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指出:別努力了,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得道,你不行

第四十一章 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夫唯道,善貸且成。

道德經第四十一章指出:別努力了,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得道,你不行

博學而有智慧的人,當他聽了關於大道的理論,就會努力去按照大道的理論去做去實踐實,因為他完全明白那是對他人生最有利的事情,譬如函谷關大將尹喜,閱讀了老子的道德經後,把妻兒老小送回老家,自己把大印掛在關上,辭去高官厚祿,悄然隱居武當山;

聰明人聽了關於大道的理論,表現出將信將疑,因為這些微妙的理論超出他的知識,所以無法互相印證;

普通人聽了有關大道的理論,往往覺得是無稽之談,因為這些理論超過他的思維和經驗太遠,他覺得是胡說八道,所以哈哈大笑。大道是“兩者同出異名,同謂玄之又玄,眾眇之門”,如果大道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為大道了。

因此古時著書的人說過這樣的話:光明的道好似闇昧;前進的道好似後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嶇;崇高的德好似峽谷;廣大的德好像不足;剛健的德好似怠惰;質樸而純真好像混濁未開。最潔白的東西,好像含有汙垢;最方正的東西,反而沒有稜角;最大的聲響,反而聽來無聲無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沒有形狀。道幽隱而沒有名稱,無名無聲。只有“道”,才能使萬物善始善終。

本章從有形與無形、存在與意識、自然與社會各個領域多種事物的本質和現象中,論證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辯證法的真諦。這是極富智慧的。說明了大道看起來形式上簡單,卻不是一下子可以理解掌握的,所以人們的智商和知識不同,就表現出對大道的不同態度。這就像圍棋,形式最簡單,黑白兩種子,規則也很簡單明瞭,全世界都在玩,九段高手整個地球上也沒有幾個。整個世界都在學習自然科學,就愛因斯坦發現了質能方程。

其實現代科學也有二八定律:地球上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了百分之八十的財富,地球上百分之二十的人掌握了百分之八十的智慧!

面對永恆的道,只有謙虛地學習,才有可能掌握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