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用命換來的節日,就是要告訴你,遠離那些辜負你的人

屈原用命換來的節日,就是要告訴你,遠離那些辜負你的人

漢賈誼作《吊屈原賦》,太史公繼之以《屈原列傳》;兩千多年以來,屈原披髮獨行的形象呈現在無數文學作品中,忠君愛國的品德引無數華夏子孫扼腕嘆息,“世人皆濁我獨清”的操守令文人騷客反覆吟誦……可惜這些汗牛充棟的文字都不過是唱了一曲虛無淒涼的讚歌罷了,都不如賈誼的那篇《吊屈原賦》看得清楚,來得真實。

屈原的時代為周王仍是名義上的天子,他任職的楚國不過是一個家族的勢力範圍,而且他與楚王同姓,所以說他忠於自己的家族、或者忠於自己的“主公”比較貼切,把他奉為“愛國”典範就不太恰當。

咱先不講這廟堂之高的事,只說說屈原作為一個文化人——《天問》如此高遠,《山鬼》何其瑰麗——怎麼就非得依附別人?楚懷王聽信上官大夫的讒言不再重用屈原,頃襄王聽信鄭袖誣陷流放了屈原——徹底拋棄;才華橫溢又胸懷安邦之策的屈子又何必念念不忘,何必痴心於負心之人?

屈原用命換來的節日,就是要告訴你,遠離那些辜負你的人

所以筆者以為賈誼的可貴之處就在於提出了“獨立人格”,對屈原糾結於懷王的情愫提出了疑問——“鳳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遠去。襲九淵之神龍兮,沕深潛以自珍。”意思是說,鳳凰可高翔於九天,神龍可深潛於九淵,自由來去,豈不更好?太史公既讀賈誼的《吊屈原賦》,又遊歷屈原投江處,也頗多感慨,寫道:“及見賈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遊諸侯,何國不容,而自令若是!”太史公說得更直接了:既然楚國不容你,以你的才華哪個諸候國不重用你呢?如何非要把自己逼到這一步!

正所謂古今一轍,世間人也常常面臨屈原的困境,總聽到有人感嘆受制於愚人,抱負不得伸展;也聽說過女孩為負心人傷心哭泣、纏綿不休。

屈原用命換來的節日,就是要告訴你,遠離那些辜負你的人

何必如此呢?我的建議是:離開那個辜負你的人。既然人家不在意你,又何苦把自己搞得這麼悲情?無法左右別人,無力改變世界,至少你還擁有自己,總不能因了別人的看法而毀掉自己。

我們的生命原本可以瑰麗多姿,原本就充滿野性。在當前這個紛雜的世界,我們需要更多的放棄和拒絕——放棄一個不適合你的位置,告別一個不珍惜你的情人,放開所有羈絆蓬蓬勃勃地去活,去做一些特別的事情。所謂身不由己不過是缺少勇氣,你永遠都有的選擇,你始終是自己的,不管怎樣都不能放棄自己——這是屈原用命換來的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