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我們日常很多詞,與“吃”有關:工作叫飯碗,有前途叫吃香,肯賣力叫吃苦,男人靠老婆養活叫吃軟飯,等等。所以吃在中國人的記憶裡是揮之不去的存在,而對飢餓更甚,或者集體飢餓的那段歲月更是揮之不去,影響幾代人。那麼,到發達的今天,我們還會不會出現糧荒呢?
先聽專家的斷言:
布萊恩·帕爾默,美國知名網絡雜誌Slate的首席講解員,也是《華盛頓郵報》的專欄作家。他為中國為什麼不會鬧饑荒做出了這樣的解釋:
從歷史上看,告別了集體,走向個人,增加勞動積極性,天性解放多勞多得,奠定了好基礎。
中國超過一半的農民都在水田內耕作,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灌溉最集中的農業經濟體之一。與此同時,中國加快對高產糧食、水果和蔬菜新品種的研究。
另外,中國政府增加用於收購農民糧食的資金,增幅為25%。僅此一項政策就使中國農民大幅增收。許多農民將增收資金用於購買當時大規模進入市場的化肥,這就進一步提高了農業生產率。
總結來說就是中國農業從模式、技術都在不斷地革新,能夠匹配龐大的人口基數,所以糧荒將成為遙遠的過去。
更加具體的分析:
✤首先,那種限制老百姓自謀出路的計劃經濟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歷史告訴我們,在和平年代,凡是出現普遍饑荒,一定是老百姓缺乏自由的時代。這是一個基本的前提。
✤第二,我國糧食連續12年增產,連續3年穩定在1.2萬億斤以上;與此同時,我國的糧食庫存也達到了高峰值。
✤第三,國際上有大量的糧食,可供進口,而且成本要低於國內。
✤第四,中國的土地還有巨大的潛力。目前,中國農村最大的問題,並不是沒有耕地,而是有地卻沒人去種。因為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效益低、農業基礎建設滯後、農業補貼偏低等問題,農民不願意種地。一旦農田水利建設、機械化、補貼等問題得到一定解決,我國的糧食還會有更大提高的空間。
✤第五,最核心的問題是,土地產權不屬於農民,農民只是租賃“集體”的土地,農民不願意在土地上投入,也阻礙了土地的正常流轉,因此,無法形成規模化、機械化和節約化。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土地是屬於老百姓的,政府也不能侵犯。
閱讀更多 農莊設計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