《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學習借鑑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先進經驗,突出抓好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處理、“廁所革命”,讓四川鄉村更加幸福美麗。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面脫貧,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礎和前提,是我們最大的政治責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發展機遇,也是我們向中央立下的“軍令狀”。現在,我省還有68個貧困縣、5295個貧困村和171萬農村貧困人口,鞏固脫貧、防止返貧壓力也不小。今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成都召開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座談會,最近又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盡銳出戰”“真抓實幹、埋頭苦幹”,向全黨發出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進軍號令。這一仗打不好,我們無法向黨中央、向總書記交代,也無法向全省人民交代。要重點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眾,既不降低標準又不弔高胃口,紮實做好住房安全、產業發展、群眾增收、就業培訓、教育支持、醫療救助、生態扶貧、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把“回頭看”工作做好做細,加強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治理,注意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確保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紮實、脫貧結果真實。涼山彝區脫貧攻堅任務最為艱鉅,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是影響全省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控制性因素。《決定》稿確立了抓好彝區脫貧攻堅綜合幫扶的任務,省委日前研究出臺了《關於精準施策綜合幫扶涼山州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意見》,提出了12個方面34條含金量高、針對性強的政策措施,派出了總數達5700多人的綜合幫扶工作隊,並在涼山州召開了10餘萬人參加的電視電話會議進行動員部署,就是要表明堅決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的信心決心,舉全省之力堅決啃下這塊“硬骨頭”。全省各級各部門都要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把支持涼山州脫貧攻堅作為分內之責,為奪取這一對於全省乃至全國脫貧攻堅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重大戰役勝利作出應有貢獻。

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已經從吃飽穿暖等基本生存需求轉向追求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等,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我們黨領導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行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就是要通過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我們必須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採取針對性更強、覆蓋面更大、作用更直接、效果更明顯的舉措,著力解決教育、醫療、就業、社保等群眾“急難愁盼”的民生問題,一件事情接著一件事情辦,一年接著一年幹,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第七,關於加快建設文化強省。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四川歷史文化、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資源富集,推動文化繁榮興盛、建設文化強省有獨特優勢。我們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發展方向,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認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面加強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大力推動巴蜀文化繁榮發展,使全省人民在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上緊緊凝聚在一起,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提供強大思想保證、輿論支持、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精神文化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方面,也是一個地方的重要軟實力。從我國先行地區實踐經驗看,經濟強省建設有利於文化強省建設,文化強省建設又會促進經濟強省建設。《決定》稿提出加快建設文化強省目標,就是要推動經濟強省和文化強省建設相互促進、同頻共振。做好這方面工作,關鍵是研究找準著力點和突破口。現在群眾文化需求越來越多樣化,要加強“文化小康”建設,實施巴蜀文化品牌工程、名家培養工程等,創造更多具有四川特色、巴蜀氣派、中國精神的文藝精品,培養一支德藝雙馨、服務大眾、影響廣泛的文藝川軍,壯大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更好滿足人民對文化產品的需要,不斷提升四川在全國文化發展大格局中的地位和貢獻力。文化產業發展壯大是文化強省建設的重要標誌,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調整優化文化產業佈局,支持成都加快建設領先全國、輻射全省的西部文創中心和有世界影響力的歷史文化名城,鼓勵各地以特色文化資源為依託打造文化產業亮點和品牌。四川文創人才匯聚、信息產業基礎較好,要發揮優勢,大力推進網絡強省、數字四川、智慧社會建設,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不斷壯大文化創意產業。我省旅遊資源豐富,文旅結合潛力巨大,要進一步整合文化和旅遊資源,把文旅融合打造成為四川文化強省建設的靚麗名片。

第八,關於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生態文明是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將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要求四川“一定要把生態文明建設這篇大文章寫好”“把建設長江上游生態屏障、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放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首要位置”“譜寫美麗中國的四川篇章”。必須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戰略工程來抓,自覺肩負起黨中央賦予的維護國家生態安全重任,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為子孫後代守護好藍天、碧水和淨土。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生態環保領域“要打幾場標誌性的重大戰役”。《決定》稿提出在全省發起汙染防治“八大戰役”,既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打好藍天保衛戰、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長江保護修復、水源地保護、農業農村汙染治理等重大部署,又緊扣實際提出碧水保衛戰、環保基礎設施建設攻堅、“散亂汙”企業整治攻堅等特殊任務。“八大戰役”是著眼解決環境突出問題提出來的,實際工作中需要與抓好中央和省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統籌起來,制定細化具體實施意見、工作方案,每個方面都要落實責任主體、制定具體舉措、明確目標進度、完善考核機制、從嚴獎懲問責,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一仗接著一仗打。各級領導幹部在環境汙染治理問題上要自覺做到“四不”,不因多年積累的問題而推責,不因涉及複雜利益而回避,不因可能造成一些經濟損失、付出一定代價而退縮,不因需要較長時間治理方能見效而延緩。做到這“四不”,關鍵是要樹立正確的發展觀和政績觀,這“兩觀”解決了,就會一通百通。

生態保護與推動發展不是對立的,必須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踐行科學發展理念,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決定》稿提出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五大行動”,這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我省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抓手,要以此帶動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營造生態環境保護人人有責、人人參與、人人共享的良好社會風尚。

第九,關於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這是黨的十九大確定的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跨越的重要關口。必須瞄準重點領域打好關鍵之戰,最大限度爭取主動。《決定》稿明確了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點任務。具體工作中,要堅持預防為先,增強風險意識,樹立底線思維,見微知著,防患未然,建立完善風險防範化解體系,及時整治風險點位,把防止違規舉債、矛盾隱患排查、決策風險評估等工作抓細抓實。堅持有的放矢,抓住“牽一髮而動全身”的突出問題,對重大風險有專項方案,對可能的突發風險、緊急情況有充分預案,對個別特殊問題有針對性應對措施,確保風險防範化解有力有效。堅持綜合施策,把防範各類風險作為系統工程統籌推進,強化改革創新和制度建設,築牢“防火牆”、切斷“傳導線”,堅決防止小風險演化成大風險,防止經濟金融風險演化為社會政治風險,防止個別風險演化為系統性風險。堅持落實責任,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把該擔的責任擔起來,對失責瀆職的嚴肅追責問責,以釘釘子精神推動黨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確保全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第十,關於營造風清氣正政治生態和高質量發展環境。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指出“必須營造一個良好從政環境,也就是要有一個好的政治生態”。同全國一樣,四川政治生態發生了可喜變化,但反腐敗鬥爭形勢依然嚴峻複雜,正風肅紀任務艱鉅,修復淨化政治生態任重道遠。我們必須全面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紮實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深入推進反腐敗鬥爭,堅定不移把全面從嚴治黨不斷向縱深推進。要把黨的政治建設作為根本性建設擺在首位,樹牢“四個意識”、增強“四個自信”,把“兩個維護”作為根本政治任務,決不讓危害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的現象在四川有任何市場;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決克服“七個有之”問題,以堅強政治定力徹底肅清周永康流毒影響,絕不能存有鬆口氣、換換頻道的思想情緒;持續深入加強政德建設,倡導培育良好家風,涵養積極健康的黨內政治文化,堅決剷除封建腐朽文化滋生的土壤。

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從來都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一個地方政治生態不好,則正氣不彰、歪風滋長,必然破壞市場秩序,影響經濟發展;政治生態好,就能扶正祛邪、激濁揚清,營造更加公平公正的發展環境,極大釋放市場活力和增長潛力,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根本保證。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是否良好,幹部作風是重要檢驗。要持續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高度重視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新變種新表現,堅決防止“四風”問題反彈回潮。前不久,中央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激勵廣大幹部新時代新擔當新作為的意見》,《決定》稿堅持嚴管和厚愛結合、激勵和約束並重,圍繞調動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創造性提出務實舉措,就是要為擔當者擔當,為幹事創業者撐腰鼓勁,引導大家把全部心思和精力集中到治蜀興川事業發展上來。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穩定公平透明的法治保障就是重要的發展環境。必須深入推進全面依法治省,堅持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加快建設法治政府,推進政府機構、職能、權限、程序、責任法定化,依法保證各類市場主體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以法治良序保障市場經濟秩序。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支持黨員幹部依法履職行權,坦蕩真誠同企業家接觸交往,熱情幫助企業解決困難問題。黨委、政府要帶頭講誠信,強化契約意識,決不能新官不理舊賬,要給投資者以穩定預期。依法加強企業平等保護和產權司法保護,嚴防刑事執法介入經濟糾紛,嚴防超標的、超範圍採取財產強制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生產經營活動的影響,切實維護企業家人身權、財產權、人格權,營造放心投資、專心創業、安心經營的良好環境。

討論修改和審議通過兩個《決定》稿,是這次全會的一項重要任務,對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四川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大家要提高政治站位,認真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及“四川篇”的深刻內涵,準確把握省委提出的工作思路、重點任務、戰略舉措和目標要求,認真思考、深入討論、暢所欲言、集思廣益,把《決定》稿審議好、修改好,使之成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的重要指導性文件。

省委书记彭清华解读:四川省委出台两个重要《决定》有怎样的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