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款車賣兩次?消費者爲什麼還是願意買單?

汽車秀

這裡是汽車的秀場

前兩天,一豐和廣豐前腳趕後腳的推出了兩款小型SUV,奕澤和CHR,當看到這兩款SUV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和懂哥一樣:懵圈了!

一款车卖两次?消费者为什么还是愿意买单?

這兩款車有差別嗎?

單純從外觀上,你很難看出差別來,都是基於豐田最新的“豐巢WAY”概念車打造而來,內在也是相同的TNGA架構下的車型,2.0L+10速雙傳動CVT變速箱,一樣的底盤,還有什麼不一樣嗎?

當然,配置上的差別,正是因為這一點差距,讓這兩款車有了不同的定價。

到底買誰?

在對比了一番之後,懂哥想說的是:這兩車買誰差別都不大,他們之間的價差都能夠給你對應價值的配置,所以還是一句話, 願不願意掏還是看你自己對這些配置的需求了。

一款车卖两次?消费者为什么还是愿意买单?

既然如此,為何不直接出一款車算了?然後多出幾個車型功消費者選擇呢?

因為豐田有兩家合資車企!將海外的同一款車型引入國內,其實並不那麼容易劃分,乾脆添加不同的元素打造出兩款相似又存在差異的車型推向市場,滿足不同個性需求的消費者,一來換取更加豐富的銷量,二來也能夠更好的看清消費者的喜好偏向。

像這樣差距僅僅存在配置上的雙車並不多,但是並不代表以後不會有!

一款车卖两次?消费者为什么还是愿意买单?

雙車的策略很早就出現了,作為最瞭解中國人的大眾堪稱國內雙車戰略的鼻祖, 從最早進入的國內市場的捷達與桑塔納,再到後來的帕薩特與邁騰,寶來與朗逸,雙車戰略的應用讓大眾在國內市場佔據了絕對的優勢,更早的瞭解市場,瞭解國人,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市場上,熱銷的家轎中,幾乎都是雙車戰略下的車型。

一款车卖两次?消费者为什么还是愿意买单?

早期進入市場的時候,這些雙車都採用了不同的定位,從外觀設計,動力調教上都做出了不同的區分,但是銷量上的差異化,讓車企不得不做出改變,

最終的結果是大眾旗下的雙車基本上沒有什麼差別了!曾經的邁騰以運動風格面世,卻最終因為銷量慘淡,不得不轉變為了與帕薩特一樣的商務範,伴隨著市場的改變而改變,讓邁騰如今牢牢站穩了中級車王者的位置。

一款车卖两次?消费者为什么还是愿意买单?

也正是以桑塔納和捷達為出發點,通過不斷的試探,大眾對國人的喜好有了深刻的理解,在後續車型的投產中有了軌跡的可循,引入更多符合國人需求的車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奧迪成為國內首個進行了加長的品牌,迎合了那個成長期的國內市場。

在市面上,採用雙車戰略的車企並不在少數, 像大眾這樣擁有兩家合資車企的本田,豐田等品牌紛紛都採用了這種策略,本田的XRV與繽智,豐田卡羅拉與雷凌等,紛紛取得了不錯的銷量。細心分析,你會發現他們其實面對的是同一類的消費群體,定位相似,價格接近,所不同的是細節上的改變,配置上的差異化罷了!

一款车卖两次?消费者为什么还是愿意买单?

因為,太大的差異化會出現天壤之別!

並不是所有的雙車戰略都能成功,比如說雅閣與思鉑睿

,不同的定位讓這兩款車的銷量表現天差地別。當思鉑睿處在停產邊緣的時候,雅閣卻賣的風生水起。

一款车卖两次?消费者为什么还是愿意买单?

說到底,固執的東本並沒有適時的調整思鉑睿的市場定位,一味的固守運動中級車的形象,在中級車市場還沒有完全過渡到年輕人為主導的環境下,大部分消費者對於主打運動的思鉑睿並不感冒,即使思鉑睿在隔音,駕駛感受上要比雅閣好不少。

從差異化到殊途同歸,廠家也在因時而變。

一款车卖两次?消费者为什么还是愿意买单?

雙車戰略的意義在於試探消費者喜好,透過銷量,廠家漸漸有了清晰的消費人群畫像,為後續的車型推出找準設計和配置搭配。相信以後的雙車會越來越相似,甚至直接變成配置上的差異,雖然車型多了,其實讓兩個合資車企變得更為單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