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國民黨將領中的黃維?

大不列顛的帝王

黃維:(1904年-1989年),字悟我,出生於江西貴溪一農戶家庭。

黃埔一期畢業之後在東征陳炯明和北伐戰鬥中均有出色表現,也因此才能參加在1929年舉辦的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1932年畢業後得到當時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的厚愛,被提升為第31旅旅長。

成為陳誠“土木系”的一位重要將領,陳誠大家都知道的,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人之一,隨著陳誠的升遷,黃維將軍也跟著做車,到抗日戰爭開始的第二年,年僅三十四歲的黃維將軍就成為陳誠的起家部隊18軍的軍長。

(陳誠)

黃維將軍頗有將才,心高氣傲,20歲當團長,24歲當旅長,34歲當軍長,44歲當十二兵團司令,在他戎馬倥傯的一生中,自有輝煌的一頁。

1937年時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的黃維將軍,率軍參加淞滬會戰。他在有“絞肉機”之稱的羅店爭奪戰中,表現英勇。當時,日軍擁有艦炮和飛機支援,火力相當強悍。黃維將軍毫不畏懼,親臨前線查看地形,還在戰鬥間隙教教導士兵正確的射擊姿勢。談到羅店之戰,黃維將軍說:

我當時擔任18軍67師師長,在羅店死守一週,打到最後,手下3個團長,1個戰死,2個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陣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連一個團都湊不上,非常慘烈!” 此戰使黃維將軍一戰成名!黃維將軍也因此受到蔣介石召見。

1938年,黃維將軍率領第18軍參加了武漢會戰,堵截日軍第九師團一部,使日軍迂迴德安的企圖徹底破產。1939年冬率54軍參加緬甸反攻,第九集團軍總司令關麟徵率第52軍隨後進入滇南後,第54軍歸關指揮。因關與陳誠早年不睦,這時便有意給黃維將軍為難。黃維將軍被擠兌,便賦閒養家。

1944年,受命擔任軍事人才的青訓員,黃維將軍在主持工作一年多,培訓學員達五六千人之多。日本投降後,青年軍編編為3個軍。

淮海戰役時蔣介石調陸軍武漢新制軍官學校校長黃維將軍任司令官率以陳誠的老本第14軍、18軍、85軍等土木系骨幹部隊組成的第12兵團附轄快速縱隊,共裝備精良的12萬大軍由華中來援。

1948年12月15日,44歲的黃維將軍在雙堆集被廖運周設計打亂黃維將軍原四軍共同突圍佈署被俘。第12兵團除副司令胡璉等人逃脫外,整個兵團徹底覆滅。

黃維將軍是個書呆子,但是,他在腐敗的國民黨中,屬於出淤泥而不染的“另類”。黃維將軍為人做事“清正廉潔”,治軍軍紀嚴明,體恤士兵。

抗戰時黃維將軍出任54軍軍長。當時剋扣糧餉,吃空餉是國軍的“優良傳統”。黃維將軍發現士兵伙食不好,軍糧供應的質量太差,黃維將軍大火,於是他擅自把士兵的口糧和軍餉提高,每次運糧食的人來黃維將軍都要仔細查看,何應欽本來想栽贓黃維將軍,殺雞給猴看。 但是,黃維將軍一向以清正廉潔自詡,根本不怕何應欽派人查他。這件事鬧到蔣介石哪裡。蔣介石自然知道這裡面的小九九,但是也不想得罪何應欽介石為了平息眾怒,把黃維將軍調任其他軍區。

黃維將軍負責清點從野人山率殘部回國的杜聿明部。杜聿明無論是官職還是實際權力都大於黃維將軍,杜聿明宴請黃維將軍,希望他手下留情,少報點損失,不要使自己太過難堪。但是結果黃維將軍一點也不領情,當場就走了,他執法如山,如實點檢。

黃維將軍將軍很忠,可以說算得上“愚忠”了,被俘虜後,沒有說過一句蔣介石壞話,鬍子也不刮,說那是在國民黨那邊留的,不剃。

國民黨被俘的高官為數眾多,經過改造後也大多能夠服從共產黨領導,並被先後特赦。黃維將軍可以稱得上戰犯管理所最為固執,最難以“改造”的對象了。“為什麼我們要勞動,而日本人不勞動,難道我們犯的罪有日本人重?”這是他在戰犯管理所說的。

黃維將軍直到1975年,才被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特赦,被釋放後黃維將軍擔了任文史專員。1989年3月20因病逝世。

黃維將軍女兒黃慧南迴憶,黃維將軍被特赦以後,經常幫原來的國軍寫證明、說明他們的番號位置等情況,是否參加抗戰,是否在內戰中參加過起義。

晚年的黃將軍致力於軍史研究和兩岸和平統一,他曾給在臺灣的老同學寫信:“祈求祖國統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統一早日實現,我當親赴臺灣和你們把酒言歡!”

黃將軍固執也好、“書呆子氣”也罷,總之他是抗日英雄,其人格我們很多人都不能企及!


美麗青春您真痘

黃維將軍早年屬於是名不見經傳的人,在黃埔的時候,他只是個愣頭愣腦的小夥子,陳賡將軍活躍多了,之後他們一起參軍,黃維一直是國民黨的團長,在上海,越南等一代抗日立功無數,之後黃維被蔣介石任命為兵團司令。

作為蔣介石非常倚重的大將之一,黃維可謂是忠心耿耿,但是大戰這個事情,講究的是靈活多變,這一點黃維似乎很呆。


在淮海戰役的時候,黃維將軍被陳賡所部圍困,他和各個軍長商議後決定突圍,而且以四個軍的兵力作為突圍的主力,齊頭並進,如果這設想實現的話,那麼以我中原野戰軍的兵力部署和武器彈藥是無法擋住黃維的機械化兵團的。擔任18軍主力師的廖運周提議由三個重裝集團齊頭並進,司令部在中間,廖運周率領最精銳的坦克縱隊和炮兵縱隊殿後。黃維居然很高興的答應了。但是不久後,三個主力部隊沒有打通前進的道路,由於大炮和坦克都被廖運周所留在原地,所以黃維他們一起被俘獲,廖運周本來就是我們的人,此戰中他成功起義。


被俘獲的黃維一直不服氣,他聲稱自己沒有罪,最是打了敗仗而已,沒有必要每天寫請罪檢討,在起義的國民黨將軍中,黃維是最固執的一個,他一生都不承認自己有罪,但是他在被改造的過程中,對永動機的研究很感興趣,於是他提出申請,要求撥給他經費和和實驗室研究永動機,侷限於那個時候,所以一直沒有條件答應,直到後來答應給他四個工作人員和機器,結果永動機造出來只能轉幾圈。之後他把這個研究課題的重任交給他的兒子。


有關黃維的呆子氣還是有幾件事的,杜聿明和黃維同屬於是黃埔一期,杜聿明兵敗野人山,回國後,黃維奉命對杜聿明的部隊進行統計,看看他的部隊戰損多少,一次來定罪,杜聿明知道他的這個同學是一本正經,於是宴請他吃飯,洗完能夠少報點損失,結果黃維一點也不領情,當場就走了,還有一件事,在他擔任軍長的時候,他發現自己部隊中領取的口糧總是缺斤少兩的,而且還大部分都是有砂石,黃維大火,於是他尚自把士兵的口糧提高,而且軍餉也提高,每次運糧食的人來黃維都要仔細查看,此時鬧到蔣介石那裡去,很多人建議查黃維的罪名,蔣介石說,他有什麼罪呀。鬧事的人立馬不說,黃維一身清正廉潔,自己的老父親都是吃糠的,這樣一個人是無論如何也查不出有什麼罪名的。

蔣介石為了平息眾怒,把黃維調任其他軍區。


歷史大家

土木系的重要將領

從蔣介石下的死命令來看,黃維在國民黨內的地位是很高的,作為黃埔的一期學員,和宋希濂、杜聿明、鄭洞國等人都是一期,尤其和陳賡,是同班同學。


雖然黃維沒有他們那麼出名,但是黃維絕對不是白給的一個人,黃埔一期畢業之後在東征陳炯明和北伐戰鬥中均有出色表現,因此在1929年舉辦的陸軍大學特別班第一期就讓黃維參加了,1932年畢業後得到當時有小委員長之稱的陳誠的厚愛,被提升為第三十一旅旅長。

成為陳誠“土木系”的一位重要將領,陳誠大家都知道的,是蔣介石最信任的人之一,隨著陳誠的升遷,黃維也跟著做車,到抗日戰爭開始的第二年,年僅三十四歲的黃維就成為陳誠的起家部隊18軍的軍長。

在淞滬會戰和武漢會戰期間,均有良好表現,尤其是淞滬抗戰的號稱東方凡爾登絞肉機的羅店之戰,黃維的六十七師打到最後活著的人連一個團都湊不上,黃維也因此受到蔣介石召見。

徹頭徹底的書呆子

與一般的黃埔將領不一樣的是,黃維是徹頭徹底的書呆子,有人評價邱清泉是儒將與邱瘋子,實際上,邱清泉是該耍脾氣的時候像儒將,該打仗的時候就是瘋子,而黃維則始終如一。

書呆子有時候是好事,比如處事光明磊落,有章法,但是有時候也"墨守成規"、"守舊迷信"、"滿腦子書呆子氣"。在羅店戰役的時候,黃維能夠取得成功,很多人都指責其指揮作戰死板僵硬,不知變通。

在淮海戰役時,作為黃維的老同學,陳賡深知黃維的性格特點,知道其迷信書本,墨守成規,總是拿兵法說事,結果陳賡來個反其道而行之,黃維就成了甕中之鱉。

被俘虜之後,黃維雖然軍事上說輸給陳賡他心服口服,實際上,他卻一直不服氣,認為自己沒有罪,兩軍交戰,只有勝敗,由於其不知悔改,直到1975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赦。

其實,黃維的書呆子氣,還是和他的職業和生活有關係,黃維早年是師範畢業,在小學當教員,後來參加黃埔學習,畢業後又到陸軍大學特別班學習三年,1937年又奉命赴德國深造。

在抗戰後期,黃維主要負責青年軍的培訓工作,在抗戰勝利後,黃維還擔任武漢籌備創辦新制軍官學校校長,可以說黃維是打了一輩子仗,半輩子跟課堂有關係,紙上談兵的多了,自然默守陳規啊!

黃維的最後一戰

黃維這種人,加上自身的經歷,自然還是想從事理論性研究,尤其是抗戰後期和抗戰結束後的工作,都很符合黃維的胃口,尤其是當新建軍校的校長,但是當時淮海戰役已起,遼瀋戰役已敗,國民黨其實已經身陷危局。

雖然黃維厭惡打仗,但是當老蔣需要他的時候,還是義不容辭,走向戰場,這大概也符合黃維的書呆子氣吧!結果黃維率領土木系的起家部隊,浩浩蕩蕩趕赴徐州,還沒等到徐州就遭到圍殲,實在是意料之外。

十二萬大軍,全部都是精銳,而且還是嫡系中的嫡系,老蔣怎能不心疼!

本來杜聿明能夠逃出生天,到時候整兵再戰,結果放心不下黃維,又讓杜聿明下令掉頭去救黃維,最後導致淮海慘敗,連東山再起的資本都輸沒了。

可見,黃維對老蔣的忠心,老蔣也是知道的。


史論縱橫

國民黨的軍官和將領中,才華橫溢者比比皆是,但是卻多數有才無德,貪汙腐敗,以鄰為壑,“死道友不死貧道者”為數眾多,這大概也是佔據絕對優勢的蔣介石失敗的原因之一吧。但是無論哪個團體,都有出淤泥而不染者,黃維就是其中為數不多的一個。


黃維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第一,德才兼備,人品無可指摘。黃維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為人光明磊落,頗有君子之風。廉潔自律的黃維,在貪汙腐敗、奢靡享受的國民黨高官中如鳳毛麟角。黃維的堅持在很多人看來,甚至可以稱得上固執。

有一次,黃維負責清點從野人山率殘部回國的杜聿明部。杜聿明無論是官職還是實際權力都大於黃維,杜聿明宴請黃維,希望他手下留情,少報點損失,不要使自己太過難堪。但是,黃維沒有給杜聿明這個蔣介石面前的“紅人”一點面子,對於杜聿明這個同僚兼同學,他執法如山,如實點檢。


第二,對蔣介石極為忠誠。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黃維,自從認定了三民主義是救國之良方後,從此對於國民黨領袖蔣介石日忠貞不二,堪稱忠臣良將的模範。

黃維對蔣介石的忠誠幾乎到了迂腐的地步。淮海戰役時,本不願參與內戰的黃維,此時正在武漢擔任軍校校長,但是急需用人的蔣介石利用黃維的忠誠,將黃維派往12兵團擔任司令,被趕鴨子上架的黃維最終在雙堆集被解放軍包圍,最終全軍覆沒,本人也被俘虜。


國民黨被俘的高官為數眾多,經過改造後也大多能夠服從共產黨領導,並被先後特赦。黃維可以稱得上戰犯管理所最為固執,最難以“改造”的對象了。

而且,黃維逃避改造的理由也極為有趣,他居然在獄中研究永動機。不知道這個半生戎馬生涯的將軍,是如何腦洞大開,想起做永動機研究的。黃維被特赦的時間也很晚,直到1975年,才被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特赦,被釋放後黃維擔了任文史專員。

第三,抗日英雄。作為天子門生的黃埔一期,黃維一直是蔣介石的嫡系親信。1938年,作為國民黨嫡系主力第18軍第67師師長的黃維率部參與了淞滬會戰,並在羅店保衛戰中,率部與日寇激戰,雖然傷亡極為慘重,但黃維依然堅守陣地。然後升任第18軍軍長的黃維率部參加了武漢會戰等多場戰役,取得優異戰果,給日寇以極大殺傷。


鳶飛九天2018

1904年,黃維出生於江西貴溪一農戶家庭。之後成為黃埔軍校一期畢業生,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緬甸反攻等,在抗日戰爭中立下赫赫功勳。

黃維頗有將才,心高氣傲,20歲當團長,24歲當旅長,34歲當軍長,44歲當十二兵團司令,在他戎馬倥傯的一生中,自有輝煌的一頁。

抗戰成名,卻熱心軍事教育。黃維的成名之戰,是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時的羅店之戰。談到羅店之戰,黃維說:

“我當時擔任18軍67師師長,在羅店死守一週,打到最後,手下3個團長,1個戰死,2個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陣去了。戰後整編,活著的連一個團都湊不上,非常慘烈!”

1938年,黃維升任第18集團軍軍長,1939年冬,日寇攻佔越南後,在滇越邊境集結兵力,企圖進攻雲南。第54軍由廣西兼程進入廣南、富寧、馬關至河口以東的滇越邊境準備抗擊日軍。

不料該軍軍長陳烈暴卒,黃維奉命繼任,即乘飛機到昆明趕赴前線指揮部隊。第九集團軍總司令關麟徵率第五十二軍隨後進入滇南後,第54軍歸關指揮。第54軍是陳誠軍事集團基本部隊之一。

陳誠為師長時,關麟徵在11師當團長,後為陳誠擠走,因而關耿耿於懷,這時便有意給黃維為難。由於派系矛盾,黃維被擠兌,便賦閒養家。

1944年,受命擔任軍事人才的青訓員,黃維在主持工作一年多,培訓學員達五六千人之多。日本投降後,青年軍編編為3個軍。

黃維在淮海戰役時任十二兵團司令,1948年12月15日,44歲的黃維在雙堆集突圍被俘,第12兵團除副司令胡璉等人逃脫外,整個兵團徹底覆滅。黃維之後當了27年囚徒,進行思想改造,1975年3月,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特赦時,已滿71歲。

解放戰爭黃維沒有站到人民的一面,盲目地為國民黨蔣介石賣命,不顧歷史的選擇,其慘淡結局可謂是必然和天意。


歷史傳訊社


淮海戰役,如果國軍第十二兵團司令官不是黃維中將,交於用兵狡詐的胡璉中將,恐怕戰場形勢對解放軍會困難許多 ,這是蔣的劫。

以十八軍、十四軍、八十五軍等土木系骨幹部隊組成的第十二兵團附轄快速縱隊,共裝備精良的12萬大軍 ,是陳誠的老本,淮海戰役打響後由華中來援。在國共雙方戰場兵力比較接近的情況下,用好十二兵團這支生力軍,是幾乎可以左右戰場形勢的。兵團組建時司令官人選也以十八軍軍長鬍璉呼聲最高。

可惜由於國民黨內部的人事傾軋,以及何應欽白崇禧故意給陳誠搗亂,以胡璉(黃埔三期)資歷不足為由,攛掇蔣介石調陸軍武漢新制軍官學校校長黃維(黃埔一期)出任司令官而以胡璉為副,胡璉一氣之下撂了挑子,跑路上海。

於是被在軍中被戲稱為“書呆子”的黃司令官率領十二萬大軍,盲人瞎馬般浩浩蕩蕩奔著淮海戰場而來。中野派來修理他的,是黃埔同班陳賡大將,陳賡對黃維非常瞭解,三下五除二就把黃維兵團騙到雙堆集,由中野和華野增援部隊共同完成了戰術包圍。這確實是蔣軍的失著,胡璉率部一直與解放軍在中原周旋,瞭解對手,經驗豐富,而黃維根本不具備這些。

十二兵團最後被全殲,被俘的黃維聽說敗與陳賡,居然說不算冤枉因為在校期間就不如陳賡,令人菀爾。

黃維是學者型將軍,號稱儒將 ,最大的願望就是辦學,培養軍事人才。為人處事光明磊落,不失君子之風,正直剛烈,不嫖不賭,在當時風氣敗壞的國民黨軍中是難得的,這也是陳誠欣賞他攬為土木系重將的原因之一,但同時缺點也非常明顯,用兵墨守成規,遇事固執已見,作戰死打硬拼,最終葬送了陳誠的起家老本。

黃維是抗日英雄,曾經赴德深造,淞滬會戰中號稱“血肉磨坊”的羅店之戰就是黃維指揮的,時任18軍67師師長,手下三個團長一死兩重傷。1938年升任土木系標杆十八軍軍長,武漢會戰作風頑強,在南潯線重創日軍第九師團。39年率五十四軍急赴滇越邊境,成功遏止了佔領越南的日軍從南向覬覦昆明的企圖。後因書呆子症發作,與頂頭上司關麟徵對噴,被蔣調回重慶,負責訓練正在組建的青年軍。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

國家把青年學生都組織成軍上戰場,可見當時的抗戰形勢多麼危急,兵源幾近枯竭。不過學生兵文化水平高,很多成為駐印軍骨幹,也在緬甸手握美式武器大敗日軍。

一個純粹的軍人,一個並不高明的將軍,一個在民族戰爭中竭盡全力的漢子,一個信仰之戰的失敗者。


度度狼gg

黃維在抗戰中表現英勇,值得稱讚。

黃維是黃埔一期畢業生,和陳賡大將是同班同學。當時,黃埔一期實際招收499人,及格456人。後來,由湘軍講武學堂合併到黃埔軍校158人,四川也送來的20餘人。黃埔一期最終畢業生是645人。他們那一屆知名的還有:宋希濂、杜聿明,徐向前。 黃維在抗戰中的表現,相當英勇。


1937年,時任第十八軍第六十七師師長的黃維,率軍參加淞滬會戰。他在有“絞肉機”之稱的羅店爭奪戰中,表現英勇。當時,日軍擁有艦炮和飛機支援,火力相當強悍。黃維毫不畏懼,親臨前線查看地形,還在戰鬥間隙教教導士兵正確的射擊姿勢。

最終,黃維的67師在堅守一週以後,其下屬三個團總計剩下不到一個團。其中,三個團長一死倆重傷,師部除了一個電報員,連文書、炊事員都拿槍上去了。黃維一戰成名!但是,由於他指揮作戰死板,教條主義。因此,也落下了"書呆子黃維"的名聲。

1938年,黃維率軍參加了武漢會戰。黃維率領第十八軍,堵截日軍第九師團一部,使日軍迂迴德安的企圖徹底破產。 之後,黃維出任第五十四軍軍長,參加緬甸反攻戰鬥。

黃維認為,“抗戰不分國共”,他希望被認可。

黃維在淮海戰役中,被自己的同班同學陳賡俘獲。陳庚利用黃維“書呆子”的特點,引誘黃維兵團深入,將其圍殲。杜律明部隊為了接應老同學黃維,也被我軍全殲。

之後,他一直在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接受改造。在經過27年的改造後,也就是1975年,黃維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赦。

黃維女兒黃慧南迴憶,黃維被特赦以後,經常幫原來的國軍寫證明、說明他們的番號位置等情況,是否參加抗戰,是否在內戰中參加過起義。

黃維是個書呆子,但是,他在腐敗的國民黨中,屬於出淤泥而不染的“另類”。黃維為人做事“清正廉潔”,治軍軍紀嚴明,體恤士兵。

抗戰時,黃維出任54軍軍長。當時,剋扣糧餉,吃空餉是國軍的“優良傳統”。黃維發現士兵伙食不好,軍糧供應的質量太差,不是發了黴就是摻了砂石。吃不飽,怎麼打仗!?黃維為此向軍政部上報,跟何應欽大吵一架。何應欽本來想栽贓黃維,殺雞給猴看。

但是,黃維一向以清正廉潔自詡,根本不怕何應欽派人查他。這件事鬧到蔣介石哪裡。蔣介石雖然知道黃維的為人,但是,也不想得罪何應欽。最終,黃維一氣之下,帶著一家老小,辭職回鄉了。

不過,黃維對老蔣一直忠心耿耿。他被俘以後,也一直“不配合”改造。以研究永動機為名,拒絕改造。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黃維,出生於江西貴溪的一農民家庭,黃埔一期畢業生,先後參加了淞滬會戰、武漢保衛戰、緬甸反攻等戰役,為抗日戰爭立下了赫赫戰功。在淮海戰役被解放軍俘虜,1975年作為最後一批戰犯被赦,1989年3月20因病逝世。


說到黃維將軍,我就會想起他的那句話“為什麼我們要勞動,而日本人不勞動,難道我們犯的罪有日本人重?”這是他在戰犯管理所說的。

黃維將軍性格秉承了儒家的君子之道,使他為人處事光明磊落,不失君子風度,所以他在國民黨中是一股清流“寧可辭官,也不同流合汙。”

他的秉性也有固執的一面,固執並非好品行,但表現在他身上給人的卻是剛正不阿、不屈不撓。

作為軍人,他與文人梁漱溟性格想通,他們給人共同的印象——固執!曾經在戰犯管理所研究永動機,被赦後仍繼續研究!

黃維將軍曾是小學教師,格守儒家之道,他有一大部分時間是在軍校教學,因此在他身上透著一股書生氣,加上他固執的那一面,被人們稱為“書呆子氣”。

黃維將軍很忠,可以說算得上“愚忠”了,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他踐行著“滴水之恩,湧泉相報”,蔣介石有需要他的地方,他就會出現並且前往。

被俘虜後,沒有說過一句蔣介石壞話,鬍子也不刮,說那是在國民黨那邊留的,不剃。

晚年的黃將軍致力於軍史研究和兩岸和平統一,他曾給在臺灣的老同學寫信:“祈求祖國統一,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統一早日實現,我當親赴臺灣和你們把酒言歡!”

說黃維將軍固執也好、“書呆子氣”也罷,總之他是抗日英雄,其人格我們很多人都不能企及!


掘史官

國民黨軍隊的將領都沒有經歷過嚴酷環境下的考驗,大多數沒有戰爭運用技能,單純的軍事觀念,就是單純的軍事技能也不成熟,而且互相扯皮。所以決定了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的巨大失敗。從戰略謀劃上,國民黨上層缺乏全局的眼光,不知己,不知彼,不知天,不知地。首先在戰略上早就輸掉了。同時,國民黨最高層不會用人,國民黨軍隊裡面不是沒有懂技能的人,白崇禧的許多方案其實是高明的,卻被擺在一邊不使用。黃維這個人,當教條主義行,當老師照本宣科可以,一但用於實際戰場就瞎了。這麼多軍隊交給一個教條主義者,失敗是註定的了。在戰場上運動軍隊,如何配合,如何調度,不會,簡直一團糟。

在他被俘後,做永動機,可見一斑。這個人對世界知識瞭解的如此匱乏,沒有一個全面的知識頭腦,大腦空空如也,沒有足夠的思維材料,和思維方法,所有的思維都非常幼稚化,簡單化,不知道戰場運作,看不到自己的優勢和劣勢,看不到對方的優勢和弱勢,在戰場上不會撲捉對方的缺點,而發揮自己的優勢,黃維完全瞎了。

國民黨內部這樣的愚蠢高官太多了。在對日作戰上,也暴露出來,中國士兵的犧牲,這麼大的代價,都沒有喚醒這些昏睡的高官,所以國民黨的失敗不可避免。


寶樹白石34222787

蔣介石的黃埔愛將,陳誠土木系的骨幹成員,和陳庚大將是黃埔一期的同班同學。其參加過東征北伐,在打陳炯明的兩次東征和北伐直系大將孫傳芳的戰鬥中表現出色,從而得到了國民黨“小委員長”陳誠的厚愛,成為了陳誠派系的一員。



抗日戰爭爆發後,其出任十八軍六十七師師長,奔赴淞滬戰場,而在羅店之戰中,面對日軍的猛烈進攻,黃維所部堅守陣地一個星期,全師傷亡超過三分之二,也因此戰黃維聞名於世。不過事後,因為黃維的固守不變通,國民黨將領中留傳出了“書呆子”黃維的名聲。



在1938年的時候成為了陳誠看家部隊十八軍的軍長,蔣介石親自召見了黃維,而在這之後,黃維又參加了武漢會戰、反攻緬甸等重大戰役,可以說他在抗日戰爭中立下了赫赫戰功。在隨後爆發的解放戰爭中,這位抗擊日寇的名將卻成為了俘虜。



在國民黨於東北失利後,接著戰場轉向了淮海地區,而此時的黃維臨危受命,被任命為第十二兵團司令,後被陳粟大軍包圍於雙堆集,在經過二十多天的戰鬥後除副司令胡璉逃跑外,第十二兵團被殲滅,司令黃維被俘。在被俘虜之後,黃維被押入功德林改造,因為其態度不好,拒絕接受改造,直到1975年才被特赦,後成為國家文史專員。

黃維做為一名儒將,他對自身要求嚴格,他更像一個讀書人,但在抗日戰場上他又鐵骨錚錚,不畏生死,他對於民族的功勞我們應該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