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影響孩子的是父母眼中生活的樣子|對話人智醫學部長米凱拉·格洛克勒之一

真正影响孩子的是父母眼中生活的样子|对话人智医学部长米凯拉·格洛克勒之一

翻譯 胡凱鵬 陳 苗 趙雨櫻 英文審校

真正影响孩子的是父母眼中生活的样子|对话人智医学部长米凯拉·格洛克勒之一
真正影响孩子的是父母眼中生活的样子|对话人智医学部长米凯拉·格洛克勒之一

我在國際人智醫學工作坊上遇到米凱拉·格洛克勒,如獲至寶。米凱拉是德國教育家,同時也是瑞士歌德館人智醫學部的部長。

關於人智學的介紹,每一次都有必要。儘管它已經有100年的歷史,但人們對它還不瞭解。人智學創始人魯道夫·斯坦納在1913年發起了一場精神和文化運動即“人智學運動”,他認為現代人應該對精神現實有所覺悟,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都應建立在這個精神現實的基礎上。

對於這句話更直白的解讀是:我們應該認識到一個人的人性,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都應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

認識人性,並過符合人性需求的個人生活和社會生活。這個話聽起來因為理所當然而顯得格外刺激。

我個人對這個世界有很多困惑,就想知道米凱拉是否有相同的困惑,她是如何解決這些困惑的,或者她仍在困惑之中?

1

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

王崇:我與你第一次見面,但之前就已經認識你了。去年我整理你來中國的一次演講內容,很受觸動。

米凱拉·格洛克勒(以下簡稱米凱拉):我很高興你對這個感興趣,而且通過媒體可以讓更多的人知道。

王崇:在整理演講內容的過程中,一些內容讓我想到自己小的時候。那時因為父母工作比較忙,我住在幼兒園,每星期回去一次。所以,我有很多時間是與自己相處。那意味著我經常一個人在想事情。有很多的記憶和感覺留在我的身體裡。當我看到你介紹“成人該如何對待孩子”時,我好像又回到了那個時候,並深深地抓住那些感覺。我知道,你所說的就是孩子需要的。

米凱拉:你應該相信這些感覺,你該相信你自己。

王崇:有一個問題,一直想問你。我知道,你出生在1946年,這個年代好像並不太令人滿意。我很想知道,你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這個世界很美好?

米凱拉: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出生在1946年9月。就在我出生的前一年1945年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嚇壞了日本,摧毀了整個城市。在我出生的德國,可怕的二戰也幾乎毀了那裡所有的城市。我們感覺這樣的毀滅趨勢不會因為一個小小的好的事件停止。

王崇:這件事至少要到你大一些才能有所瞭解。

米凱拉:是的。但是孩子的思想很開放,這兩件事深深地影響了大人,因此在孩子的腦海中也留下了很深的烙印。我們覺得有什麼可怕的事情將要發生,我們生活在一個非常危險的世界裡。

王崇:所以,你知道你生活在一個非常危險的世界裡。

米凱拉:我的媽媽是化學博士,也做了不少原子化學的研究。所以她知道原子彈怎樣爆炸,會造成什麼影響。我們家的生活很豐富,大人們常常一起談論這些話題。所以,我知道很多並不適合孩子知道的事情。基於我們的家庭文化,在吃飯的時間,媽媽會解釋這些事。所以我瞭解了這一切,並且問媽媽一些十分前衛的問題。當我長大一些有了自己的意識,我認為世界是充滿毀滅性的。

王崇:你害怕嗎?

米凱拉:我的家庭生活很幸福,所以家裡的世界是美好的。但是這個好的家庭是放在一個被毀掉的廢墟中的。在當時,所有的事物都在重建中。並且,我最早年有些回憶是很痛苦的。

王崇:發生了什麼?

米凱拉:兩三歲時我做了一場手術,感覺好像有人要殺了我,搶劫我的身體。所以我時常會害怕,我知道什麼是死亡。手術後,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有勇氣去學游泳。所以,儘管家庭生活很幸福,我仍然擔心世界上有毀滅性的邪惡。我想知道這是為什麼。

王崇:你到哪裡去尋找答案?

2

父母對生活的態度,可以改變孩子對世界的看法

王崇:你的意思是,僅僅因為父母對生活的態度,就可以改變孩子對世界的看法?

米凱拉:是的。現在回頭看,我發現對於孩子來說,父母眼中生活的樣子影響了孩子,而不是外部的罪惡和混亂。我很喜歡童話,因為總是有好的結局。我無法接受一個不好的結局的故事,這是不可能的。這就是我的故事。當父母不在家時,我會害怕,怕有不好的事情發生。我有一個大姐姐,她沒有我小時候的不好經歷。當我害怕得睡不著覺時,我就會告訴她,她會給我講一個小姑娘,經歷了很多的害怕和痛苦終於有了好結局的故事。我的姐姐會為我編這樣的故事。這是我們在孩提時代應對害怕的解決方案。

王崇: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會有戰爭?我很困惑。

王崇:今天重提小時候的事情你感覺……

米凱拉:我覺得很感恩。我得到了兩份生命的禮物。我知道現實是怎樣的,並且得到了信心。我相信善比惡更有力量,所以我生命的驅動力總是去幫助、尋找那些向善的人。大家一起工作,一起尋找。這是一個全球性的社區,你到處都能找到這樣的人。即使完全不認識這些人,我感到跟他們有心靈的聯繫。今天我又遇到了一個新的人,我很高興。

王崇:謝謝你的表達,我依然在想你剛剛告訴我的。比如,在你小的時候,你有沒有試著去問你的父母,是什麼讓他們對生活保持樂觀?

米凱拉:作為一個孩子,我沒有問。因為我認為那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對於我來說,成人應該是這樣的。我並沒有問我的父母。

王崇:這個問題曾經是你的問題嗎,還是你另有問題?

米凱拉:我從小生長在一個“人智學”的環境中,我身邊的成年人都是像我父母那樣的人,所以對於我來說,那就是世界的標準,人就應該具備這樣的品質。儘管外在世界仍然存在戰爭,有可怕的事情發生,但這個環境對我來說是真實的。我把這個環境作為一個標準,它教我作為一個人的基本準則。當然,我也會有轉型期,但我身邊的成年人給了我榜樣,讓我明白作為一個人意味著什麼。所以,我問得更多的問題是:我怎麼做才能成為那樣的人?成為一個好人?這對我來說十分重要。我也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和做法與這個目標有很大的距離,所以當時我更多的是懷抱著這個問題,向他們學習。我學到了很多,但我的心中仍然有這種疑惑。

王崇:你試圖問過你的父母有關你的疑惑嗎?

米凱拉:事實上,當時我們家的生活是很拮据的,我們很窮,我父母是老師,他們的錢很少。我有4個姐姐,平時家裡有很多人拜訪。我父母有一套公寓,我不能稱它為房子。我們家有很多人拜訪,我們的生活其實很豐富,但這也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每天留給我們反思的時間很少。我確信,我當時並沒有將這個問題問我的父母:他們為何如此確信他們的生活方式。只有在我沒有安全感的時候,我才會提問題。所以,我當時沒有必要提問,因為一切都是明確的。我們經常在飯前禱告,慶祝一年一度的節日,所有這些平衡了忙碌的日常生活。我們常常有交談、講故事的時間,我們談論得更多的是生活,是故事,最後才是自我反思。自我反思在這些交談和故事之後。我到15、16歲的時候,才開始自我反思。

感謝立品圖書對本次採訪的全力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