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近日,在網上流傳著一張疑似眾泰汽車的內部人員汽車售價方案表,作為內部人員來說,各車型的售價可謂是極度優惠。

◆比市場價接近5折的售價,說明了什麼問題?

◆眾泰品牌,不值一提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世界和平貢獻獎”、“中國低碳傑出貢獻獎”、“節能中國優秀示範單位獎”、“中國優秀創新企業”、“全國光彩之星”等稱號,出自於國家對眾泰汽車的信任,這麼一個擁有如此多的稱號的汽車企業來看,造車的觀念以及質量上肯定會有所保證。在每一個榮譽稱號的背後,眾泰汽車是否真的做到認真造車、用心服務消費者呢?事實上,根據汽車投訴網的大量車主反映,眾泰汽車的投訴可謂是接連不斷。整體表現來看,眾泰的車主投訴的類型大致分為:發動機、底盤、變速箱、安全配置、庫存車等方面。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來自山東省的李先生在2017年1月份左右購入了一輛眾泰SR9,可當車輛13000公里就出現了後懸架變形,導致行駛過程車輛搖擺不定的情況,於是李先生就前往了4S店進行修理,沒想到4S店給出的解決方案更是讓他瞬間氣到頭頂爆炸,官方給出的解釋是因為李先生走爛路造成的,身為一款城市SUV車型,底盤無論在怎樣的道路情況下都必須堅挺。然而4S店的處理方法更是可笑至極,廠家僅僅在後懸架的位置焊上兩根鋼筋,並且與此同時還向李先生收取200元的修理費用,一輛20000公里的車就已經在底盤方面出現瞭如此嚴重的問題,假設在時速100公里每小時的高速路上行駛的過程中,後懸架突然斷裂的話,失控的場面不敢想象。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眾泰汽車故障方面不僅僅是13000公里的新車,準新車同樣出現各種問題,來自黑龍江省的郭先生似乎也在煩惱著,在2018年6月份剛購買不久的眾泰T700,僅僅在十天的時間就出現了玻璃爆裂、輪胎裂開以及行李架脫落等情況,同樣帶著疑問的郭先生聯繫了眾泰4S店尋求處理方案,最起初4S店還是給予修理的答覆,隨後過去接近20天時間的漫長等待,最終等來的是推脫和一股辱罵,對方的口氣稍顯強硬,“不管是否新車,只能自認倒黴”,最後郭先生才得知自己購買的是一輛2017年7月份的庫存車。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眾泰汽車甚至出現危害生命的案例,來自牡丹江市的蔣先生就差點步入了死神的手裡,2017年5月份蔣先生的車輛行駛在牡丹峰大橋的時候,車輛突然發生失控的情況,隨後車輛側滑並撞向了路旁的護欄,整輛車直接栽進將近10米高的橋底,車頭部分撞擊岸邊後整輛車倒扣在小河裡,導致車頂完全壓扁變形,發動機完全報廢。但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整車已經報廢的狀態,唯一能保命的安全氣囊裝置居然沒有彈出。

以上的各種案例都是真實發生的,最諷刺的是,所有這些車主反映的投訴案件後,廠家都是保持同樣的回覆,“反饋的車輛問題已經通知相關部門,將盡快聯繫車主處理”,但大部分車主長在等待一段時間後仍收不到來自廠家的半點回覆信息。這樣的做法早已對眾泰這一個品牌心淡了,試想一下,擁有著如此多的優良稱號的一家造車企業發生這麼多投訴案件都不管不顧的態度,另所有的眾泰的車主都很疑惑,這些所謂的良心企業背後,是靠真技術和本事談買賣的還是通過千方百計做法來糊弄消費者呢?單憑眾泰的態度就能看出,眾泰這樣的做法可謂是深深地給自己打了一巴掌,先不用說用心服務消費者,光從認真造車的層面來看就已經不用說建立品牌形象了。上面的案例也並非個例,有興趣的讀者不妨登陸汽車投訴網查閱相關眾泰汽車的投訴。

◆一味模仿?營銷一直是眾泰的硬傷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眾泰T700車型5月份銷量僅為3021輛,佔廠商份額的13.08%,與去年銷量相比可謂是減半再減半;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T500車型5月銷量6210輛,數這款應該是眾泰旗下銷售較為高的汽車了,佔廠商份額的26.89%;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Z700車型5月銷量僅為110輛,佔廠商份額的0.48%,同樣用慘淡來形容;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眾泰內部低價售車的背後,是員工福利還是自欺欺人?

最後就是SR9車型5月份銷量135輛,佔廠商份額的0.58%,相比前兩月的銷量相比,跌幅更為驚人。

從整體來看,眾泰的整體銷量可謂是稍縱即逝,同比去年,眾泰走的都是極為明顯的下滑路線,2018年的廠商總體銷量的跌幅將近50%。本次內部員工打折幅度最大的,就是眾泰的SR9和Z700車型了,兩者的月平均銷量僅為百餘輛。就這兩款車型的整體設計層面來看,比較大程度的是模仿其它品牌的熱銷車型,但是出現的種種詬病來看,所謂的高起點、高品質、高性能往往只不過是一個幌子罷了。眾泰有著其它品牌高度相似的車身,但在安全配置方面又或者是質量方面卻是一絲都沒有進行模仿,以及出現的多種大小和安全的問題。事後廠商的回覆以及處理方式就已經大程度地失去了對眾泰充滿信心的車主。就目前的情況來看,眾泰旗下的車型技術、4S店處事方面,通通無法令消費者感到安心和滿意,這又如何把銷量提上去呢?如果就這一次的內部降價後,在銷量上仍無法提升的話,則只能說明眾泰的汽車在內部人員的眼裡處於什麼地位了。

降價哪個廠商都會,然而是否只能通過降價給自己人來提高整體銷量來達到一種對自我的安慰?表面上看眾泰這一次的做法是優惠自己的員工,更深一層的含義則是對於眾泰的糟糕產品來看,已經遭到消費者的唾棄。要想重新取得消費者的信任,首先就要先做好自己本分,不能虧待自己獲得的榮譽稱號,學會用心對待每一位消費者,不再對大大小小的問題去推脫、不管不問,而是勇敢地站出來,正面面對這一些問題,通過現實中出現的問題,總結出故障的原因,並結合這些原因去認真造車,來減少這一些不必要的維修時間以及成本。模仿不是最大的失敗,而是模仿也要有模仿的樣子,至於眾泰能否重整旗鼓,重拾大家對此品牌的信心,那麼時間和廠商的行動將會告訴我們答案,想必眾泰汽車的漫漫成熟路,也只是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