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獻「驅狼吞虎」之計,不僅殺了關羽,還讓劉備的崛起夭折

公元217年到公元219年,對曹操絕對是痛苦的一年;曾經“煮酒論英雄”時,劉備還只是因兵敗寄居曹操處的落魄小諸侯而已,雖然有大志向,也有能力,奈何“龍困淺灘”,也只是徒勞的掙扎而已。

司馬懿獻“驅狼吞虎”之計,不僅殺了關羽,還讓劉備的崛起夭折

誰知道劉備逃走後,得遇了諸葛亮這尊生命中的貴人,得以脫困入海;待得天下風雲變動,劉備這尊潛龍一躍而起,在赤壁之戰中藉助東吳孫權的力量阻止了曹操南下的步伐,然後又迅速佔據大半個荊州作為安身立命之所。

之後又入西川,成為不容小視的一方大諸侯,疆域遼闊、帶甲之士十餘萬,擁有了與曹操、孫權爭奪天下的資本;這崛起之迅速,不在江東奠基人孫策之下,而且根基更穩固、土地更遼闊、勢力更龐大。

司馬懿獻“驅狼吞虎”之計,不僅殺了關羽,還讓劉備的崛起夭折

公元215年,曹操親率十萬大軍西征漢中,張魯不敵,後投降。漢中與蜀中相接,曹操進軍漢中給剛剛易主的蜀中百姓帶來不小的震動,傳蜀中一日數十驚。司馬懿勸諫曹操可趁機攻佔蜀中,但曹操後方卻發生叛亂,不得不撤軍。

張郃退走後,劉備在法正、黃權等人的建議下,率領大軍攻打漢中;在經歷幾番交戰後,終於將曹操趕出了漢中,劉備佔領漢中全境後,派遣劉封、孟達乘勝攻取了東三郡,並自稱漢中王。

但是曹操的厄運並沒有因此而結束,漢中之戰剛剛結束,劉備麾下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率部下精銳三萬攻打荊州北部樊城,想要一統荊州,兵鋒直指許都;曹操派大將於禁及猛將龐德率七路大軍去救援。

司馬懿獻“驅狼吞虎”之計,不僅殺了關羽,還讓劉備的崛起夭折

卻不料被關羽用計所敗;當時樊城一帶連綿大雨,漢水暴漲,水高五至六丈,于禁所率領的七軍全為漢水所淹;剛剛經歷漢中之戰的曹魏,已經沒有餘力去支援樊城了,曹仁所鎮守的樊城成了一座孤城。

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都投降了關羽;陸渾民孫狼等作亂,殺死了縣主簿,向南歸附關羽。關羽授給孫狼官印,給他軍隊,讓他去擾亂曹魏。此時許都以南的梁郟、陸渾群盜,紛紛接受關羽的印號,“為之支黨”,關羽的威名震動了整個中原。

司馬懿獻“驅狼吞虎”之計,不僅殺了關羽,還讓劉備的崛起夭折

曹操甚至都動了遷都的打算,當時的丞相軍司馬司馬懿給曹操獻計說:“于禁等人戰敗,是因為大水淹沒,並非因為攻戰失利,對國家大計沒有構成大的損害。劉備和孫權,從外表看關係密切,實際上很疏遠,關羽得志,孫權必然不願意。可派人勸孫權威脅關羽的後方,答應孫權把江南封給他,這樣樊城之圍自然就解除了。”

這就是“驅狼吞虎”之計,孫權早有奪回荊州南郡之心,如果戰果能更輝煌一點當然更好;這內心的“小魔鬼”被曹操這麼一挑撥,更是瘙癢難耐,最終決定出兵荊州,由當時的都督呂蒙統兵。

司馬懿獻“驅狼吞虎”之計,不僅殺了關羽,還讓劉備的崛起夭折

在呂蒙的攻勢下,南郡很快失守,關羽後路被斷;加上關羽平時太過傲氣,在其落難的時候都不願意幫他,劉備的舅子麋芳更是直接開城投降;關羽窮途末路之下,敗走麥城,後被馬忠設埋伏所擒,並予以斬首,於是,孫權佔據荊州。

關羽不但沒有攻陷襄陽和樊城,反而丟失荊州三郡、兵敗身亡,劉備集團丟荊州三郡,實力大削。孫權集團佔據荊州南部六郡。劉備又怎麼受得了?關羽可以死,荊州不能丟,這可是關係到劉備將來一統天下的關鍵。

在匆匆稱帝后,劉備第一件事就是集結舉國精銳,東伐吳國,可惜被吳國新崛起的都督陸遜所敗;丟失荊州,加上夷陵之戰,對新成立的蜀漢打擊實在太大了,劉備逃至白帝城後便一病不起,託孤諸葛亮後便撒手人寰。

司馬懿獻“驅狼吞虎”之計,不僅殺了關羽,還讓劉備的崛起夭折

南方孫權和劉備打得火熱,北方的曹操自然從此高枕無憂,巴不得看他們互相消耗實力;扭轉這個乾坤的人,就是當時年輕的司馬懿;以司馬懿的大局觀和對人性的把控,估計後來劉備伐吳都算出來了,也難怪曹操會對司馬懿如此忌憚了,如果是真心效忠那是國家之幸,但若有異心,那就是國家的災難;而司馬懿偏偏最不缺的就是異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