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2018年3月失望之書

點擊上方“蓑翁論書

”藍字,即可關注本公號。

论书|2018年3月失望之书

徐葆耕《西方文學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十五講系列中,比較讓人失望的一本。大段大段的內容,都是代表性文學作品的梗概與複述,真正應該屬於“講”的論述與分析並不多,而且其中不少觀點也顯得有些過時。這樣的課程固然有故事性,聽著吸引人,但很難幫助初學者建立起西方文學史的知識框架。在北大清華文科的導論性課程當中,個人認為,也很難稱得上屬於最出色的那類課程之列。

论书|2018年3月失望之书

賀西林《寄意神工》(三聯書店):作者基本上就是把中國古代的代表性雕塑,採取分門別類的方式,配上簡單的圖片和文字描述,就做成了一本書。其分類方式既有按時間分的類別,又有按功能和場所分的類別,分類標準並不統一,因而書的整體結構也相對雜亂。圖片的數量和精美程度都難以讓人滿意。而在簡單的文字描述之外,我們既看不到中國雕塑文明演化的內在邏輯與脈絡梳理,也看不到雕塑與其背後的歷史文化和時代背景的關聯分析,知識和學術含量都不高。實在讓人失望。

论书|2018年3月失望之书

燕繼榮《中國治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看書名,應該是一本從學術角度分析中國治理方略的小書,然而通讀全書後,頗感失望。這樣一本篇幅只有100多頁的小書,居然有六位作者分別完成,每一章節在總結中國治理的歷史經驗之後,並沒有太多的學理性分析,而是用大段大段描述中國治理成就的文字所代替,從而使得這本原本應該定位於探討中國治理經驗與成敗得失的小書,更多變為一本關於體制形象的營銷傳播類書籍,讓人遺憾。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出版還不到一年,書中總結的很多經驗,卻都已經不符合當下最新的政治風向。

论书|2018年3月失望之书

於建嶸《訪法札記》(漢唐陽光&四川人民出版社):本書可謂是書如其名,當真就是於建嶸老師十多年前訪問法國期間,參加的每項活動過程中整理下來的札記。由於全書基本上是以札記原貌呈現,而缺乏對這些素材的系統性梳理與提煉,因而在內容上顯得極度零碎和粗淺。同時,書中還夾雜有諸如作者生活細節方面的純粹私人化的內容。整體而言,參考價值不高,讓人失望。

论书|2018年3月失望之书

高巍等《廠甸廟會》(北京美術攝影出版社):

從配圖和裝幀設計角度而言,本書可謂是可圈可點。然而具體到內容上,由於是多人編寫,且編寫過程中有大量整合過往資料的成分,導致全書結構相對散亂,各個章節之間邏輯關係並沒有理順,而且敘述人稱也頗為混亂。這樣的編寫態度讓人遺憾。

(本書單所收書目,全部來自蓑翁在三月份讀過,並且評星在三星或以下的書籍,點評僅代表個人觀點,供書友們參考。)

如果對本文感興趣,歡迎朋友圈,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