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我們抓捕的野蜂明明全部收捕了卻沒有蜂王?老蜂農也上當

說到養蜂,對於我國本土的中蜂來說很多新養蜂的朋友蜜蜂的來源都是野外抓捕,就算是養蜂新手也知道,一個完整的蜂群需要有蜂王、雄蜂、工蜂三型蜂的存在,所以我們很多朋友在上山抓捕野蜂的時候卻發現了一個問題,有時候我們發現了蜂團,尤其是那些看起來比較小的蜂團,我們幾乎已經將整個蜂團扒開一隻只的找過了,但是就是沒有發現蜂王,而有的朋友在收捕野蜂的時候也是幾乎連草皮都搬回家了,但是後來慢慢發現,原來我們收捕的是一個無王群。很多朋友在發現這種情況的時候的第一反應都是沒有抓到蜂王。那麼究竟在沒有蜂王的情況下蜜蜂是不是會結團呢?今天蜂部落就來和朋友們分享這一問題。

為什麼我們抓捕的野蜂明明全部收捕了卻沒有蜂王?老蜂農也上當

實際上,如果飼養蜜蜂時間比較長的朋友都可以發現,蜜蜂的結團或許真的與蜂王無關,但是這個問題沒有多少人真正的去考慮,甚至對於一個沒有蜂王的蜂群,在沒有任何子脾、蟲脾甚至連蜂巢都沒有的情況下,蜂群的生活方式是怎樣的?這個問題去仔細觀察的朋友是非常少的。

對於養過蜜蜂的朋友來說,應該很多朋友是可以猜到一個蜂群的結團真的與蜂群中是否有蜂王存在沒有關係,這點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放蜂人離開以後原地散落的蜜蜂集結情況來看,另外最明顯的就是我們的失王群。雖然說這是一些不同的群體,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它們的一個共同之處,那就是都是沒有蜂王的工蜂蜂團,但是這些蜂團並不會立刻消失,如果我們不打擾它們,它們還是會相互生存一段時間,然後工蜂產卵或者不產卵衰老死亡。

為什麼我們抓捕的野蜂明明全部收捕了卻沒有蜂王?老蜂農也上當

其實上面的幾個例子已經充分說明了一點,蜜蜂的結團與蜂團中是否有蜂王存在無關。關於這點國外的一些研究人員曾經做過實驗,那就是將一隻單獨的工蜂關在實驗室的籠子裡面,這隻工蜂能夠生存1到2周的時間,但是這些工蜂並不願意單獨的生存,而是在找機會合併到其它的工蜂團中。

單獨離開蜂團的蜜蜂會被結團的蜜蜂的氣味、震動、視覺和溫度吸引,然後加入到其它蜂群中形成一個蜂團,而這個蜂團是一個沒有蜂王、沒有幼蟲、沒有巢脾的,這點與我們放蜂人離開養蜂地以後散落的那些散蜂的情況類似,但是這些蜂團是保持凝聚在一起的,最為讓人吃驚的是,這些蜂團還擁有分工現象,少數工蜂會為蜂團中的其它蜜蜂採集食料。

為什麼我們抓捕的野蜂明明全部收捕了卻沒有蜂王?老蜂農也上當

這個例子也充分說明了一點,一個蜂團的結團與蜂王沒有關係,但是我們都知道,如果沒有蜂王,光是工蜂團不管結團有多好,蜜蜂數量有多多,畢竟沒有繁衍後代的能力,最終也是難逃一死。雖然說這個問題我們僅僅是作為一個瞭解,但是我們可以通過這個問題得出一個結論,當我們在山上收捕野蜂的時候,很可能會收捕到這樣的純工蜂團,不是我們沒有找到蜂王,而是這個蜂團中根本就沒有蜂王的存在,所以我們在收捕野蜂的時候,如果已經仔細找了沒有發現蜂王,那就當是我們飼養強群的一點補充吧,因為我們真的有可能收到了一個工蜂蜂團。你是否也收捕到過這樣的蜂團呢?關於工蜂團這個問題你怎麼看?別忘了向網友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