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21周年聊合作,這份「粵港澳大灣區思想圖譜」請收好!

香港回归21周年聊合作,这份“粤港澳大湾区思想图谱”请收好!

今天,是香港迴歸祖國21週年。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今天祝酒會致辭時提到,將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與粵、澳政府共同謀劃大灣區的發展。正值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即將出臺之際,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粵港澳大灣區思想圖譜”。

從中國知網收錄1564篇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文獻中我們發現,早在2008年就開始出現關於粵港澳灣區建設的文獻。到了2017年,粵港澳大灣區為主題的文獻迎來大爆發,達到至819篇。文獻來源從高校起步,逐步擴大到傳媒機構。不少黨報以權威性和政策解讀能力,一躍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獻重要提供者。

這1564篇文獻都說了啥內容?

香港回归21周年聊合作,这份“粤港澳大湾区思想图谱”请收好!

1

十年前,

澳門學者提議建設”珠江口——粵港澳發展灣區”

中國知網,許多朋友都會用到。它是面向海內外讀者提供中國學術文獻、外文文獻等各類資源統一檢索、統一導航、在線閱讀和下載服務。我們在知網以主題檢索“粵港澳大灣區”,一幅橫跨十年的“粵港澳大灣區”思想圖譜就浮現眼前。

香港回归21周年聊合作,这份“粤港澳大湾区思想图谱”请收好!

我們發現,這1564篇文獻涉及40個學科。在文獻量最多的十大學科中,經濟體制改革位列第一位,文獻篇數多達839篇,佔比達57%,超過一半。

香港回归21周年聊合作,这份“粤港澳大湾区思想图谱”请收好!

從圖表可見,“粵港澳大灣區”研究大踏步起始於2015年,2017年進入大爆發,共收錄“粵港澳大灣區”主題文獻819篇,佔比超過一半。

截止至今年7月1日,今年知網收錄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文獻就有695篇,目測將遠遠超過去年。

現在談論粵港澳大灣區,多是香港或者珠三角的學者。而從中國知網檢索數據得到的信息是,早在2008年,來自澳門大學當代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的黃枝連,就提議在粵港澳合作框架下開展灣區建設。

在他一篇題為《試論“CD>2+2+1”:珠江口——粵港澳發展灣區——全球化區域協作時代的一個“東亞發展範式”》文章提到十二點構想,比如粵港澳建設跨海大橋、澳門珠海合作開發橫琴、港穗深珠澳五地高等教育進行交流協作、五地陸地交通網絡及“空港群、海港群”形成及引進共同的運營系統等, 十年之間多數已經走進現實。

2

十年間,文獻來源圈層逐步擴大

我們從年份屬性找到“粵港澳大灣區”文獻來源的特徵,對比了2015年和2016年文獻來源機構。

在粵港澳大灣區正式進入全國視野的2015年,收錄中國知網主題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文獻來源中,主要還是來自深圳媒體、廣州和珠海媒體。 經濟特區媒體政策敏感性可見一斑。

香港回归21周年聊合作,这份“粤港澳大湾区思想图谱”请收好!

到2016年,可以明顯感受到,粵港澳大灣區逐漸吸引了東莞、中山珠三角其他城市媒體的關注,深圳大學、華南師範大學等域內高校也掀起了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關注與研究。長三角期刊《寧波經濟》與福建期刊《福建論壇》也表現出對“粵港澳大灣區”的密切關注

2018年, 中國知網收錄的粵港澳大灣區文獻涉及學科日趨多元化,比如來自哈爾濱大學學報的《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治理合作的回顧與展望》 ,對粵港澳大灣區環境治理進行了專門研究;《中國軟件科學》也提供了《構建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生態系統的戰略思考》。幾乎同時,《中國經濟週刊》《中國證券報》《中華工商時報》《中國房地產報》等中字頭媒體機構也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獻的重要來源。

3

黨報成為大灣區文獻來源一匹黑馬

從文獻下載量看,爆款文獻多來自產業、開放度方面的研究。來自華南大學學報的《“一帶一路”戰略背景下粵港澳大灣區文商旅融合發展》一文,就有超過3255次下載。2017年,下載量最高的一篇來自上海行政學院學報一篇題為《構築灣區經濟引領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基於粵港澳大灣區開放度的實證分析》的文獻,下載量達5035次。

從文獻出現年份可以看出,十年之間,關於粵港澳大灣區文獻來源圈層逐步擴大,從深圳一角擴大至珠三角乃至全省,又吸引了包括長三角、東北等地區研究機構的關注。

從文獻來源可以清晰的看出,來自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暨南大學東南亞研究所等高校智庫機構,是粵港澳大灣區文獻早期提供者。 直到如今,區域高校、研究機構仍是粵港澳大灣區文獻來源的重要支撐。

來自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的學者龍建輝、郭楚、餘欣等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的合作機制及政策建議》《發揮粵港澳大灣區的輻射引領作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下粵港澳文化交流與合作。》

深圳大學學者國世平、劉孝斌、馬忠新對《粵港澳彎曲對廣東省各城市的經濟輻射效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下的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我國灣區經濟對外開放度比較研究》等進行深入思考。

在2015年,粵港澳大灣區概念正式從國家層面公之於眾,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研究、報道呈現井噴。“粵港澳大灣區”逐漸吸引了域外高校、智庫機構、珠三角地市黨報、省級媒體、中央媒體的關注。

粵港澳大灣區文獻來源正上演一出從高校到社科院再到黨報的接力賽。在中國知網粵港澳大灣區文獻來源機構前十五名中,包括南方日報、深圳特區報、佛山日報、江門日報的黨報矩陣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獻的重要來源。

香港回归21周年聊合作,这份“粤港澳大湾区思想图谱”请收好!

黨報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文獻來源重要貢獻者不是偶然,重要的新聞本身也是文獻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黨報以其權威性和政策解讀能力,正呈現出明顯的智庫化趨勢。日前, 2018首屆南方傳媒智庫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行。南方傳媒智庫矩陣揭牌成立,著力打造南方經濟智庫、南方城市智庫等十大智庫機構,粵港澳大灣區,無疑是這批媒體智庫研究的重點。

面對加快規劃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將會有什麼新的思想火花碰撞出來?讓我們拭目以待。

撰文:朱紫強

策劃:鄭佳欣

香港回归21周年聊合作,这份“粤港澳大湾区思想图谱”请收好!

【作者】 朱紫強

【來源】 南方號~深度~珠三角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