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如何獲得老闆的「信任」生存下來


職業經理人在進入企業後,往往會陷入下面幾種尷尬的情景:

情景一:職業經理人在職權上被架空

在職業經理人入職之前或者剛入公司之時,老闆往往都承諾給予職業經理人一定的權力,諸如人事權、一定的財務權、日常工作決策權,但是隨著工作的展開和深入,很多老闆會自食其言、違反承諾,常見的做法就是老闆直接給職業經理人的各種下屬下達各種工作指令,且事先不經過職業經理人的同意,職業經理人在職權上被架空。

情景二:職業經理人薪酬不實

在職業經理人入職之前,老闆都會與職業經理人簽訂《聘用合同》,來明確規定職業經理人的工資待遇,但是在實際過程中,老闆往往會利用各種名目(如績效考核不佳、公司銷售額下降)來剋扣職業經理人的月薪或年薪。

職業經理人如何獲得老闆的“信任”生存下來

如果職業經理人遇到以上任何一種場景,說明職業經理和老闆當初建立的信任感程度降低,職業經理人在這個企業的職業生涯也不會太長了。那職業經理人在進入企業後,應該怎樣做才能獲取老闆的“信任”,順利的生存下來呢?

(1) 換位思考,站在老闆的角度去看問題

在職業經理和老闆的矛盾中,很多時候往往在於職業經理人只站在專業角度上去考慮問題,但是對於老闆可能會多考慮現實的利益問題。如何處理好這兩個角度的關係問題,換位思考,多站在老闆的角度看問題,才能清楚的瞭解老闆,才能知道老闆做出某項決策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在沒有改變資本驅動世界轉動這一現實的情況下,積極的進行換位思考才是職業經理人實現自身價值的關鍵所在。

職業經理人如何獲得老闆的“信任”生存下來

(2) 用業績說話

作為職業經理人的任務就是為公司創造最大的回報,有了業績才能與老闆更好的溝通。老闆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信任”是靠業績換來的,不是要來的,沒有把工作做好,老闆自然就不信任你,那自然溝通起來就不順暢,如果一直做不出業績,那職業經理在這個公司的職業生涯也不會太長了。因為老闆請職業經理人,很大的目的,就是在短時間內進行業績的提升或管理的變革,所以,業績是職業經理人和老闆溝通的基礎。

(3) 多彙報,讓老闆知道你都幹了些什麼?

在很多企業中,老闆都是集權的,有時候不是老闆不信任員工,而是老闆自己想了解自己企業目前的運營情況。但是很多職業經理人,都是覺得老闆只要拍板決定核心的問題,剩下的執行過程就不需要和老闆彙報了,只要把結果告訴老闆就行了。但是老闆有時不光關注結果,也想了解過程。畢竟職業經理人還需要老闆的一個信任過程,另外老闆知道事情的進展情況,便於出現問題時及時調整。所以職業經理人要抓住各種機會與老闆彙報溝通,讓老闆先知於你的行動,這樣老闆才能放心,因為老闆瞭解職業經理人,是信任職業經理人的前提。

職業經理人如何獲得老闆的“信任”生存下來

(4) 不越界:不與老闆爭權才能獲得更多的信任

在職業經理人入職企業後,最好能夠與老闆商量決定權限分配的問題,進行界定清晰,但是也要辨別老闆放權的真假,有的老闆為了測試職業經理人有幾斤幾兩,就假裝把權利下放。這個時候職業經理人也不能完全真的就全權負責公司,一定先找好自己定位,先取得老闆的信任之後,再逐步的開展工作。

總之,職業經理人要處理好與老闆的關係,就要多溝通、多出業績、換位思考、找準自己的定位。除了以上幾點,職業經理人還要處理好與有貢獻的老人的關係,避免自己太出風頭,而導致工作不好開展。


大家有好的想法,歡迎在評論區給我留言

相關內容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