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雲南瀘西城子:土掌房的終極標本~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背 景

鋼筋混凝土建築模式以其不可阻擋的優勢,橫掃著中國民居原有的建築規則,散落於西南廣大民族地區的土掌房即使在主人眼中,也都成為了落後居所,被迅速抹去。農村居民多願意“破舊立新”,造一座現代樓房顯耀門庭。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話 題

古老的土掌房走向窮途末路,絕跡似乎指日可待。但在瀘西縣永寧鎮城子村,土掌房頑強且完整地保留了下來,甚至是,正在抹去歷史塵埃煥發生機。城子村土掌房的故事,讓我們更有理由相信,拯救這些古老的建築,可以改變居住者的命運。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依山而建 完整“化石”級建築群

城子古村落無疑是民族民居的一個座標,雖仍稱其為“土掌房”,但它與實際意義上的古老建築方式存在較大差異。從川西南的大涼山彝區到哀牢山、無量山地區,在紅河、金沙江流域,彝族、哈尼族等民族是土掌房的創造者。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此種建築以土石木為基本建材,結構簡單,多為低層平頂式,依山坡而建,合院式佈局,院內常有高差,高差大小取決於地形坡度,建築的剖面形態貼近坡地地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周圍的自然地貌,對山體的改變極小,具有生態合理性;建築材料以土為主,使用木料很少,僅用作屋面的檁條和構造柱,沒有廢棄物後遺問題;村寨建築在向陽的坡地上,單棟房屋均為背山向陽,形成較好的小氣候;泥土是房屋維護的基本材料,屋頂覆土不少於20釐米,牆厚度不少於40釐米,開窗很小,房屋保溫性能很好,冬暖夏涼,最大限度節約採暖能耗;節約土地資源,農家晾曬作物由屋頂承擔,屋外不需要過多場地,建築密度高。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由於建造簡潔節約,土掌房存在了上千年。當然,大多數土掌房建築顯得過於簡陋,無合院格局並且人畜混居、煙熏火燎,居住頗為艱苦。城子有別於他處,就是它融合了合院模式,除了屋頂與古老土掌房一樣外,門樓高大,廳堂寬敞明亮,有嚴格的居住功能劃分,更宜人居。整個村落由1000多間彝族傳統土掌房相連組成,左右毗連,上下一體,猶如一個巨大的城堡,層層而上、錯落有致,考據建村已有600多年曆史,是住屋文化發展進程的一個特例,也是民族文化融合孕育出的住屋創新樣式,像一座巨大的城堡,標記在滇東南喀斯特地貌深處。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底蘊深厚 各民族攜手共居一村

戊戌初夏,正午的驕陽烘烤出陣陣熱浪,將山水依偎的城子村蒸煮在沸釜中,但走進古木濃蔭下,酷熱頓消。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古村坐落在200多米高的飛鳳坡上,東臨龍盤山,西接玉屏、筆架山,北對芙蓉山,後枕金鼎山,小江河從村前蜿蜒流過。紅色泥牆被陽光鍍上金光,古老而神秘。建築不拘一格,充滿奇思妙想:下一家的屋頂即為上一家的場院,層層而上,直達山頂。生動彰顯和睦共處的人文精神:漢、彝、苗共居一村,攜手發展,不分彼此,國內罕見。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村中最古老的土掌房當屬小龍樹山頂的“二十四家人”。據考證,此房建於清雍正八年,至今已270餘年。房屋無院落無窗子,夯土牆。隨著人口的增加,村寨由山頂逐漸向下及向北發展,形成中營民居組團,建築逐漸變成“一顆印”樣式,即一正房、二耳房、一照壁,“天井”利於採光,靠內院有一側牆,木質開窗,增加了居住舒適度。但房屋屋頂依舊相連成一體的平臺,保持著彝族土掌房特色。小營民居組團出現漢式門頭及坡頂建築,門頭下方斗拱等建築構件齊全完整,深得漢式建築精髓。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據記載,明成化年間,土司昂貴在飛鳳山上建土司府、江西街,至今已500餘年。在昂土司鼎盛的年代,江西街房屋林立、店鋪相接,後毀於兵火。已故全國政協副主席、著名彝族愛國將領張衝在城子村小學就讀,住在同學陳學易家,度過了自己的啟蒙時期;後張衝在離村二十餘華里的熊山樑子上進行抗日鬥爭,帶出了曾任省民政廳副廳長的張士明和第一任宜良專區專員張永和,世稱“熊山三傑”。民主革命時期,城子村是中共瀘西縣地下黨的核心堡壘。1949年1月初,中國人民解放軍滇黔邊區縱隊前委在此成立盤北指揮部,指揮瀘西、陸良、師宗、彌勒、路南、丘北等縣的武裝鬥爭。 1949年2月5日,中共瀘西縣委和瀘西縣解放委員會在城子村誕生。2月中旬,盤北指揮部在這裡開辦軍政幹部培訓班,大批優秀的革命幹部從這裡走出去,奔赴解放滇東,解放雲南的滾滾洪流中。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合理規劃 適度開發提升吸引力

城子古村於2017年6月獲批雲南省級一流特色小鎮,小鎮規劃面積3.27平方公里,核心區規劃面積0.96平方公里,計劃總投資10.72億元。目前,主要開展小鎮核心區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包括景區形象大門、景區停車場、旅遊廁所、遊客服務中心、遊客步行道、景區內車行道、供排水及供電設施、環衛工程、消防安防及應急救援設施等旅遊基礎設施建設和土掌房民居修繕及恢復、張衝舊居重建、土地廟易地搬遷重建、永安城恢復重建、文化遺址保護恢復等。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截至目前,完成項目總體規劃及詳細規劃編制,開工建設項目13個標段,主要包括城子古村土掌房修繕加固工程、村內部道路改造、中大河治理、古河道恢復、護城河修復、生態溼地建設、安置土掌房建設、生態橋恢復、監控系統安裝等,預計今年10月份實現試營業。

「推荐」云南泸西城子:土掌房的终极标本~

40歲的彝家婦女喬英的“城子第一家”農家樂開張,生意紅火,酒好不怕巷子深,彝家美食吸引了慕名而來的遊客……可是人們也擔心起來:古村落的修復是否真能做到修舊如舊?原住民遷出是否會導致古村莊成為文化空殼?依靠外來投資的古村莊能走多遠……這些疑問,也是實現鄉村振興必須面對的問題。

文/李成生 張麗菊 圖/黃光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