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網絡詐騙花招頻現 加強監管迫在眉睫

「关注」网络诈骗花招频现 加强监管迫在眉睫

近日,澎湃新聞連發多文,報道了大量詐騙分子曾通過在58同城、趕集網等網絡平臺發佈虛假二手車信息、招聘信息,以騙取受害人錢財的情況。據中國裁判文書網顯示,近年60起通過58同城、趕集網發佈虛假招聘信息的詐騙案例中,248名被告人通過發佈虛假招聘信息詐騙,超過5500名被害人受騙,詐騙金額近億元。在搜索到的判例中,五年來的判決數量呈上升趨勢,網絡平臺虛假信息問題愈發嚴峻,一些信息發佈者在互聯網內容安全的邊界遊走。

在澎湃新聞的調查中,總結了一些騙局的常用手段,如交體檢費等各種名目費用、招聘兼職網站刷單、代辦出國務工、招聘女公關等,而發佈的房源、二手車信息中也包含眾多虛假信息。此類虛假信息引發的詐騙案並非孤例,在此之前,也有媒體曝光過網民通過網絡平臺租房結果被騙的情況,當事網絡平臺方也回應犯罪分子確實利用平臺實施詐騙。在58同城發佈2017年暑期生活安全報告中,暑假成為兼職刷單類欺詐與租房欺詐的高發時段

。面對即將來臨的暑假,監管平臺與求職者需提高監管與防範意識。

輿論普遍認為,平臺不只是提供商家、公司和用戶聯繫的渠道,平臺責任的很大一部分在於審核,以及基於審核可能出現疏漏而設置的維權機制。新京報對此評論稱,本是解決社會問題,為用戶提供便利服務的網絡平臺,卻變成了不法分子實施網絡招聘詐騙等不法活動的工具甚至是幫兇。詐騙分子如此“鳩佔鵲巢”引發網民憤怒。

儘管58同城6月24日通過其官方微博回應,將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保障信息質量等促進服務業健康有序發展的舉措,並稱在這兩個網站上發佈信息都需要通過營業執照、組織代碼、人臉識別、芝麻信用分等等進行綜合資質審核,還有求職者保障計劃等等相應的服務措施。但隨後就有網友質疑,為何這麼多的監管措施,還是沒能有效制止海量詐騙案的發生?平臺虛假信息屢禁不止是否真的成為無法逾越的障礙?這對於平臺管理者來說是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對於解決網絡平臺虛假信息問題,需要監管部門要加大對網絡招聘詐騙的打擊力度,督促網絡平臺積極履職,當好把關人,網民個人也要提高防騙意識,一旦被騙,及時向平臺和公安機關舉報。但這些措施都僅是被動應對,更需主動出擊,圍剿“網絡黑產”,防治結合,才有助於填平網絡平臺上的詐騙陷阱。

網絡黑產即網絡黑色產業鏈,網絡虛假信息詐騙僅是產業鏈其中一環。黑產團伙竊取公民個人信息,從事網絡賭博、網絡詐騙等不法活動。雖然頻發的網絡黑產案件倒逼監管部門加強監管,技術部門加速升級,但也普通網民的生活帶來嚴重損失。此次58同城在回應中稱將聯合警方嚴打“網絡黑產”,是對“網絡黑產”從“防”向“治”的轉變。運用法律手段,抬高違法成本,讓黑產團體從“不能做”到“不敢做”再到“不想做”,才能讓網民能夠真正放心的在平臺上尋找信息,讓平臺真正成為便民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