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起:蔡英文新轉折的風險

蘇起:蔡英文新轉折的風險

臺北論壇董事長、前臺安全會議秘書長

六天前蔡英文在幾小時內接連對法新社及“臺灣民主基金會”發表談話。兩次她都直呼“中國”,不再使用“中國大陸”,似已不在乎“中國”一詞隱含的“一邊一國”含意。她還呼籲國際社會上“志同道合”的國家共同“制約中國”。這樣同時跨越“憲法”及國際兩條界線,擺開與中共長期對抗架式的新轉折,我們必須正視。

蘇起:蔡英文新轉折的風險

蔡英文這兩年的新路線大致依靠所謂“臺灣新民意”及美國兩大支柱。現在她的島內支持度低檔徘徊在三成上下已經超過一年之久,在年輕族群中跌更低。“新民意”早已隨風而逝,只剩美國獨腳支撐她的新路線。蔡英文因此必須強力向美國尋求支持。問題是,美國會照辦嗎?會不會“我本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從過去兩年臺北官方與親綠媒體的言論看,“抗中”的臺灣似乎一直只聚焦於“臺美關係”,鮮少關注美國內部的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及它整體內外政策的動向。臺灣過去這樣以管窺天曾經吃過大虧。2001年四月“南海撞機”事件發生後,布什總統對北京聲色俱厲。自以為機不可失的陳水扁立即放棄他穩健的“四不一沒有”,轉而向“一邊一國”大步邁進。不料同年“九一一”事件爆發後,改以“反恐”為最新優先的華府再度交好中共,頓時讓已暴露“臺獨”動機的陳水扁孤立無援,兩頭落空。

蘇起:蔡英文新轉折的風險

尤其今天的美國已經不是我們熟悉的美國。

半年前筆者曾經為文說明美國現在的“四分化”:社會上貧富兩極分化,政治上左右兩翼分化,政府內部上下兩端分化,而外交則是人我分化。入主白宮一年半的特朗普總統還在這“四分化”情況下公開而且毫不忌憚地“顛覆”(“改變”兩字已不足形容)美國幾十年的現狀,整個美國內政外交因此處在高度不確定的狀態。

蘇起:蔡英文新轉折的風險

我們真的希望蔡英文已經看透這個新美國而且確定以下三點。

第一,“四分化”的美國真的能夠凝聚出與中共“全面對抗”的政策共識?在這個共識下願意力挺臺灣與中共攤牌?並在最壞的情況下付出重大的代價?論實力,今天的中國大陸已非當年的吳下阿蒙。論意志,臺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遠不如對中國大陸的戰略、民族感情、政權存亡的綜合價值。美國固然對中國崛起感到集體焦慮,但是否願意從現在看似熱鬧的“貿易戰”跳好幾大步到“全面對抗”,實在大有疑問。

第二,蔡英文能確定她目前仰賴甚深的美國國安會、國防部及部分智庫的親臺友人會長期在位,永遠幫得上忙?日本及印度在美國政府上上下下的朋友難道比臺灣少?但它們都知道,跟一個不斷有選舉、政黨在惡鬥、人事及政策常常突變的超強大國固然要打交道,但跟一個領導高層穩定、人事及政策可預測性高的崛起大國也要交朋友。這就是為什麼安倍要積極與北京謀和,而莫迪要去武漢與習近平進行兩天“無議題”會面的原因。

蔡英文難道相信自己比日、印更能掌握善變的美國政情?

第三,蔡英文真能確定美國對臺灣的“關愛”會等同或超過它對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日本、南韓等等盟邦的友誼?這些國家都是美國長期“志同道合”的老友,但它們都被特朗普的“美國優先”搞到幾乎公開翻臉。清華大學閻學通教授形容得好,他對美國媒體說,“當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時,三十四個國家願意一起出兵。現在能有五個就不錯了”。蔡英文真能確認臺灣不會被“美國優先”掉嗎?

疑問非常多,限於篇幅不能一一表述。我們擔心的是,蔡英文可能重蹈當年陳水扁自以為機不可失的誤判,把臺灣帶到一個危險的方向。

蘇起:蔡英文新轉折的風險

今天東亞各國及地區都在走緩和的道路,既與美國也與中國大陸交往。只有臺灣逆勢而行,堅拒化解兩岸矛盾,只一味依靠遙遠的美國。殊不知美國情勢一旦有變,臺灣立將兩頭落空。

蔡英文希望北京“認知自己在區域內的責任”。臺灣何嘗沒有責任?臺灣更應加倍思考自己的籌碼及禍福。不自量力,逆勢而行,絕非東亞之福,更非臺灣之福。

(本文摘自臺灣《聯合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