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錢流入對物價有何影響?

很多人都覺得奇怪,600萬貸款能衍生出1200萬人民幣,那麼它是怎麼創造出去的,對物價有產生什麼影響呢?

先來簡單說說物價的影響因素。物價的波動本質上是由於供需導致的,而我們的CPI也好,還是PPI也罷,都是人為所設定度量單位而已,因此供需關係才是決定價格高低的最直接原因。

從這點來說,市場中的錢多了,物價肯定會漲。但商品有成千上萬種,錢也不可能“雨露均霑”。所以,當貨幣膨脹時,只有那些供不應求的商品和服務才會漲,供過於求的商品和服務則不會漲或漲得相對少。

就拿我們身上穿的衣服來說,我在高中時,100多塊能買到一件不錯的衣服,現在參加工作了,同樣的價錢在網上也能買到。這說明人們對衣著的要求確實提高了,需求增加了,但供給更多甚至供過於求。

換做是國際貿易的話,如果某些商品除了國內有供給外,全球其他地方也有,那麼,當國內價格上漲的時候,進口就會大量增加,於是國內的供需關係又平衡了。

熱錢流入對物價有何影響?

說到這裡你或許明白了,國際熱錢的湧入引起物價普遍上漲時必然的,但不是所有商品,而僅僅是針對於那些供不應求,投機性強的資產,如股票、地產等。

一般來說,投機性熱錢湧入的途徑大概有三種:

經常項目:即與外貿企業想勾連,通過虛假貿易流入熱錢。境內外貿企業既可通過低報進口高報出口的方式引入熱錢,又可通過預收貸款或延遲付款將資金截留到國內,還可通過編制假合同來虛報貿易出口。這是熱錢流入中國的主渠道。

資本項目:以外資直接投資的名義流入,通過銀行兌換成人民幣,再通過“某些渠道”投資於中國的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等。

地下錢莊:先將美元打入地下錢莊的境外賬戶,地下錢莊等值人民幣扣除費用後,打入境外投資者的中國境內賬戶。

熱錢湧入是因為瞄準了我們人民幣利率和匯率價差,而在我國強制結匯制下,這種情況也變成了投放貨幣的一種形式。

根據規定,外幣不得在國內被企業或者個人持有,禁止外幣的流通和自由兌換。也就是說,任何外幣進入中國市場,只能被強行兌換成人民幣流通。而外幣則被央行用即時匯率下的等額人民幣購買,形成外匯儲備。而央行用來購買外匯所“花出去”的人民幣,就成了貨幣投放方式的一種,即外匯佔款。

這就很簡單了,熱錢湧入的越多,通過外匯佔款發行的貨幣就越多,那麼自然國內資產會因為貨幣超發而漲價。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東西已經供給過剩,卻還是會漲價的原因。

最後,還需要提到貨幣雙發的問題。這是什麼意思呢?

比如一家企業從國內商業銀行貸款600萬元人民幣,生產商品後賣到美國賺了1200萬,即200萬美元(方便計算,以1:6的匯率計算)。

但這200萬美元進入國內這家企業口袋前,央行需要將它換成1200萬人民幣,企業拿到錢後還了600萬貸款,淨賺600萬。

看到沒?在600萬貸款已經流通的情況下,央行又投放了1200萬到市場中。這就是貨幣雙發。

除了外匯儲備引發的貨幣超發外,還有就是當前中國經濟逐漸從勞動密集型向資本密集型增長型轉換,大量的投資都需要錢,而投資本身又充滿風險,如果銀行無法回收貸款,出現資金短缺,央行就又要補充貨幣,造成貨幣超發。

總之,錢多商品少,通脹是必然的,這也是簡單供求關係,不是嗎?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