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世界女排联赛,运筹帷幄的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

之前的分析中已经说过,目前的国家集训队确实把现役队员中能够召集的队员都包括了,而郎平也确实在这次世界女排联赛的分站赛中不断地对阵容进行着排列组合。通过这些分站赛,或真刀真枪、或虚虚实实,教练组的目的都是非常明确:为今年九、十月间在日本举行的世界锦标赛找到最强阵容。从这个角度来说,分站赛暴露的问题越多,对中国女排世锦赛的备战就越有利。

我们来简单分析下分站赛中国女排在各个位置上出现的主要问题:

01 主攻线替补是巨大隐患

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上图:2018年7月1日,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季军争夺战中,中国女排主攻手、队长朱婷面对巴西女排的三人拦网打出超手得分。

根据世界潮流,双主攻+自由人是欧美强队普遍使用的一传保障体系,它对主攻技术全面性的要求是非常高的。而中国女排在惠若琪退役、张常宁尚未康复的情形下,朱婷、刘晓彤成为目前中国队主攻线上的第一搭档人选。

这两人的一传能力基本属于自保类,而且所有强队都会把他们的发球准星调到朱婷身上,以最大程度地限制她的进攻火力。这是中国队主攻线受到的最大困扰,也是因为如此,作为应变方案,中国队还是保留了与欧美队不同的接应参与一传的保障体系(此处先按下不表,参见接应位置分析)。

如果朱婷和刘晓彤能够正常发挥,那么以她们二人的能力和状态,中国队的主攻线无论攻守都肯定会够用,可是,主攻线上的替补是个大问题。联赛中大杀四方的李盈莹在国际赛场上仍显稚嫩,其一传、拦网、串联等技术上的漏洞需要更多的训练和实战来进行修补。

如果这些漏洞不尽快得到弥补,受制于她的自身条件(弹跳力实在很一般),那么她在进攻上的节奏、线路优势也就无从利用,充其量是在朱婷进攻不力时上去砸几轮。显然这种场面对喜欢李盈莹的球迷来说是不太能够接受的。

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中国女排主攻手、18岁的小将李盈莹(摄影:xhy老鼠)

另一个是刘晓彤的替补,准确地说,这是一个保姆型的主攻,擦地板的能力基本上要等同于半个自由人。分站赛中段放打了两场好球,但也暴露出很多弱点,总决赛被郎平弃用,说明段放的能力还是没有得到教练组的认可。

如果未来张常宁的恢复情况理想,那么这个位置的隐患还不至于那么尖锐;一旦张常宁的病情出现反复,无法承受国家队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的话,中国队的一传保障体系将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02 副攻线移动拦网能力堪忧

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中国女排主力副攻袁心玥

中国队现在的副攻线,除了胡铭媛以外,海拔高度绝对世界一流。但我们的网上优势在定点拦网时表现尚可,移动拦网则惨不忍睹,包括具备未来世界第一副攻潜力的袁心玥,在封堵对手的右翼进攻时,也常常被造破坏性拦网。

一来是我们的副攻线确实年轻(老将颜妮除外),在对对方进攻点的判断上不够老练;二来是我们的副攻在拦网技术上仍有缺陷,一味希望拦出那些直上直下的钉地板球,对如何撑起对方进攻的技术细节掌握不熟练、不到位。分站赛江门站对美国,全场副攻没有拦网得分就是最好的佐证。

在英语的表述中,副攻的直接翻译就是“中间拦网手”(middle blocker),是本方防守的网上屏障。以现在各队攻手的进攻速度、高度和力量,如果没有拦网,哪怕后面站的全是自由人,也很难抵挡对方攻手的狂轰滥炸。因此,现代排球对副攻的要求是拦网能力第一,进攻能力次之。

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上图:2018年7月1日,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季军争夺战中,中国女排副攻新秀胡铭媛在对阵巴西女排的比赛中,脱颖而出。

中国女排几番登顶世界冠军,无不拥有拦网能力一流的副攻保驾护航,从早期的周晓兰、陈亚琼、梁艳、杨晓君,到黄金一代的赵蕊蕊、刘亚男、张萍,再到里约周期的徐云丽、颜妮。

因此,未来的中国女排想要继续自己的辉煌,年轻副攻必须要提高阅读比赛的能力,除了练自己的,更要想对方的,对起跳时间、拦网手型等细节琢磨得再透彻一些,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能够提升我们的拦网效率。如果我们在网上的第一道防线被对手打成筛子,那么建立强大的防反体系只能是天方夜谭。

03 二传传球稳定性难以为继

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中国女排主二传丁霞

打过排球的人都知道,二传一直是场上最难练的位置,因为几乎每一次本方的进攻都要通过二传之手来进行组织。二传是一支球队的大脑,也是场上的变压器。因此二传也有球队灵魂之说。

中国女排从来不乏优秀的二传,她们基本分成两类,一类是像孙晋芳、诸韵颖那样的组织型二传;另一类是以杨锡兰、冯坤为代表的进攻型二传。前者手感细腻、思路缜密,出球柔和,是业内所说的特别能吃住球的二传;后者传球抢高点、抢速度,出球刚性十足。里约奥运时,中国女排同时拥有一柔一刚两位二传——魏秋月和丁霞,两人互为补充,又各带自己的节奏,可以说是相得益彰。

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中国女排二传手、来自江苏女排的刁琳宇

魏秋月退役后,丁霞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新中国女排的主力二传。但从分站赛来看,在一传不稳的情况下,丁霞梳理中国队进攻时暴露出其手上吃球浅、出球稳定性欠佳的弱点。当然,这与她受到伤病的困扰、身体的疲劳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作为在里约打过硬仗的老队员,而且是球队的大脑,在组织进攻上出现过多低级失误,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同时,在分站赛中一直担任丁霞替补的姚迪,表现也不尽如人意,没有发挥她出手柔和稳定的传球特点,在自己没有掌握跳传技术的情况下,还不能够把四号位的传球立稳立好,最后在德国站更是被临时调入的刁琳宇抢尽风头,从而失去出战南京总决赛的机会。

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江苏女排和塞尔维亚女排对抗赛中的江苏女排二传手戎万千百(摄影:物理博士看天下)

从年龄来说,姚迪已经不能算是小将;从国家队的资历来说,姚迪也绝不是一员新人。如果每次都只是充当一名过客而不能把握机会的话,国家队对姚迪的耐心还会一直存在吗?

一名优秀二传的成才需要比攻手花费更长的培养周期,从这个意义上说,刁琳宇无疑在年龄上具备优势。在经历了因为传球技术的微调而表现低迷的一个赛季之后,刁琳宇用一站分站赛完成逆袭,搭上了南京总决赛的末班车。和魏秋月比,刁琳宇更快;和丁霞比,刁琳宇的优势是手上更能吃住球。而她的表现究竟是德国站的灵光一现,还是未来可堪大任?希望在总决赛中可以让大家找到答案。

04 接应进攻火力亟待提升

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上图:2018年7月1日,世界女排联赛季军争夺战中,中国女排3:0干脆利落击败巴西队。图为比赛中的中国女排主力接应龚翔宇。

中国女排对接应的使用一直和其他世界列强不同。在中国队的体系中,接应必须要承担一定的一传任务,同时要承担本方右翼的进攻。表面看,中国队没有像博斯科维奇、艾格努那样的强力接应,但实际上,我们对接应的要求比其他队要高得多,毕竟我们的接应要能攻善守,还要能接应、会串联。通俗点说,我们的接应就像万金油,哪里需要抹哪里。

从分站赛看,接应人选目前是让郎平非常纠结的位置。已经晋升为大队员的龚翔宇、杨方旭,表现都是起起伏伏,其中杨方旭的发挥让人更加失望。受到伤病的拖累,杨方旭现在完全是“面包跳”,加上她的扣球动作本来就是严重倒肩,所以她的调整攻几乎等同于推攻,甚至无攻。

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中国女排主力接应曾春蕾(摄影:Mary玛丽_)

以前她赖以成名的防守、串联,包括一传,也因为严重膝伤后移动能力的下降,而失去了应有的水准。实际上教练组还是在继续给杨方旭机会,等待她状态的回归,毕竟除了龚翔宇之外,年轻的接应新人还是太少太少。但最好的杨方旭何时才能出现?无人知晓。

龚翔宇在分站赛中虽然状态也有起伏,但确实越来越好。无论是接一传还是四号位进攻,小宇都打得越来越有感觉。她的网口实力、调整传球能力,本来就属于她的强项。如果她能在进攻线路、手法的选择上再老练些,未来小宇必定会是中国女排主力接应的第一人选。

关于中国女排现状的深层思考(三)

上图:江苏女排和塞尔维亚女排对抗赛结束后,塞尔维亚女排队员博斯科维奇为中国球迷签名(摄影:物理博士看天下)。

老将曾春蕾因为在上赛季联赛中表现突出而得以重返国家队,虽然分站赛打得不多,但却入选了出战总决赛的最后14人名单。说明教练组仍然看重她的经验和进攻实力。毕竟在中国队的一传水平不甚稳定的情况下,右翼进攻火力增援将会大大减轻左翼主攻线的压力。

综上所述,分站赛暴露出诸多问题,对中国女排来说好过到世锦赛才发现这些隐患。认识我们的不足,也不是为了要唱衰这支队伍。只有直面缺点,中国女排才会不断进步,中国排球才会更有希望。

加油,中国女排!加油,所有的中国排球人!(汤健,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