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領航促發展 凝心聚力譜新篇

貴安新區積極探索“黨建+”模式,創新黨建工作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工作方法和路徑,最大限度發揮黨建引領的聚合效應,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切實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帶動全區上下形成了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發展合力。

雲端發力 打造“智慧黨建”

6月26日,貴安新區黨員教育創新型智慧黨建基地進入黨史內容的論證完善和技術調試階段。這個基於虛擬現實技術打造的黨建基地,融入了VR/MR、全息投影等技術手段,讓黨員幹部群眾能夠身臨其境地學習黨史知識,接受黨性鍛鍊。

該基地的新時代農民(市民)講習所有兩個大廳,分別是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理論教學的講師採用虛擬成像,通過網絡連接實現遠程講授。實踐操作則是在理論教學之後,聽課者通過穿戴VR設備,可以模擬現場種植,比如種植獼猴桃、蘋果等。

把幹部的日常工作情況記錄在案,將實績清單作為勤政實幹的體現,新區不斷完善幹部考核制度,通過“貴安新區幹部管理雲平臺”數據留痕。目前,新區1300餘名(含鄉鎮、公司及編制外聘用人員)處級及以下幹部職工被全部納入大數據雲平臺管理系統。通過工作紀實、實績晾曬、考勤管理等,新區加強對幹部的監督管理,並實行年檢結果與幹部年度考核、評先選優、選拔任用、年終績效掛鉤。

新區還藉助大數據打造了民生監督查詢平臺和民生監督公開公示平臺,目前已有70個村建成民生監督查詢平臺和民生監督公開公示平臺,覆蓋率79%。通過平臺互聯網查詢、手機APP查詢和在民生監督示範村啟動閉路電視查詢平臺建設,新區不斷擴大民生資金落實情況的知情面,實現了民生項目資金的全過程監督。

同時,新區運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化手段,搭建了“黨建扶貧雲平臺”,精準識別貧困戶,精準分析致貧原因,智能匹配幫扶措施,建立貧困對象求助需求和幫扶對象意願的直連,為新區脫貧攻堅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和決策服務。

建強堡壘 精準發力促脫貧

“以前村裡的勞動力普遍外出打工,現在返鄉務工人員明顯增多,家門口就有用工企業,待遇也不差,也省去了背井離鄉之苦。”新區黨武鎮曹家莊村黨支部書記唐國玉說,近幾年曹家莊村蒸蒸日上的發展就是對“黨建也是生產力”的最好詮釋。

緊緊圍繞“開發扶貧抓黨建,抓好黨建促扶貧”的總體要求和部署,曹家莊村抓住黨建這把金鑰匙,強黨建、聚人氣、辦實事,支部的凝聚力、向心力、戰鬥力與日俱增。

利用荒山林多的資源優勢,曹家莊村採取“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的模式,積極發展果蔬種植和養殖產業,將所有貧困戶以入股分紅的方式納入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得益於駐村‘第一書記’的幫扶,食用菌種植以來,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擴大項目是希望讓村裡貧困戶全都加入合作社,大家一起受益。”新區馬場鎮洋塘村村主任萬順說,今年洋塘村致富生態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食用菌長勢喜人,按照目前的市場情況看,今年的食用菌產值要翻幾番。

兩年來,洋塘村的食用菌種植實現銷售額近30萬元,解決本村村民2000以上人次就業,走出了一條富民強村的道路。

自新區實施“黨建扶貧”工程以來,來自新區部門(單位)的20名“第一書記”、85名駐村幹部共計105名黨員幹部被派駐到村開展工作,目的是幫助村幹部研究解決突出問題,凝聚村支兩委力量,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在“三農”發展中的堡壘作用,努力壯大村集體經濟發展。

通過“三帶四幫”“五同八聯”和“5321”幫扶工作,新區充分發揮先進示範引領作用,採取村抱團、戶抱團“雙抱團”模式,變“單打獨鬥”為“握指成拳”,持續釋放黨建扶貧正能量。

作風引領 紮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

“我將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遵守黨的政治紀律等六大紀律、貫徹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2018年貴安新區黨風廉政警示教育大會上,黨員幹部紛紛簽訂《貴安新區黨員幹部廉政承諾書》並作表態發言。

今年,新區成立檢查組對36個黨委(黨組、黨工委)履行主體責任情況進行考核,通過考核進一步明確主體責任抓什麼、怎麼抓、誰來抓的問題,不斷鞏固和擴大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成果。

目前新區有基層黨組織314個、黨員5981人。通過“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和搭建“五萬”活動、“六抓五強四守牢”“三大傾斜工程”等黨建工作載體,新區緊緊圍繞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目標,從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和廉政建設等方面紮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同時,新區堅持把抓好巡察工作作為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的“利器”,強化政治巡察,突出問題導向,堅持把整改貫穿巡察全過程,督促被巡察黨組織把落實整改作為履行主體責任的重要舉措,並組織開展理論大學習、能力大提升、制度大建設和大約談四項活動,增強幹部能力素質,完善制度機制,杜絕管理漏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