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生命豈能如兒戲?別讓輿論成幫凶

「聚焦」生命岂能如儿戏?别让舆论成帮凶

近年來,網絡直播自殺成為一個特別令人驚詫的現象。根據“人民網輿情數據中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網與網絡直播自殺相關的新聞資訊超過1300篇,微博超過2000篇

江蘇省沭陽縣女主播直播跳樓、菲妥妥微博直播全家自殺、女孩為試探男友朋友圈直播割腕、男子失戀在網上直播喝農藥、95後小夥因賭債酒店內直播喝安眠藥、14歲少女微博直播服毒自殺等事件接二連三的發生,令輿論倍感痛心。

直播自殺帶來滿滿的負能量

據媒體報道,6月17日上午10點左右,因感情問題,沭陽一女主播在某小區樓頂開始跳樓直播,直到中午12點手機沒電結束。民警和網民苦勸9小時沒攔住,最終墜樓致重傷。對於該女主播的跳樓直播行為,輿論莫衷一是,作秀說、炒作說、自私說、渣男說等說法各有其理由。

不過,輿論普遍認為,生命只有一次,輕生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也是對家人和社會的不負責任。澎湃新聞網友大玉對此評論到:“網絡時代,這些直播的網紅小姐姐們也要多為受眾考慮,多些社會責任,感情受挫也不應該直播出來,會對一些還小的孩子造成不好的引導。”如其所言,女主播試圖用直播跳樓喚回男友的感情,將生命的尊嚴棄置不顧,這樣的直播帶給社會的是滿滿的負能量。

網絡直播是新生代主播展示自我、實現自我的重要平臺,健身直播、教學直播、旅遊直播、大廚直播、美妝直播、遊戲直播等等,儘管領域各有不同,都能令網民有所收益。跳樓直播讓網民見證生命的毀滅,帶來的是恐懼、驚詫和錯誤的示範效應,不僅於事無補,反徒增一樁悲劇。不少網民對女主播的做法表示不可理解,呼籲直播平臺取締此類直播行為,不能給效法者機會,使直播成為荼毒生命的工具。

“表演式求救”終究不是辦法

5月20日,網友@菲妥妥_穆修修在微博上宣佈,因為陷入高利貸困境,一家人只有自殺。這一“遺書”的發佈引發大量網友關注,此時網友才明白,其實從3月11日開始,菲妥妥就在發倒計時微博。於是她的同學選擇報警,在網友、警察和醫生的共同努力下,一家三口得以獲救脫險。而之後很多網民稱她為“戲精”,懷疑她直播自殺的目的是獲取網絡關注和利益。最終,在網絡輿論的壓力下,菲妥妥一家三口於5月31日再次選擇自殺,釀成兩死一傷的人間悲劇。

有心理學家認為,網絡直播自殺其實是一種“表演式求救”,是“乞求”世界最後的善意。不過,自殺畢竟不是擺脫煩惱的辦法,直播自殺讓最後一絲求生的意識被非理性的輿論吞噬了。網絡輿論質疑菲妥妥微博直播自殺的目的是博關注、求眾籌,未免不夠人性化,然而直播自殺終究視生命如兒戲,成為躲避生活窘境的藉口。

直播他人自殺與動手殺人無異

有的直播自己自殺,也有的直播他人自殺。在一些公開場合的自殺事件中,有的視頻發佈者視人命如草芥,不僅冷漠以對,還試圖藉此獲取關注和打賞。有網民將這樣的直播行為稱為“吃人血饅頭”,與親自動手殺人無異。

直播他人自殺不僅是道德問題,而且是個法律問題。《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第九條規定,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以及互聯網直播服務使用者不得利用互聯網直播服務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破壞社會穩定、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傳播淫穢色情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利用互聯網直播服務製作、複製、發佈、傳播法律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

各類網絡平臺,不僅是視頻直播平臺,還有社交媒體,及時發現和切斷自殺直播,刪除挑動自殺者情緒的視頻和評論,是平臺應盡的法律責任,而不是可有可無的自我約束。對於直播甚至鼓動他人自殺的無良人士,有網民建議,應納入社會誠信黑名單,讓其接受全社會的道德制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