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湖原本是中國內陸湖,300年前被拱手送人,如今成爲旅遊勝地

說起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青海湖,不錯,青海湖是我國第一大內陸湖泊,也是一個景色優美的旅遊勝地,面積為達四千四百多平方公里。但是要是在300年前,青海湖只能屈居第二,排名第一的是如今俄羅斯聯邦境內的貝加爾湖。

此湖原本是中國內陸湖,300年前被拱手送人,如今成為旅遊勝地

貝加爾湖在中國古籍中,有北海、柏海、小海等稱呼。中國古代史書中最早明確記載有貝加爾湖地區的是《漢書·蘇武傳》,西漢天漢元年(前100年),西漢大臣蘇武奉命以中郎將的身份出使匈奴,但是被匈奴人扣押,威脅利誘他投降,可蘇武始終不從,匈奴人就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並揚言要公羊生崽方可釋放他回國。

公元7世紀,唐王朝曾在貝加爾湖地區正式設置了行政機構。公元14世紀元亡明興後,元順帝妥灌帖睦爾北逃,仍然管轄著貝加爾湖地區。清朝初期,在沒有入關統一全國之前,即已統一了西至貝加爾湖、東至海的廣大地區。

此湖原本是中國內陸湖,300年前被拱手送人,如今成為旅遊勝地

可是在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和俄羅斯簽訂了《恰克圖條約》,將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10萬平方公里國土割讓給俄國,從此貝加爾湖永遠的離開了中國。雍正皇帝在位時期,正值清朝鼎盛時期,而同時俄羅斯窮兵黷武,國力已有所下降,入侵奧斯曼帝國遭到慘敗。那麼清政府為什麼會簽訂割讓領土的《恰克圖條約》呢?

清朝前中期,北部地區的準噶爾部在沙皇俄國的支持下反覆叛亂,不斷襲擊清軍據守的軍事重鎮,進行分裂叛亂活動。雍正皇帝即位後,有意平定準噶爾部,可是沙皇俄國卻躲在幕後進行阻撓,設置障礙。早前簽訂的中俄《尼布楚條約》對東北地區的兩國疆界進行了劃分,可是對於北部地區的兩國接壤的疆界並沒有界定。當時俄國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認為清朝政府在對準噶爾的戰爭中有求於俄國,此時劃分邊界可以謀得更大利益,於是她派遣使臣來華談判北部地區邊界問題。

此湖原本是中國內陸湖,300年前被拱手送人,如今成為旅遊勝地

而此時的雍正皇帝擔心北部地區的準噶爾部一日不平,朝廷就不得一日安寧,加上沙俄政府在西北地區不斷蠶食領土,如果不早日劃定疆界,也會對邊境貿易產生不好的影響。所以,雍正皇帝派吏部尚書察畢那﹑理藩院尚書特古忒﹑兵部侍郎圖理琛,與沙俄使臣進行了長達6個月的艱難談判協商,最終簽訂了《恰克圖簽約》,在劃分疆界之後規定互不招降納叛,友好互市。

在雍正皇帝看來,《恰克圖條約》的簽訂,畢竟實現了康熙皇帝時未能實現的願望,明確地劃定了中俄邊境北部的疆界,以《條約》的形式遏止了沙俄的侵略勢頭,也有利於清朝平定準噶爾部叛亂,可是要知道貝加爾湖是世界第七大湖泊,面積為3.17萬平方公里,相當於北美五大湖水量的總和,是世界上儲水量最大的淡水湖泊,如今的貝加爾湖已經成為世界上著名的旅遊勝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