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爲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無論是多麼愛跑步的人,某天也會有這樣的感受:“今天真特麼煩,我不想跑步了!”動力不足時,開始跑步最艱難,當你在早晨起床按時跑步時,也許跑不到400米,就會感覺今天的狀態很糟糕。因為跑者不可能一直保持著每天雞血滿滿的狀態,對於跑步也會有情緒上的喜怒哀樂,是很正常的事情。

對於跑者來說,跑步狀態不理想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原因有很多,那麼以下幾個原因,有沒有說中你?

一、身體有傷或者疲勞,恢復不夠

當跑步不當,跑者不慎受傷時,養傷有時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短則一週,長則半年以上都不能跑步。沒有跑步的日子,對於跑者來說會情緒低落,日子也會很難熬的。有些耐不住的跑者,就會硬撐著出去跑,跑完之後的結果不理想,更會加重消極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跑步之後,你或許會感到肌肉痠痛,因為這是努力訓練的結果,這種痠痛在運動後12 - 24小時開始出現,一般在24 - 72小時達到高峰。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肌肉需要休息。或者很多人在睡眠不足的情況下,一早起來腦子懵懵的還要出去跑步,狀態不理想,這樣鍛鍊不會有什麼效果的。

“很多人對跑後恢復並沒有認真對待,他們覺得不重要,他們認識不到恢復程序對身體產生的影響,尤其是在訓練之後的時間內。”美國跑步教練喬·霍爾德說。

研究表明,為了防止受傷,疲勞的肌肉平均需要48小時進行恢復。在恢復期間,可以採取多種方式幫助恢復:比如多攝入蛋白質,利用泡沫軸按摩放鬆肌肉,或者洗個冷水澡。

二、跑前熱身不足、跑後不拉伸

很多跑者普遍有一個不好的習慣,覺得時間緊,出門就跑,忽略跑前熱身準備,跑後也不做拉伸而急著結束。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跑前不做準備活動,明顯感到肌肉處於僵硬狀態,身體和大腦都沒有做好跑步的準備,跑得越累,還很容易跑岔氣。跑步效率不高,根本起不到鍛鍊的效果。跑前熱身,能讓肌肉“預熱”起來,這不僅能夠跑出更好的狀態,還能有效地減少甚至避免運動損傷。

跑後不要立即坐下或躺下,可以選擇慢走10分鐘,然後做一些拉伸動作。充分的全身拉伸,不僅能放鬆一直處於緊張運動的肌肉,還能起到塑形的效果。

三、不做力量訓練,只有一成不變的跑步

對於跑者來說,長期單一的運動方式、長期不變的勻速慢跑,並不見得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的鍛鍊效果就會很一般。如果你想有所提高和突破,或者想要更顯著的減脂效果,可以進行交叉訓練,嘗試多種運動方式,將有氧無氧運動相結合。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許多跑步損傷,尤其是膝蓋和臀部部位的損傷,主要還是由於肌肉力量不足或者受力不均衡導致的。因此力量訓練顯得尤為重要,它能夠最大程度防止你受傷。當跑步的一些負荷從關節轉移到了肌肉,強壯的肌肉就會支撐脆弱的關節,疼痛就會減輕,損傷發展也會慢下來。強壯的肌肉還會使關節更穩固。更不容易受傷。跑步訓練要和力量訓練相結合,相輔相成,才能跑得更快、更遠。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1. 跑步要循序漸進,注意調整跑步強度

跑步由慢到快都需要一個過程,不要在剛開始的時候太激進,別人能跑十公里、跑半馬、跑全馬,你也想,可一口吃不成個胖子,而且一口吃不好真能噎死人。耐心一點,許多積極的改變在你剛開始鍛鍊的時候,不是那麼容易看到,因為這需要時間讓心臟、肌肉、韌帶、骨骼和關節等適應鍛鍊的強度,讓改變慢慢發生。如果你沒有耐心的話,跑起來做的太急太快,身體超負荷就會受傷,得不償失。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在厭跑期來臨的時候,要分析一下是不是自己最近的訓練強度太大,或者過分追求跑量、速度,沒有讓身體充分得到休息。如果是強度太大了,就要降低強度,做一些恢復性訓練,讓身體不要處於疲勞期。待身體狀態恢復過來,就可以順利度過厭跑期了。

2. 換裝備,來點跑步的新動力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或許你已經跑步很久了,從來不會在意自己穿什麼樣的跑鞋和衣服,帶什麼樣的耳機,跑步沒了新鮮感。這個時候,你不妨可以獎勵自己一雙新的跑鞋或者一個無線藍牙耳機,一套運動服,你會迫不及待地跑上幾圈去試試新裝備,重新找回跑步的樂趣。

3. 重視疼痛,避免疲勞跑

不要每天都長距離長時間地跑,不要認為少跑幾公里或者休息兩天,就會毀掉整個訓練計劃。身體內部出現異常時,就會發出疼痛的信號,比如關節、肌肉的痠痛。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所以說,在症狀早期要進行合理調整和適當休息,其效果往往要優於疼痛持續很久甚至加重後才進行休息。如果忽視疼痛繼續跑步,往往會引發更嚴重的損傷。在中間休息的日子,你可以做一些力量訓練,會讓你而得到更多享受。

4. 變換風景,找一條新的跑步路線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你是不是每天都沿著一個路線跑,或者公園,或者操場,或者馬路邊?換一個自己沒有跑過的路線吧!邊跑邊看沿途的風景,發現你所在城市不一樣的美吧!或者嘗試一下越野,野外路面鬆軟,可以釋放平時瀝青公路對骨骼和關節所帶來的壓力。而且,樹林裡的綠蔭和微風是城市裡所享受不到的。

5. 找一群人一起瘋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很多時候,始終一個人跑步,沒有很強的自律能力,跑步就很難堅持下來。那麼就去尋找一樣愛運動的小夥伴吧,加入一個跑團,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有共同愛好的人聚在一起,平時可以相約一起跑步鍛鍊,有比賽時可以共同參賽,一起瘋、一起野,一起賞路邊的風景,吐槽各類奇聞軼事。跑團中,會有一些大神,可以向他們取取經,傳授一些經驗,這樣在跑步過程中會少走好多彎路。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幹有趣、有意義的事情。

6. 來點心靈雞湯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有時候跑步找不到出去跑的動力,感覺速度提不上來、長度堅持不下去,好累呀。這時候的你,換個心情吧:聽些新鮮動感的音樂,看部跑步的勵志電影,讀幾篇勵志的跑步故事,你會發現有些人他們的跑步條件或許沒有你好,而在跑步的路上卻那樣無條件的堅持著,再看看自己,是不是有點矯情了?

7. 逼自己一把

村上春樹曾經說過:“不想跑的時候才要去跑,這就是長距離跑者的思維。”“我剛剛跑了半個小時回來,感覺好極了。但跑之前我的感覺並不好,我甚至不想出門。”這樣的“態度轉變”對很多跑者來說,或許經歷過,跑後的大汗淋漓能沖走內心的各種小陰影,讓心情重新迴歸舒暢和豁達。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因為今天不想跑,所以才要去跑——真跑者的思維邏輯

跑步是自己與意志的交鋒,跑步每個階段的開始都是伴隨著痛苦,但你要相信堅持下去,美好的事情終會發生。當跑步成為了習慣,優秀也就成為了習慣!跑開、跑遠,掌握自己的健康,才是好生活所在。美好的生活,就是你愛上跑步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