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全大補,不如一碗養心養肺的米湯

一碗溫熱的米湯,濃濃的透著清香,湯汁下肚,五臟六腑全都暖起來,看似不起眼的米湯竟是滋補佳品。煮好的米湯米香撲鼻,口感十分潤滑,許多人在熬煮過程中將米湯倒掉,真是大錯特錯。

十全大補,不如一碗養心養肺的米湯

米湯就是用上等米做乾飯或熬稀飯時,凝聚在鍋面上的一層米油。如果是大鍋飯中熬出的,且達到一定粘稠程度的效果就更好。米湯中有稻米中約2/3的營養物質以及90%的人體必須營養元素。

上個世紀有段時間,廣東興起過煲“白粥”飲食熱,這些“白粥”並非一般的白米粥,而是慢火熬大米粥,在熬煮過程中不斷添加米漿,這樣,粥湯濃釅,米油成分充分溢出,是體虛者的補身佳品。

十全大補,不如一碗養心養肺的米湯

《本草綱目拾遺》中說道:“米油,力能實毛竅,最肥人。黑瘦者食之,百日即肥白,以其滋陰之功,勝於熟地也。”

清代名醫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中說:“貧人患虛症,以濃米湯代參湯,每收奇蹟。”

米湯可以養人自不待言,中醫認為米湯性味甘平,益氣、潤燥,是滋陰長力的佳品,特別適合久病初愈的人喝,而且在民間的用法和功效頗多。

十全大補,不如一碗養心養肺的米湯

育兒成長

米湯裡有許多的營養物質及礦物質,易被吸收,能刺激胃液的分泌,有助於消化,並對脂肪的吸收起促進作用;也能促使奶粉中的酪蛋白形成疏鬆而又柔軟的小凝塊,使之容易消化吸收,因此用米湯衝奶粉或給嬰兒作輔助飲食都是比較理想的。

十全大補,不如一碗養心養肺的米湯

民間提神之液

身體乏累或者胃寒不適時,喝上一碗溫熱的米湯,就會立馬覺得五臟六腑全部暖起來,看似不起眼的米湯,還可調理腸胃,增加食慾。

《紅樓夢》中,主子與丫環們小病不吃藥,有點兒頭疼腦熱或傷風感冒,使用最多的方法就是喝米湯,令其“潤五腹”、“疏六髒”、“祛脹氣”、“排腸阻”、“通上下”,附加食用些“白大米粥填補充飢而日漸恢復”。

十全大補,不如一碗養心養肺的米湯

最好的清熱藥

臨床常用的清熱藥如黃連、黃芩、黃柏、苦參、石膏、板藍根等,性味苦寒,服用不當很可能傷脾胃,因此,服用寒性藥物時若用米湯作為藥引送服,不僅能護胃、還能提高藥效。

體質偏虛寒者,如常感脾胃不和、容易腹瀉、畏寒怕冷,以及脾胃虛弱的老人,脾胃功能尚未健全的嬰幼兒,更應以米湯送服寒性中藥,以儘可能地避免消化不良等症狀。另外,外感發熱服用解表藥時,如麻黃湯、桂枝湯、感冒沖劑等藥物時,喝熱米湯,可以幫助發汗、保護胃氣,對身體的康復很有好處。

十全大補,不如一碗養心養肺的米湯

米湯在生活中的應用太多,如果想要一個更健康的生活,提高生活質量,就要養成經常喝米湯的習慣!

米湯的製作方法

首先應選用優質大米,淘冼乾淨後備用;鍋內先燒水,水沸騰後再下米,大火煮開後,換成中小火煮(保證米不會溢出來,並且處於沸騰狀態)大約半小時,取出米湯即可。

人小康溫馨提示:

米不需要提前浸泡,能更好地保留營養成分,淘米時也儘量輕柔;

水最好多一些避免黏鍋,一般每50克米加水2000-2500毫升;

最好不要在米中添加任何其他食物,如蔬菜或者豆類;

水剛剛沸騰時迅速取出米湯這是最佳時機,最好狀態是取完米湯之後米還是生的。

現在醫療條件好了,我們稍有不適,動輒就抗生素、滋補膏,其實試著享受老祖宗們流傳下來的傳統食療攝養於先,對身體是非常有益的,也許還能達到事半功倍的養生功效,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