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爲什麼不吆喝「剛需上車」?

我们为什么不吆喝“刚需上车”?

常看地產下半場的朋友差不多都知道,我們從不吆喝“剛需上車”,“剛需趕緊上車”,“儘快出手”,更不會吆喝讓大家用“六個錢包”去買房,為什麼?難道房子真的不應該買嗎?不值得買嗎?

看看地產下半場的觀點:

1、這是一個“恐慌購房”的時代。

這是一個“恐慌購房”的時代,動輒“售罄”“千人搶房”“深夜排隊”“麵粉貴過麵包”“剛需盤日益減少”,類似這樣的言論層出不窮,有多少真又有多少假,估計誰也說不清楚,購房不是購房而成了“搶房”,每一個真正的購房者心裡都裝著“恐慌”二字。在這個購房恐慌的時代,“剛需上車”之類的言論,只會增加購房者的恐慌,而這種恐慌則會被一些無良開發商及中介之流所利用,甚至拿出你的“剛需上車”的文章去繼續製造恐慌。恐慌購房請參照《濟南缺房子嗎?》

我们为什么不吆喝“刚需上车”?

2、這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

這是一個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每個再小的個體,都可以發聲,進而影響其他人。地產下半場雖然談不上什麼大號,但也有幾萬的熱心讀者關注,尤為注重輿論的導向性,更深諳這個“恐慌購房”的時代所發生的一切,所以,作為自媒體,作為一個公民,我們寧願選擇不發聲,也不願再增加購房者的恐慌。因為面向的不是一個人,而是眾多人,當眾多人湧向某個地方的時候,難免發生踩踏事件。我們一直認為,現在的“恐慌購房”,與一些媒體和自媒體的推波助瀾有很大的干係。有些話,一說出來,就成了錯的,比如“剛需上車”。

3、這是一個被房子所左右的時代。

地產下半場曾經發過一篇文章《【醒世恆言】以前滿腦子都是專業,現在滿腦子都是房子和市場,誰之過?》,說的就是這個被房子所左右的時代的一個側面。被房子所左右的,還有愛情。比如有一對情侶,正在因為買房問題鬧矛盾,想買房,但是沒有錢,可能需要動用祖孫三代的繼續,或許雙方能平靜的談一談,房子暫且別買了,而你的一篇“剛需上車”,則可能讓矛盾擴大化,讓本來可以繼續的愛情一拍兩散。再比如一個年輕人原本在踏踏實實工作,而朋友圈轉來一篇篇剛需上車的文章,他沒錢而“剛需上車”的鼓聲陣陣,一浪高過一浪,徒增他的焦慮。

這個時代不缺少販賣焦慮的人,地產下半場不想再湊熱鬧。

我们为什么不吆喝“刚需上车”?

4、這是一個沒有所謂客觀的時代。

地產下半場認為,所有的文字一經寫出,就無客觀可言,都是有立場的,即便純說明文放在一起,也會讓純說明文變了味(我記得當年博客時代錢烈憲要發言寫博客即便不寫一個字,純新聞的羅列都被封號,有了錢烈憲再發言系列)。既然無客觀可言,我們的立場則是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寫一寫別人不願意說不屑於說甚至不敢說的,儘可能讓大家知道房地產市場的另一面,以及正在發生的一切,比如別人都在誇它頭上的鮮花漂亮的時候,我們卻還要說說它其實有狐臭,不能因為漂亮的衣服掩蓋我們就忽略它的存在;別人都在說他兒子未來飛黃騰達的時候,我們卻要指出,他其實還沒有老婆,他甚至有一輩子打光棍的可能。比如地產下半場發佈的一些文章《【爆料】濟南地鐵,黃了一半》《這幾年,濟南造的夢,破碎的多》,都是這方面的真實寫照。

5、這是一個房地產市場沒有真相的時代。

我們沒有力量去統計這個市場到底有多少套房子,比如濟南,到底庫存多少,到底真正賣了多少,到底購房者多少,未網籤的到底有多少是真的在排隊,又有多少根本不想網籤,是在倒騰房子。在濟南市場上倒騰房子的事,早已經不是什麼新聞。而“剛需上車”四個字,卻可以完美的幫他們完成擊鼓傳花的遊戲。如果“剛需上車”後繼無人,這個遊戲或許就可能結束。這些年房價一直在漲,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一直有人吶喊著“剛需上車”,讓後繼有人,而有人趁虛而入。

6、這是一個房價高企的時代。

前幾年,我們也讓朋友買過房,也幫著朋友從開發商那裡爭取一些優惠,因為那個時候,我們也認為房子是可以買的,而他也確實能付的上首付,供得起月供,房子的價格也還可以接受,不用祖孫三代勒緊褲腰帶。但這兩年,你不能否認,房價飛漲超過了任何一個年頭,

開發商自己都預判不到今天這樣的局面。高企的房價有些不正常,那些做市場研究的同行也驚歎於房價漲得不可思議。在這樣一個不正常的高房價時代,我們無法斬釘截鐵的告訴身邊的朋友是否該上車,如果上他該上哪輛車,更不會大庭廣眾之下把這樣的言論散佈出去。有些人,該買,自然會買。

7、這是一個被金錢所左右的時代。

地產下半場認為,這個時代不一定人人都是拜金主義,但是用錢確實能解決許多事情,地產下半場的小夥伴我感覺個個也是見錢眼開的傢伙,如果籌碼足夠誘人,地產下半場也可以厚著臉皮甚至昧著良心吆喝幾聲:“剛需,上車,走啦”。管你焦慮不焦慮,恐慌不恐慌,更甭論什麼仁義道德!要的就是你恐慌,要的就是你焦慮,仁義道德值幾個錢。

千里來做官,

為了吃和穿,

要錢不要臉,

臉值多少錢。

這是小時候聽過的一個順口溜,到現在我還沒忘。

我们为什么不吆喝“刚需上车”?

有人或許會說,你這孫子滿嘴仁義道德,看看你這篇文章頂部廣告,底部廣告,中間還穿插廣告,本身又是一個做地產廣告策劃的人,咋不知道撒泡尿照照自己。貌似頭頭是道,但我們也有話要說:廣告就是廣告,廣而告之而已,無關乎“剛需上車”。我們也寫過軟文,但是從沒吆喝過剛需上車。因為我們認為,剛需上車四個字,一喊出來,就是錯的。

本來想說的很多,話到嘴邊發生踩踏事件,結果很多話犧牲在肚子裡,多麼遺憾。

一家之言,不喜勿噴。

我们为什么不吆喝“刚需上车”?我们为什么不吆喝“刚需上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