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巨變!農業從業者要怎樣突出重圍,抓住機遇呢?註:88要發哦

農業鉅變!農業從業者要怎樣突出重圍,抓住機遇呢?注:88要發哦

我國是農業大國,長期以來政府一直重視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儘管我國農村大部分還是一家一戶的小規模種植模式,但卻表現出了一種“新農業”的發展態勢。那什麼是“新農業”?很多農民朋友們可能會對這個概念比較模糊。

現在,中國的農業已發展到了里程碑的階段,農業正在醞釀著一場鉅變。

在未來的十年中,中國的土地兼併將會如火如荼的上演。

農業經營主體增加,各企業、資本紛紛湧入農業市場。

同時,科學技術對農業的影響加大,中國農業將會翻開新的歷史篇章。

在這樣的局勢下,我國農業呈現出新的發展方向。

農業從業者在尋求突圍,抓住機遇,在國家農業改革的風口搏擊中流。有一些注意點,要必須要堅持的。

下面這篇文章會說明這些問題。我在以後的文章中會更深切的探討這些問題。

農業鉅變!農業從業者要怎樣突出重圍,抓住機遇呢?注:88要發哦

注意點一:農業規模經濟政策趨勢

目前,農村是以家庭為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男耕女織)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但規模農業必然會出現。歷史無法阻擋。

以肉雞和奶牛為例,2003年全國肉雞養殖規模在100萬隻以上的佔3.12%,到2010年為8.55%。規模化養殖業推動了飼料生意火爆。

最近流行的土地流轉政策,會將土地集約在種植大戶手裡。

注意點二:農民專業合作社遍地開花

合作社在生產方面以“六統一分”為運行機制,即統一調種、統一孵化、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運輸、統一銷售、分散飼養。

把閒散的農村生產力統籌到一起,這有助於發揮規模經濟效應,增強市場競爭力。

合作社被列入農業部2009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示範單位,經過幾年努力合作社初步形成了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生態化生產的現代養殖種植產業模式。

注意點三:有機農業直達城市社區超市

國內外市場都在推動有機市場的發展,並釋放了巨大的需求。

預計未來十年,中國有機農業面積將可能達到600萬-1000萬hm2,在有機農業種植面積方面將會排世界第二。

養殖業方面,以水產為例,2006年,我國有機水產總產量接近11000t,佔全國水產品總產量的0.22%,預計未來十年,這一比重將超過2%。

今後10年,我國的有機食品佔國內食品市場的比例有望達到0.3%-0.5%,將成為美國、歐盟和日本之後的第四大有機農產品消費市場。

未來10年,我國有機農產品出口有望達到10億-37億美元,出口的有機食品佔全球有機食品國際貿易的份額則有望達到3%。

有機食品實現直達城市社區超市,農民的收入會大大提高。

注意點四:農產品品牌迅速崛起

陽澄湖大閘蟹也算生鮮產品中的一個做品牌比較成功的品種。

市場需求穩定,產品生命週期長,附加值能做得上去,產品品質基本能達成一致,運輸保鮮又比較方便。

現在農產品市場已由單純的產品價格或質量的競爭,轉化為農產品知名度、美譽度等以品牌為主導的綜合實力的競爭。

大型電商企業,比如淘寶、京東全程參與農村平臺的建設。這必然在物流倉儲運輸方面提供便利。農民只要專注於產品品質,形成品牌,就可以實現農村到城市的直通。有了固定的銷售渠道,而不用投入過多金錢於營銷推廣。

而微商的出現,也為新農人在人脈圈的推廣提供了便利。

農業鉅變!農業從業者要怎樣突出重圍,抓住機遇呢?注:88要發哦

注意點五:全產業鏈資源會形成壟斷

上游原料成本和下游渠道費用的擠壓,讓企業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很多企業開始整合資源,佈局全產業鏈。

比如,新希望集團目前全產業鏈佈局比較成功,是一個優秀的範本。新希望的產業鏈涉及包括飼料、種苗、養殖體系、肉食品加工體系和市場開發體系,總體取得積極的進展,尤其是雞、鴨產業鏈建設上了一個大臺階。

在壟斷的形成過程中,作為新農人要創新一些新的產品和方法,佔據市場,並藉助資本的力量進行兼併,獲得更廣大的成功。

注意點六:食品安全問題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2008年三聚氰胺實踐爆出來,全國各大乳品廠商紛紛落馬,相關乳企成為眾人焦點,三鹿這樣的大企業也隨之崩盤。

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認知空前高漲,有眼光、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都認識到這個問題,並作出行動。這使得不正面面對食品安全的行業和企業在今後的發展中,必將面對巨大風險。

但劣幣驅逐良幣,有毒食品會因為價格低廉,繼續佔領一定市場。因此,可能會出現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事件,來促成新品質、安全農業項目的迅速發展。

注意點七:農業新品種會規模化種植和養殖

新品的打造可以有效的驅隔競品,為自己贏取佔有市場的時間。這是面對競爭激烈的農產品行業的一個有效策略。

國外技術和企業會陸續進駐農村市場,農村將會出現各種特色化農業種植養殖區域。

注意點八:農超對接靴子會落地

農超對接就是指農戶直接和商家簽訂銷售合同,由農戶直接向超市等終端直供農產品的新型流通方式。

在國外,農超對接是普遍採用的一種農產品銷售模式,美國達80%,亞太地區達70%以上,但在我國只有15%左右。

目前,從農村到城市,中間隔有大量的流通中介商,比如農貿市場和一層層的採購批發商。

而農超對接有多方面的優點:

其一是農產品有了穩定的銷售渠道,保證了農戶的利益。

其二是流通環節大大壓縮,流通成本大幅降低,保證了商家的利益,也能夠給消費者帶來實惠。

其三,有利於實現農產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過程質量控制。

其四,以市場為導向安排生產,農產品與超市直接對接,市場需要什麼,農民就生產什麼,可避免生產的盲目性。

所以農批市場必然會消亡。轉而興起的是電子商務和微商營銷。

當前,農村電子商務主要指一些大型農業企業在網上直銷的銷售模式,它具有開放性、低成本、高效率等特點,是近年來出現的一種新型銷售模式。農村企業接到訂單後,會通過第三方物流或者自主車隊運輸到城市配送點。再由城市快遞送往千家萬戶。或者是直接送到社區超市,由城市居民自提。

農業鉅變!農業從業者要怎樣突出重圍,抓住機遇呢?注:88要發哦

那麼,我們新農業存在哪些商業模式呢?

商業模式是啥?商業模式就是賺錢模式,幫助客戶現實價值,讓企業發展與做強做大的模式。

同時,也有其他人給商業模式下了個定義。

商業模式是一種描述一家公司如何為顧客創造價值(value creation),傳遞價值,並從中捕捉價值(value capture)的理論模型。

細分一下,Value creation就是公司產品或者服務為特定消費群帶來的核心價值。比如星巴克針對的消費人群是咖啡愛好者和白領。那麼星巴克的烘培咖啡豆的醇香就是帶給咖啡愛好者的價值,wifi和“小資”的氛圍是給白領提供的價值。核心價值必須是同時期發展競爭者無法提供的,這樣才能吸引顧客。

其中,商業模式裡有2個關鍵詞:價值、壁壘。

1、 價值是什麼?價值就是你能幫助他人實現生理、心理上的需求點。

以農產品為例。安全、健康的農產品就是給消費者帶來的價值,其中安全、健康的農產品可以實現消費者對健康、美味的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點。

2、 壁壘是什麼?壁壘就是競爭對手無法複製和超越的防盜牆。

同樣,以農產品為例。市場切入點、品牌、技術等是農產品打造壁壘的方向。比如:佳北農業、丁家豬、跑不雞。

農業鉅變!農業從業者要怎樣突出重圍,抓住機遇呢?注:88要發哦

那麼,農業圈存在哪些新商業模式呢?下面,我結合案例一起來剖析下:

1、 生態模式

生態模式是以生態方式切入點,確保產品的安全、美味、可口等特性。

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健康的農產品越來越重視,生態模式已經成為農業創業者的主攻方向。

比如,丁磊養的豬,採用生態方式餵養,確保生態豬肉的味道,營養。此模式,也幫助丁家豬在市場上博得消費者青睞,還賣出了驚人的價格。

2、 電商模式

電商來到農業之後,很明顯的一點就是“去中間化”。同時,產品的價格大幅度下降,確保了生產者與購買者雙方的利益。

比如:京東生鮮。京東生鮮把全國各地的優質的農產品搬到網上,方便消費者購買,同時,還提供物流服務,最快時間把新鮮的農產品送到消費者手裡。

3、 農技問診模式

農技一直是農業的重要部分,尤其是農技諮詢與解答。

隨著,返鄉創業人數增多,種養殖大戶數量增加,農技問診也逐漸成為風口。

比如:農醫生。農醫生是一家為農民與專家提供農技問診的平臺。農民把種植上遇到的問題發到農醫生App上,通過專家來一一解答。

這套模式,方便農民與專家的交流成本,並能快速形成反饋機制,有利於農民對病蟲災害做出反應。

4、 全產業鏈模式

這套模式是包含整個農業生產、銷售兩端,並從這兩端細分出不同的針對性服務。

同時,全產業鏈模式可以幫助農民解決種植養殖的技術問題、資金問題、銷售問題、收入問題。這套模式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情。

比如:新希望的全產業鏈模式。幫助養殖戶提供育苗、養殖技術、資金等,同時收購養殖戶收購的豬,幫助養豬戶把豬賣出去,從而讓養殖戶獲得穩定的收益。

農業鉅變!農業從業者要怎樣突出重圍,抓住機遇呢?注:88要發哦

5、 土地入股模式

近幾年,農村興起了土地入股的模式。就是農民以“土地”作為入股到項目裡,年終還可以獲得相應的農產品或者金錢回報。

比如:四川綿陽江油的“百年好合愛情谷”。此項目就是採用土地入股的形式,該園區的894戶農民,以3075畝土地“入股”了愛情谷,並以不低於土地流轉費用的形式進行分紅,從而也增加農戶增收的途徑。

6、 金融模式

其中,金融模式的供應鏈金融被農業老闆追捧。啥叫農業供應鏈金融呢?就是以金融為主線貫穿生產、銷售等環節服務形式。

常見的案例就是農民賣農藥或者化肥等農資產品。如果藉助供應鏈金融的話,農業老闆們可以先想農業供應鏈金融平臺申請貸款,然後有供應鏈金融平臺幫助農業老闆們提供農資產品。

如何還錢呢?有2個方式:1)等農產品上市後,交付本錢和利息;2)以產品的方式賣給供應鏈平臺,折算成貸款和利息。

比如:蘇寧金融。蘇寧金融與大地珍寶的戰略合作,將著重發力糧食供應鏈金融領域,為農業領域大田糧食生產和銷售環節的種田大戶、種子繁育商、糧食貿易商、糧食加工企業等從業者,提供短期流動資金貸款,力圖破解農業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7、 農特微商模式

微商模式已經成為新農人常用的農產品銷售的渠道。同時,微商模式採用的就是代理批發。

採用此模式核心建立在代理商渠道,通過代理商渠道走量的方式,從而幫助農產品快速上行。

當然,玩農特微商模式的側重點還有3個:

1)供應鏈保障。完善的農產品供應鏈保障是十分必要,確保代理商推廣之後,有充足的產品供應,並能快速送給用戶。

2)品牌溢價。通過個性化品牌打造給農產品升級,幫助農產品提高知名度和美譽度,從而形成品牌效應。

3)包裝設計。農特微商模式需要研究用戶,其中包裝設計就是重要一環,必須要考慮用戶體驗,設計上人性化包裝,並能產生互動。

比如:張大發賣櫻桃。15天的時間,張大發藉助微商模式賣櫻桃,搭建營銷團隊、提高品牌信任度、解決用戶體驗,短短15天的實現81282箱,營業額10365950元。

8、 社群模式

一群人,在一起,做一件相同的事情,這就是社群。

在農產品領域上,社群模式包括很多方面,比如:農產品眾籌、農產品領養等等。

其中,社群模式可以解決農業經營者資金短缺、農產品銷售的難題。

比如:優食管家。優食管家通過藉助社群的方式裂變需求,為新生代中產階級提供更低價格更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目前,社群發展到5300+,線上品類繁多,已經獲得B輪千萬元的融資。

其實,未來一直在變。唯有變才能應對萬變。傳統農業遇到的問題已經迫在眉睫,我們需要新思維、新玩法才能推動生產、渠道、消費的升級。


“農業有料兒”是由紫荊傳媒推出的自媒體平臺。紫荊傳媒作為中國農業自媒體第一傳播平臺,依託紫荊創新農業研究院,聚合多方自媒體資源,為大家提供前瞻性的農業權威智庫、農業視頻欄目,以期推動中國農業事業的多角度、全方位的發展,傳播農業正能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