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安全感吗?查勤、吃醋、偷看手机⋯⋯

你有安全感吗?查勤、吃醋、偷看手机⋯⋯

“你爱我吗?”

“爱阿”

“有多爱?”

“……这要怎么回答”

“那你会爱我一辈子吗?”

“我很难保证我一辈子都会爱你,哪知道有一天可能你跟我提分手,这样我还一直爱你一辈子也很难吧?”

“哎呀,我不管啦,你会不会一直爱我!”

“这就真的很难说啊!我不想要随便保证我可能做不到的事!”

“所以你其实根本就没那么爱我……假如你够爱我,就会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会想要努力面对,不会跟我讲什么特殊情况。”

“……”

疑神疑鬼的自己:查勤、吃醋、偷看手机⋯⋯

你是否曾遇过这些状况:

当感情处于暧昧时,有时会患得患失,不确定暧昧对象到底喜不喜欢自己,当对方主动邀了我一起出去,或做了一个贴心的举动就松了一口气,这时我终于可以“暂时”确认他/她应该是有注意到自己的。但下一刻,对方却久久未回我的信息,又开始自怨自艾地想像着或许都是自己在自作多情,想着其实我们真的什么都没有,或许他就是把我当好朋友才跟我说这么多心事吧。那时候的暧昧,那时候的不安,我们以为是因为感情还没有一个确定的承诺,所以心情才会这样难以控制地起起伏伏,没有办法在关系里感受到稳定的感觉。

可后来,我们明明已经在一起了,那种不确定感还是会时不时地冒出来。不论他说了几次他爱我,有时还是会对于他的爱半信半疑,或是他说的爱持续效果很短,只足够让我安心个一天或几小时,我还是会想不断地想问他是不是还爱我。

有时候只是听他说爱,不足以让我安心,会想要偷观察他在网上都会去谁那按赞跟留言,也会想知道他常在跟谁在聊天,聊天对象是不是大多数都是异性呢。有时甚至会去比较他回别人讯息的速度跟回我讯息的速度一不一样,讯息中有没有对别人有没有比较温柔客气却对我简洁有力,跟别人说的话比较多还是跟我说话比较多……

看完他的动态,偷看完他的短信,确认他没有任何的消息,可以让安心期延长到两三天,但一旦拿不到他的手机来偷看的时候就浑身不对劲。好像有一点上瘾,多希望他不论是e-mail或是所有社群软体的帐号密码都拿来给我。好像,这都可以稍微让安心的效期再延长、持久一点点。然而好景不常,这些还是不足以让自己安心下来,甚至还会不断地想要用各种方式来测试,看看他/她到底只是偷偷删掉证据、嘴上说说的爱,还是真心的爱着我。不论随时打电话给他,名为关心他,其实是想确认(抽查)他现在在哪里跟谁在一起,他跟朋友聚会的时候就是想要一直打电话,偷听有没有异性的声音,要他拍现场照让我了解他有没有被别人吸引走的可能性……

我好像就是无法安心下来,即使用上面那些方法让我可以安心,好像也只有一开始比较有效果,后面还是会愈来愈忐忑不安,常常处在担心受怕的情绪当中难以自拔。看身边的朋友不会特别想要追查男友的ip来确认行踪,对我来说却是我每天的必定要做的例行公事,不然一整天都感觉不安心。看着身边的人都不会时刻想要黏着恋人,我却被这样疑神疑鬼的自己所困,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在与他交往之后还是这样无法放松下来。

最后,对方终于受不了我一次又一次的逼问与不信任,跟我分手了。这时候的我又更加觉得,或许真的没有人能接受我吧……

不安的回圈:你怎么看自己、怎么关怀自己

人内在有一个深刻的需要,便是我们想要归属在一个稳定而且会被关怀的关系里。正如同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Adler)认为其实人的一生当中,都在追寻着“归属感”与“价值感”。因此在爱情关系里面有两个很重要的关键,会影响我们继续维持这段关系的动机和信心,以及对方是否可能满足自己的需要:第一就是另一半是怎么看待自己的,另一个便是另一半能否给予自己正向的关怀(positive regard)(Murray, Holmes, & Collins, 2006)。

但是,对有些人来说,对关系的信任与信心其实很难增加。常常不知怎么的就会一直怀疑对方到底是怎么看自己的,想着恋人有一天是否就会抛弃自己、不要自己了,甚至,也怀疑对方是否真的是关心自己的。即使他的另一半实际上并没有这种想法和感受,但这些人常常会低估了另一半对自己的爱与接纳。当我们持续抱持着对另一半的怀疑,这些对感情悲观的想法与感受不仅仅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另一半,甚至破坏了这段关系。

是的,你没看错!即使两人之间什么事都没有发生,即使拥有了一个很棒、很接纳自己的另一半,但仅只是对关系悲观的想像,就足以让彼此的关系降至冰点,最后甚至导向分手。

而更惨的是,对关系与自我的怀疑,除了让我们一次次的关系破裂,更助长了“我是不值得被爱”的信念。我们就不断在这些钻牛角尖的想法、不断的自我怀疑中,也怀疑对方真心、不断找寻自己可能会被抛弃的可能性,接着一次又一次地将自己打入失落与自我贬低的沮丧当中。

即使身边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劝着自己“别想太多”,甚至自己也清楚很多都是自己的小剧场上演,并不是真的会发生。但其实光是“有可能发生”,就已经让自己惶惶不安烦恼不完又担忧不完。朋友看得痛苦,自己又何尝不痛苦于无止尽的想像与恐慌,有时候我们甚至是不知道该怎么中断这些不断上演的剧场,害怕着“他不爱我了该怎么办”、“我们分手了该怎么办”。另一半随口称赞另一个人体贴,都担心着他是不是在说我不够体贴,我应该要像他称赞的那个人一样,说话轻声细语,脸上总是带有笑容。我们对恋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格外敏感,情绪跟着自己的小剧场波动不已,只要一点小事发生就开始担心“他会丢下我吗?”

因为没有安全感,开始限制另一半的行动,跟谁出门吃饭要报备、睡觉前也要说一声、电话即使在开会也要接到……当另一半没做到,小剧场马上又“开麦啦”地上演,忍不住对对方诉说自己不安的委屈与被隐瞒地愤怒与失望,无法相信对方是“忘了”,心中认定一定是“不想让我知道与安心”。

但这样的苦苦相逼,累了自己,也累了另一半。即使对方努力配合,做出那些样子让自己安心,可是自己却发现那安全感还是一个洞,怎么填也填不满,一边想着“一定还有一些让我不安的情况”,一边也同时要求伴侣要做到更多的事。有时候,伴侣承受不住这些因不安全感而提出的许多要求,开始责怪我不懂体贴,我们在彼此的需求之间僵持不下。有时候,对方突然人间蒸发,不论我怎么吵怎么闹,打电话到他办公室、去他家门口堵他,他都用各种方式回避跟我有接触的可能性。

再一次,我相信了我真的不会被爱,过去他所说的承诺与爱,通通是假的,果然我不该相信任何人。然后,又在下一段关系里,再度重现害怕被丢下的不安,一遍遍重演小剧场,一次次加深了不被爱地信念。

停下来,看看自己的不安全感从哪里来

在不安感当中,我们看不见也不想接受对方爱自己的方式,我们希望对方只按照我们可以感觉到爱的方式爱自己,觉得若对方爱自己,应该就会用我爱他的方式爱我。若对方够在意我,便会像我一样时时想知道他的行踪,而不会不想要联系我。

若我们没有去看见,其实都是我们的不安,让我们害怕去理解对方,最后伴侣也会因为挫折与疲惫,对自己的付出没有被看见的失落与无力,甚至会怀疑会不会是真的不具备爱人的能力,所以你一直无法感受到我对你的爱,甚至被你说服了“可能我真的不够爱他吧,所以我才做不到他需要的这些要求”。我们无形当中也把另一半愈推愈远,也把所有想与我们好的关系愈推愈远。好关系维持不了,却会不断地想要寻找不好的对象来维系不良的关系,变成一种不安的回圈,负向的循环。

若想改变这样的恶性循环,就有必要停下来看看自己的不安全感从哪里来,我是否不只对另一半缺乏安全感,也认为没有人会想跟我当好朋友,没有老师会喜欢我这个学生,也没有老板会认可我这个员工,不安全感可能会在很多关系当中一再出现。若看不清楚这些不安全,了解这些不安的源头来自哪里,再多爱的保证也只是让我们拥有暂时的安心而已,一次次面临分手的关系,也只是让自己更加确信自己不值得被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