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庫存告一段落 棚改貨幣化安置漸「退潮」

近日,“棚改,全國一刀切,全部暫停”的傳言引起廣泛關注。而從實際情況來看,2018年-2020年棚改的目標為1500萬套,年均500萬套。在此目標下,棚改項目不可能一刀切。只是在房地產庫存下降、地方債務壓力增加的背景下,相關各方對棚改政策做出了部分調整。有的地方已經在控制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比例,有的地方放慢了棚改項目進度,銀行適當收緊了貸款審核。那麼,這些變化將對房地產市場、宏觀經濟運行、貨幣政策帶來何種影響,本專題將展開討論。

近年來,貨幣化安置的比重不斷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被認為是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主要方式,但同時也被詬病為房價上漲的推手。隨著庫存規模下降、地方債務壓力增加,貨幣化安置政策正在因地制宜地做出調整,逐漸退潮將是大方向。

去庫存告一段落 棚改貨幣化安置漸“退潮”

近期,“棚改,全國一刀切,全部暫停”的傳聞不脛而走。受此傳言影響,地產股連續兩日大跌。

雖然棚戶區改造仍然在大刀闊斧地進行,但種種跡象表明,過去兩年時興的貨幣化安置方式,正在逐漸“退潮”。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棚戶區改造的表述已沒有“貨幣化安置”的字眼。而地方政府早就嗅到了政策變化的風向。上半年以來,不少地方政府在部署棚改工作時,明確提示了棚改政策由貨幣化安置向實物安置轉變的趨勢。

作為保障性安居工程的重要部分,我國實施大規模棚戶區改造已歷時數年。近年來,貨幣化安置的比重不斷提高。棚改貨幣化安置被認為是三四線城市去庫存的主要方式,但同時也被詬病為房價上漲的推手。

有分析指出,隨著庫存規模下降、地方債務壓力增加,貨幣化安置政策正在因地制宜地做出調整,逐漸退潮將是大方向。但這並不意味著棚改進程會明顯放緩,考慮到對地方經濟增長、稅收、城鎮化的推動,棚戶區改造將逐漸走向規範化。

棚改貨幣化安置是非

近年來,我國棚改始終維持較大的規模。2015年-2017年的目標為1800萬套,並順利完成,2018年-2020年的目標為1500萬套。

在貨幣化安置比例方面,2014年為9.0%,2015年為29.9%,2016年上升到48.5%。雖然官方尚未公佈2017年的比例,但從地方樣本來看,恐怕只升不降,如江蘇省去年的貨幣化安置比例為52.83%。不少券商認為,去年全國棚改貨幣化安置的比例在60%左右。

由於大規模棚戶區改造會在短期內釋放出大量購房需求,貨幣化安置又增強了其購買力,因此對於商品房去庫存的效果十分顯著。

在山東南部某四線城市,當地房企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該縣啟動棚改之後,市場一下子湧現出很多購房者,在調控政策未能及時跟進的情況下,結果是‘新區在售多年的老項目被購買一空,有些瀕死的小開發商也被救活了’。”

正因如此,三四線城市貨幣化安置比例較高。2017年,江蘇省對於商品住宅消化週期在15個月以內和以外的城市採取了不同方式。商品住宅消化週期長的城市,更偏重於棚改貨幣化,反之則偏重實物安置。其中,南京、蘇州、無錫3個全國熱點城市貨幣化安置比例合計為19.83%,其他城市則為62.24%。

有機構曾測算,2017年我國棚改計劃開工600萬套,即使按照50%安置比例中性假設,就可以實現2.55億平方米的去庫存規模。

根據統計局的數據,截至2018年5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5.6億平方米,創最近46個月的新低。多數機構認為,去庫存進程已經告一段落,除一二線城市外,很多三四線城市也進入庫存短缺時代。其中,棚改貨幣化安置是主要推動力。

過去一兩年,三四線樓市異常旺盛,大型房企普遍在這些區域取得較好的銷售業績。主流觀點認為,這既是由於熱點一二線城市調控嚴厲,也因三四線城市加速推進棚改貨幣化安置。“市場突然增加了幾百萬戶手持現金的購房者,而大部分城市信貸政策還比較寬鬆。”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

棚改貨幣化安置也推升了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北京某上市房企人士指出,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原因,還有投資需求抬頭、信貸政策寬鬆,以及品牌房企向三四線城市下沉等宏觀因素。“但大規模的貨幣化棚改安置,仍然是三四線樓市旺盛和房價上漲的原始驅動力。”他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