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周邊的風景有哪些

烏魯木齊,身邊的風景

烏魯木齊周邊的風景有哪些

我們生活的烏魯木齊,位於雄偉壯闊的天山腳下,用開門見山來形容這座美麗的城市,不僅名符其實,而且還讓人平添一種自豪感。實際上因了天山的存在,不但提供了滋養土壤和生命不可或缺的湖泊、溪流,而且還以得天獨厚的豐美景緻享譽世界。不論高山還是溝壑,不論草原還是森林,所到之處風光無限好,迷戀不思歸,彷彿一個天然的大氧吧,讓人心曠神怡,感慨萬千。

僅以烏魯木齊周邊而言,阜康境內有綠如潑墨的神秘天池,因為王母娘娘那個神話傳說,讓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趨之若騖;而到了南山一帶,整個一線都是景區連著景區,從最東線的托里苜蓿臺子,到最西端的甘溝小渠子,或地處高山之上、或位於平川之內,一律旖旎自然美景,皆是處處別有洞天。套用蘇軾《題西林壁》詩句,就是:“不識天山真面目,只緣身在仙境中”。

我要說的是,在居於天池和南山之間,同樣有著一個個值得一去的好地方,而且因為近在咫尺,我故美其名曰:身邊的風景,這就是石人溝,一個不得不說的地方。

烏魯木齊周邊的風景有哪些

石人溝,顧名思義是因早年有著幾尊古代石人而得名。記得小時候,我們經常路過溝口,總要停下來長時間仔細研究一番,這裡模一摸,那裡瞅一瞅,到頭來總是一無所獲。後來才聽當地牧民講,這是古代先民留下的歷史文物,雖說只是幾尊簡單的石人,只有頭臉和半截身子,而且頭臉也只是一個輪廓,卻證明這裡遠古時期就有人居住,因此極具研究價值。

最後一次見到石人,是40多年前的一個冬天。當時我住在澇壩溝的爺爺家,有一天天山牧場的親戚來看爺爺,臨走非要帶我去他們家住幾天,於是我就和那個叫作伊明江的親戚,兩人騎了一頭毛驢趕往他家。快到中午時,我們才走到溝口,也就是有石人的地方,因為伊明江大我幾歲,而且一年四季進出溝口,就知道許多關於石人的傳說,於是在我們間歇的功夫,囉哩囉唆講了許多,而且一邊講,一邊扒拉著石人身上厚厚的積雪。別的我倒沒有記住什麼,只對他所說的“這幾個石人都是‘頭人’的化身,在石人的下邊就是他們的墳墓,說不定埋有寶藏呢?”的猜測記憶深刻。

現如今,隨著經濟形勢的不斷好轉和旅遊業的蓬勃發展,許多地方開始注重挖掘歷史文化和打造地域品牌,包括石人溝在內,重又在紅土灣最顯著的山樑上立起了形態各異的石人像,凡是經過此地的遊客,無一例外逗留一番拍照留念,儼然又成了一道景觀。

站在這個觀景臺上,極目遠眺,群山起伏、阡陌縱橫,遠的博格達雪峰,近的綠樹紅瓦,錯落有致,盡收眼底。順著山坡往下走,向南拐,就是石人溝溝口,要想品嚐農家樂特色,隨便走進哪一家,都是聞著香氣撲鼻、吃著實在過癮的當家飯菜,吃一回還想第二回,真是味道好極了。要是想再賞美景,就拐幾道灣,就到了石人溝水庫,兩山之間橫臥一道高高的大壩,一庫清澈透亮的水之中,倒影著藍天白雲和青山,不時還有一群群飛鳥翩然從頭頂掠過,好似一幅山水畫,人在景中走,景在心中留,很是愜意。

烏魯木齊周邊的風景有哪些

如今再到石人溝,又有許多新的變化,一是春天的紅豆草,彷彿一片粉紅色的海洋,讓一隊東山坡上蝶飛蜂舞,鳥語花香,人聲鼎沸,成了城裡人賞花拍照、悠閒度假的好去處。二是到了夏天,紫格瑩瑩的薰衣草,又在石人溝溝口處的田野裡大片綻放,在藍天、白雲、青山和綠樹的映襯下,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自然又是一道亮麗的風景。

然而最讓人感慨的還是東繞城高速公路,其中石人溝四隊那一段,是一座架在空中的赫然聳立的高架橋,一排排高大結實的水泥橋墩子,高過十幾層樓房,站在橋底下,必須抬頭仰望才行,雄偉、壯觀、神奇、罕見,讓人歎為觀止。藍天下,一座頂天立地的博格達雪峰,彷彿一位飽經滄桑的白髮老人,看上去莊嚴肅穆,浮想聯翩。山腳下,一座橫空出世的嶄新高架大橋,猶如一條騰雲駕霧的現代長龍,最終會帶給人們吉祥和福音,功不可沒。

烏魯木齊周邊的風景有哪些

沿著山坡下來往西再向東,則是澇壩溝風景區,三面是山一條溝,幾乎完全籠罩在一片綠茵之中,最多的是榆樹,一棵棵根深葉茂,樹冠若傘;間或柳樹和一叢叢野薔薇,林中鳥語花香、蝶飛蜂舞,聽一溪清水潺潺流過,渾身都有一種清爽的感覺。這裡的度假村和農家樂同樣一家挨著一家,只是幾乎都掩映在翠綠之中,只聞歡歌笑語,卻不見人在何處,驀然一回首,都在密林深處。

我仔細算了一下,澇壩溝大小有三個澇壩,一個就在百泉溝附近,原來水多的時候,可以游泳,現在只剩一個小水池。一個翻過一道梁,沿著原先的幾戶人家走到頭,看到一窩子榆樹就到了,這座澇壩我們當年經常光顧,卻不敢下去游泳,據說水中有蛇,即使夏天熱得頭上冒油,也只好忍著。還有一個澇壩相對遠一些,不過那裡卻是游泳的最佳場所,我曾經在爺爺家住過整整一個暑假,每天最主要的任務,就是去這個澇壩附近拾麥穗,烈日炎炎,最好的納涼和休息方法就是游泳,像個水老鼠似的,整天泥頭土臉的,或許泡在水裡的時間太長,兩隻眼睛極度充血,用爺爺的話說,像是吃了人肉似的,看了讓人害怕。

而現在我也經常去澇壩溝,或者是為了徒步,或者為了回想過去的往事,一個突出印象,就是旅遊的急劇升溫和遊客的紛至沓來。尤其到了雙休日和大假期間,步行的、騎自行車的,開著汽車的,彷彿趕巴扎一樣,來往穿梭、遊人不斷。而那些開度假村或者搞農家樂的,也是順應潮流,與時俱進,從先前的簡單一個灶臺,一個棚子,幾張桌子,發展到樓房甚至別墅,而且名字一個比一個有創意,一個比一個叫得響亮,不是“山莊”就是“部落”,成了一個個擋不住的“誘惑”,不去造訪都不行。而且有些精明的老闆,不斷推陳出新,營造“拴心”和“留人”的絕好氛圍,冬天提供燻馬肉,夏天經銷馬奶子,還有的在庭院中開出一片菜園子,種上一些新鮮水果和蔬菜,不要說吃了,看著就眼饞。

除去石人溝和澇壩溝,還有葛家溝和榆樹溝,葛家溝靠近七紡,從烏魯木齊出發,一路經過威斯特小區、溫泉療養院和雪蓮山滑雪場,向上途經歌林小鎮,跨上一個慢上坡,眼前一亮就是葛家溝。

葛家溝也在一個山坳裡,南北走向,中間是耕地和林帶,住戶都在兩邊。到了夏天的時候,地裡長著綠油油的莊稼,早晨或者黃昏經過這裡,村子一半沐浴在陽光裡,一半掩映在陰影中,一縷縷炊煙從一戶戶人家屋頂嫋嫋升起,很快連成一片,瀰漫整個村子,就聽到歸圈的牛羊“咩咩”或是“哞哞”叫著,準確無誤,各回各“家”,好一派悠然自得的田園風光,令人感懷。

烏魯木齊周邊的風景有哪些

如果從水磨溝去石人溝,葛家溝是必經之路,過了莊子向東,要經過一個很長的慢上坡和幾道山樑,遇上雨水豐沛時節,一道道山樑都披上了綠色盛裝,漫山遍野開滿了五顏六色的小山花,最為常見的就是蒲公英和“老蒜鴉”花,黃橙橙一片,煞是美豔。除此之外,就是騎馬的牧人放牧著羊群,彷彿一片一片白色的雲朵散落在綠色的毯子上,又是一道宜人的景色。

不僅如此,途中還能看到另外一個奇觀,那就是沿著山頂一字排開的一座座小石塔,遠遠看去也就像一個個小石人似的。剛開始只是零零星星的,沒有多少人關注,到後來就雨後春筍般連成了一片,而且至今還在不斷有人繼續堆砌著,這就不能不引起路人特別在意了。我就看到不少人停車後一口氣跑到石塔跟前,要看個究竟。我也曾不止一次讓家人和朋友猜測,有說是牧民做的草場標記,有說是遊客堆著玩的,也有說是讓石人溝名正本清源,因而才堆成了石人狀。我則想,到了夏季,草場蝗蟲肆虐,或許是給蝗蟲天敵歐椋鳥築的巢呢,都說栽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那麼堆砌這樣的石塔,不也是有異曲同工之功效麼。

以現在的天山學院為界,往東是葛家溝,向西就是榆樹溝了。榆樹溝離烏魯木齊最近,因為這裡和紅雁池電廠只有一步之遙,站在家門口就能看到電廠一座座高聳的大煙囪。

榆樹溝是一個不大的村子,上邊一座水庫,下面一片莊稼地,一圈都是榆樹,雖說是一個小地方,卻是休閒度假的好去處。不但自然風光好,也是享用美食的理想場所。或許因為如此,許多人都把榆樹溝作為徒步的首選地方,早晨出門健身和賞景,中午品嚐可口的農家飯,然後美美睡上一覺,稍事修整一下再往回趕,時間也綽綽有餘。

說到榆樹溝,我還想起一件往事,早年學校成立文藝宣傳隊,有一天鄉里通知我們到葛家溝為部隊文藝演出,等坐著鄉里派來的大卡車趕到葛家溝,天已完全黑將下來,節目還沒演幾個,肚子早已餓得咕咕叫了。部隊到底非同一般,也不管我們演得好不好,一律熱烈鼓掌,而且還兵分兩路,一些人坐得整整齊齊看演出,另一些人緊鑼密鼓給我們做飯菜。等我們演出一結束,熱氣騰騰的雞蛋掛麵就端上來了,那是我們第一次吃掛麵,加之就著部隊自己醃製的鹹菜,一個個狼吞虎嚥,吃了個痛快。

烏魯木齊周邊的風景有哪些

以前榆樹溝村是離鄉政府最遠的一個村落,而現在則是離烏魯木齊最近的一個地方。不但寬闊筆直的柏油路從村前經過,而且隨著歌林小鎮建築群、天山學院,新疆師範大學在附近落戶,尤其是一棟棟鱗次櫛比、摩肩接踵的住宅樓群,在榆樹溝村拔地而起,形成了往日想都不敢想的規模效應。預期不遠的將來,榆樹溝村會成為一個車流如梭、人流如織、財源廣進的現代化富裕新村,不讓城裡人“羨慕嫉妒恨”才怪呢。

烏魯木齊周邊的風景有哪些

艾貝保·熱合曼,男,維吾爾族,生於1958年8月15日,1982年2月畢業於山東曲阜師範大學中文系,大學本科,文學學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烏魯木齊市作協副主席。作品入選多種文集,多次獲得區內外獎項,著有散文集《家園或一個春天的童話》《拌麵傳奇》《味蕾的旅行》《九顆珍珠》《一張紙拴了人一輩子》和小說集《瓜棚記事》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