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否定“九二共識”,民進黨都發明5種套路啦

文/牛二熊

最近蔡英文趁著就職兩週年的機會,接受專訪,再度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聲稱只存在九二會談,但會談上並沒有共識,而蔡當局的陸委會主委陳明通也是護主心切,直接站出來說連蘇起自己都不再提“九二共識”了,可惜當事人畢竟還活著,蘇起當然馬上予以否認,說自己從來沒有說過“九二共識”不重要。

不過無論如何,這體現出民進黨當局在否認“九二共識”的套路上不斷創新的努力,筆者將之稱為“借刀殺人法”,就是希望以當事人之口來否定“九二共識”,以達到徹底否定的目的。

但這種做法未免太過牽強,因為蘇起只是“九二共識”名詞的發明者,並非內容的直接見證者,要真想徹底否認,只拿蘇起說事恐怕難有說服力。因此,陳明通進一步說,連當時的海基會主要負責人辜振甫和邱進益也對這一名詞有異議,可問題在於,他們只是覺得用這個詞不妥,而更傾向於使用“九二諒解”等詞彙,但他們的共同點在於,都沒有否認相關內涵,都認為當時兩岸雙方對堅持一中並無異議。

為了否定“九二共識”,民進黨都發明5種套路啦

李登輝不認九二共識,馬英九指著文件簽名問這是誰

這種借否定名詞來否定意涵的做法,可以看作是民進黨的第二種套路,“偷樑換柱法”,或者叫“偷換概念法”。許多民進黨人正是看到了臺灣內部對這一名詞存在不同見解,而且又是蘇起後來對歷史的自我詮釋,加上蘇起也曾解釋說,這是當時考慮到兩岸在一中原則上存在不同見解,為了啟動兩岸談判,方便兩岸巧妙的模糊處理一中原則,這才想出以這樣的名詞來替代,這很快就被民進黨人抓住把柄,並將活力集中在名詞本身,至於內涵,則完全不在他們考慮範圍。

說起內涵,自然就不得不提第三種套路,那就是“反唇相譏法”,民進黨內也有對“九二共識”有點了解的人,他們也知道蘇起之所以要用“九二共識”替代一中原則,而大陸也願意接受,其實是因為當時兩岸雙方雖然在一中原則上沒有異議,但對如何詮釋以及如何論述這一原則,雙方卻也各有堅持,這就是後來學界總結的,臺灣方面的立場可以歸結為“一中”但要“各表”,而大陸則堅持的是“一中”但“不表”,亦即臺灣方面一定要點出臺灣主張ROC,尊重大陸主張PRC,而大陸則是不要說這麼細,只談一中即可,以此迴避ROC的出現。

後來這種做法就被簡化為國民黨現在不斷堅持的“一中各表”,而大陸則不斷重複“一中原則”,這可是讓民進黨抓住了操作空間,大聲質疑國民黨所謂的“一中各表”根本得不到大陸的認可,因此就不存在“九二共識”。殊不知,“九二共識”本身就是為了覆蓋這一爭議的,如果非要說出來,那還要“九二共識”做什麼呢?

為了否定“九二共識”,民進黨都發明5種套路啦

上述三種套路,多少都是些口水之爭,所以層次並不高,第四種套路就比較迷惑人心,這就是“倒果為因法”。如果缺乏足夠的研究,就很容易被拐帶到溝裡去。這次陳明通在媒體會上再度宣稱,在座的沒人比他更瞭解“九二共識”的來龍去脈,這就是以一種研究者和內幕知情人的口吻,來搶佔輿論制高點。不過他的論點並不複雜,他的邏輯是,之前通過詢問九二會談的當事人,時任陸委會主委黃昆輝,確認當時確實沒有承認大陸的說法,而後續之所以會出現“汪辜會談”,並不是因為兩岸達成了共識,而是通過密使協商,這才推動了這一歷史性會談的實現。這中間因為涉及政府涉密公文,又有當事人口述,說服力自然大增。

可問題在於,如果兩岸沒有政治前提,大陸為何會接受“汪辜會談”的成局?密使協商或許可以不設前提,但密使協商之所以存在,恰恰就是想要透過私下管道,互相摸清底線,從而為政治前提凝聚共識,讓雙方可以在公開場合確立必要的政治前提。換句話說,兩岸通過密使溝通推動了“汪辜會談”的實現,並不能說明九二會談沒有共識,而只能說當時達成的共識,雙方存在見解和論書上的分歧,需要溝通彼此立場,以免因為分歧而將共識部分也打掉。而這恰恰也是“九二共識”的本來面目,雙方有分歧也有共識。

當然,以上四種套路起碼還是在根據歷史事實在做各自解讀,起碼還是有所本,第五種套路則是完全政治性的,那就是“倒打一耙法”,這種做法多見於綠營立委、媒體名嘴,或者在選舉造勢場合才會出現,簡單說就是把這一共識變成“國共共識”,甚至直接說是國民黨親中賣臺的產物,從而有效調動起選民的反對情緒。有意思的是,這種操作手法其實反而給民進黨自己挖了坑,因為它等於在邏輯上承認了“九二共識”的存在,雖然他們說這是國民黨和大陸達成的共識,不是兩岸官方層面的共識,但只要這一共識存在,就說明內容沒問題。如果要說共識不存在,那就說明國民黨沒有賣臺,民進黨就是栽贓陷害,可惜沒什麼人真的在意這些,因為裝睡的人叫不醒,在這個問題上,不光是民進黨人在裝睡,有時候其實也是民眾也在裝睡。

為了否定“九二共識”,民進黨都發明5種套路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