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起,市民可預約參觀城市副中心詳控展公示,感受36個美麗家園的美好生活

明天起,《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草案現場公告展向公眾開放,市民可預約現場參觀“建設新時代的千年之城”公告展。

明起,市民可預約參觀城市副中心詳控展公示,感受36個美麗家園的美好生活

36個美麗家園滿足生活需求

城市副中心規劃面積約155平方公里,這相當於北京三環內的面積大小。在這樣一片廣闊的城區裡,如何更好地滿足居民的居住、就業、交通、醫療、休閒等需求?

規劃師們頗具心思,設計了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的“多組團”結構。

規劃依託水網、綠網、路網,將城市副中心劃分成為12個民生共享組團和36個美麗家園。根據人口容量和服務需求,因地制宜配置各類設施,在每個街區設置一處家園中心,將部分公共設施適當集中設置、混合設置。

明起,市民可預約參觀城市副中心詳控展公示,感受36個美麗家園的美好生活

公共服務體系規劃示意圖

今後,市民中心—組團中心—家園中心—便民服務點構成的公共服務體系,將讓居民從家步行5分鐘可以到達便民服務點,享受便民商業、小微綠地、兒童遊戲、老年看護等公共服務;步行15分鐘到達家園中心,就近滿足教育、文化、醫療等需求,享有一站式社區生活服務,實現一刻鐘社區服務圈全覆蓋。

整體提升古城歷史文化價值

規劃深入挖掘通州歷史文化底蘊,構建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保護與傳承體系,以大運河、燕山南麓大道水陸兩線串聯各類歷史文化遺存,營造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人文環境。

明起,市民可預約參觀城市副中心詳控展公示,感受36個美麗家園的美好生活

文化傳承系統規劃圖

因地制宜,分類實施通州古城、路縣故城與張家灣古鎮保護,整體提升古城歷史文化價值。以更開闊的視角不斷挖掘歷史文化內涵,拓展和豐富保護對象,努力做到應保盡保。劃定歷史文化保護線,歷史文化保護重點管控區占城市副中心總面積的比例達到8%以上。

內部公共交通通勤不超半小時

大力發展城市公共交通,建設步行和自行車友好的城區,構建連續舒適的林蔭路步行系統,營造舒適宜人的街道空間尺度,加強道路綠化,實現街區道路100%林蔭化。

明起,市民可預約參觀城市副中心詳控展公示,感受36個美麗家園的美好生活

街道空間效果圖

堅持軌道交通引導城市發展,實現居住區與重點功能區之間軌道一次換乘即可到達,內部公共交通通勤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構建舒適便捷的小街區、密路網,新建地區街區尺度控制在150米至200米,實現路網密、節點通、快慢有序。

促進新老城區空間融合

規劃堅持整體協調、系統貫通,在老城區做好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加強系統銜接,實現新老城區藍網、綠網、路網內暢外聯、互聯互通。為老舊小區增補小微綠地,推進停車位改造和市政設施擴容。

明起,市民可預約參觀城市副中心詳控展公示,感受36個美麗家園的美好生活

家園中心效果圖

規劃強化新建區主導功能建設,推動老城區產業升級,為老城區復興注入新的發展活力,吸引本地居民就業迴歸,提供更平等的公共服務,更宜人的生態環境。

如何規劃好12個組團36個家園?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院長杜立群介紹,本次規劃綜合考慮現狀條件和發展目標,對各街區功能和規模進行統籌安排,根據人口容量和服務需求,在城市副中心內,設置了12個組團,並再次劃分為36個家園,因地制宜配置各類設施。

明起,市民可預約參觀城市副中心詳控展公示,感受36個美麗家園的美好生活

本次規劃基於水網、綠網、路網,結合功能分區、人口布局、設施服務和現狀建設等情況劃分形成36個街區,也就是前面提到的家園,以街區作為基本單位,對各街區功能、規模、公共空間以及三大設施的類型、數量和規模等進行剛性管控;未來,還要結合下一階段規劃的編制和實施,不斷優化完善,逐步穩定各類設施位置,預留一定彈性空間,來保障城市副中心的規劃有效實施。

如何實現藍綠交織、水城共融?

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院長鬍潔介紹, 城市副中心沿著六環和一般的主要道路兩邊,都留出生態綠帶的空間,都有一定的幅度,道路兩側的生態保護綠帶都是連續性的,有這幾條連續性的空間,再加上比較細緻的節點的設計,我們為六環大概佈置了10個重要的節點

明起,市民可預約參觀城市副中心詳控展公示,感受36個美麗家園的美好生活

每個重要節點都有大樹、植物、綠色空間、遮蔭亭、咖啡廳、服務室都是成套的,這些服務點結合起來,不光滿足人的使用的舒適度、同時要滿足生物多樣性和動物遷徙的要求。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編制規劃

讓無論是住在通州本地的市民

還是承接的中心城區人口

都能享受到城市規劃建設的成果

讓城市副中心成為

“留得住人,扎得下根”的地方

成為新時代的千年之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