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吃雞遊戲和綜藝:那些正在「慢性自殺」的年輕人

現在的年輕人最愛幹什麼?

刷抖音看小視頻,玩吃雞遊戲,追各種有腦或者無腦的綜藝節目。

似乎離開了這些,那些大把大把的時間並不知道應該怎麼度過了。

換言之,年輕人是在用“娛樂”在填補人生的空虛。

抖音、吃雞遊戲和綜藝:那些正在“慢性自殺”的年輕人

娛樂本身並無不可,人都有休閒的需求。

只是我覺得在現在的中國,年輕人對娛樂的追求似乎太熱衷了,有那麼點“娛樂至死”的味道。

休息的時候,同事問我:嘿,一起玩吃雞嗎?

我說:啊,我不玩遊戲。

同事:你不玩遊戲?連遊戲都不玩,那你幹什麼?

我:挺喜歡看書的。

同事一臉的驚訝和無法理解,整得我好想是個外星人。

現在,人們聊天的話題都是些什麼遊戲綜藝、明星八卦。

好像生活裡除了那些,就沒點別的其他東西了。

挺可怕的。

抖音、吃雞遊戲和綜藝:那些正在“慢性自殺”的年輕人

我想起了著名的“奶頭樂理論”: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總有一批人註定會成為被時代拋棄的人。為了安慰這些“被遺棄”的人,他們的生活應該被大量的娛樂活動(比如網絡,電視和遊戲)填滿。

看看身邊,這樣“被遺棄”的人有多少?

他們將自己沉迷於追星、追劇、網紅、直播、遊戲等各種娛樂方式中,看似活得有滋有味,實則都是在麻痺自己,到最後,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誰名誰了。

許知遠在《一個遊蕩者的世界》裡寫道:

在富裕的中國,你可以買到一切,卻買不到最新的書,你有數不清的電視屏道與報紙雜誌,卻不能在上面討論任何嚴肅的話題,所有的慾望都被鼓勵,除了探求人生的意義,社會的目的等話題。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裡寫道:

一切公眾話語日漸以娛樂的方式出現,併成為一種文化精神。我們的政治、宗教、新聞、體育、教育和商業都心甘情願地成為娛樂的附庸,毫無怨言,甚至無聲無息,其結果是我們成了一個娛樂至死的物種。

抖音、吃雞遊戲和綜藝:那些正在“慢性自殺”的年輕人

而且我想告訴大家兩個事實:

第一,我們這個時代的階層固化其實是越來越嚴重了,上下流通的空間已經越來越小。

第二,互聯網的普及和娛樂化的發展,正在讓越來越多的人失去我們賴之為根本的思考能力。而越來越多人思考能力的喪失,又在某種程度上進一步加劇了階層固化的趨勢。這是沒有辦法的,不可逆的。

毀掉我們的有時候往往不是我們所憎恨的東西,而恰恰是我們所熱愛的東西。

那如果你說,你甘願過這樣的生活,不需要思考那麼多,每天下班回來刷刷抖音吃吃雞也挺快樂。沒關係,可以的,你有選擇你自己人生的權力。

但如果,你不願意過這樣渾渾噩噩的生活。

我希望你能夠有所警惕,我希望你不要被“娛樂”的淺薄所綁架,我希望你能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

並不是要你成為什麼人上人,什麼大富大貴,只求你多多讀書,多多思考,活得明白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