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育人|《理論力學》:讓專業課的德育潤物無聲

课程育人|《理论力学》:让专业课的德育润物无声

機電161班的張嶽記得上第一堂理論力學課時,任課教師、理學院教授陳奎孚和大家講“課程五層次理論”:“陳老師說,他的課分為五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好成績,第二層次是理論力學知識體系,第三層次是科學,第四層次是人生,第五層次,也是最高的層次是哲學。老師希望我們通過上他的課,能懂得一些道理”。

理論力學課上,除了高度燒腦的“理性”內容,還有一些“感性”元素,這是同學們共同的感受,也因為如此,這門課程更受到大家的歡迎。

知識和技能不是全部

“僅僅靠知識和技能並不能使人類獲得快樂而又有尊嚴的生活,雖然通過專業教育可以使他成為一部有用的機器,但不能造就和諧的人格,學生必須對美和良好的道德有深切的感受……”陳奎孚老師對愛因斯坦的這句名言有深刻的感受。他始終認為,理工科的專業課程應該具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雖然專業課看似與思政教育離得很遠,但本質仍是培養人(不僅僅是獲得謀生手段)的一個環節,所以也能並且必須挖掘思政教育元素,實現“立德樹人”。

陳奎孚從事力學教育二十餘年來逐漸發現,雖然“德為先”是教育的核心要素,可專業課的教材和教輔對德育、哲學和人文的教育仍有很多欠缺,學生對專業課的“德”的養成關心不夠。具體到理論力學這門課,要實現德育“潤物細無聲式沁入心田”的教學效果,挑戰性極強。“如果是機械說教,學生會認為老師總在講刻板成套的‘大道理’,效果不好,而且課程有課程自身的硬性任務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陳奎孚說,“如何讓專業課無梯度地柔性發揮思政功能,需要深入探索”。

“我希望學生在理論力學課上學到的不僅是專業知識,還有能讓他們一生受用的思想與智慧”,陳奎孚這樣定位自己講授的專業課。

力學知識向思想教育延伸

課堂是陳奎孚對學生開展德育的主渠道。多年來,陳奎孚不斷挖掘力學專業知識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將他們“滲透”到課堂上。

在講到“公理解釋”時,陳奎孚舉例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這是中國的政治公理”,並從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黨領導人民完成了諸多偉大工程、與西方多黨制的對比、中國國內國際環境等多方面對其進行解釋。

在力學史和力學應用中,陳奎孚介紹了許多古今建築的例子,“趙州橋、應縣木塔、都江堰和斗拱結構,體現了我們祖先高超的力學水平;而南京長江大橋、鳥巢、杭州灣大橋和港珠澳大橋,則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反映”。同學們說,聽到這兒的時候,覺得生在中國、背靠五千年文化,見證祖國越來越強大,感到特別自豪。

课程育人|《理论力学》:让专业课的德育润物无声

這樣的例子在理論力學的課上還有更多,如在進行力學分析時,引導同學們要規範、專注,告訴大家要主動學習並強化這種素養;在講約束與自由的關係時,聯繫現實生活,向學生傳達“約束和自由是相對的,必須遵守法律的約束,自由要限制在法律約束和社會公德之內”;在講授動力學時談到洛倫茲吸引子,結合其特性,陳奎孚鼓勵學生學習力學中的人生哲學:做好短期內的事兒,一切努力終將隨著時間的增長顯現出來。

為配合課堂教學,陳奎孚還編寫了輔導書——《理論力學自主學習輔導》,在書的章尾空白處編排了名言警句,將古代聖賢名言結合理論力學教學實踐,激勵同學們努力學習,加強德的修養。近日,陳老師新編寫的《理論力學精細輔導》即將出版,輔導書行雲流水般地嵌入了習近平總書記闡述學習的名言和外交引用的力學規律等材料,力求潛移默化地向同學們傳遞正能量。

學生“願意聽”,才能“聽得到”

將自己的思想放到別人的頭腦中,是世界上最難的事情之一。在專業課中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正是在做這件難事。陳奎孚常常想,怎麼才能讓同學們真正“聽到”自己?那恐怕還得讓學生先“願意聽”。他也常常感到困惑,與這群90後的同學們年齡差距太大,怎麼才能大家願意聽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