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赋予了娘子关三个不同的称谓,你知道几个?

历史赋予了娘子关三个不同的称谓,你知道几个?

在我国太行山的中段、山西省的东部有个闻名遐迩的地方,就是娘子关。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不同阶段,历史也赋予了这块土地不同的称谓,即“苇泽关”“娘子关”以及“天下第九关”之称,而且一直并存于今,为世人所乐道。笔者经过听老者讲述、查阅相关史料、实地查看文物等,对上述三个称谓的含义有如下粗浅见解,供读者一起探讨。

历史赋予了娘子关三个不同的称谓,你知道几个?

苇泽关

“苇泽关”之名,是以自然特点而命名的。

自古大自然造就了这里特殊的地理地质环境,泉水丰富,大小泉水由地下涌出,形成溪流、瀑布汇入河谷。温河、桃河在此与泉水相汇,改称绵河,四季常流滚滚东去。

丰富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形成沿河大面积沼泽地带,两岸芦苇茂密;因地处太行山中段隘口,东西通达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是商旅过往的重要通道,又是历代兵家的必争之地,可谓重要关口。

苇泽关,经考证是这里较早的名称。早在隋代就曾在这里两度设县,名为“苇泽县”。

历史赋予了娘子关三个不同的称谓,你知道几个?

娘子关

“娘子关”之名,多有史志和传说认为是因唐平阳公主率娘子军镇守于此而得名。

据北宋中叶地理总志《元丰九域志》记载:“县八,建隆元年以娘子关北建承天军,隶府,后废。”建隆元年即公元960年,这是笔者发现“娘子关”之名出现的最早的记录;到金代有文人在诗赋中提到“娘子关”,如元好问有诗曰:“只知晋阳城西天下稀,娘子关头更奇崛……”等等。

历史赋予了娘子关三个不同的称谓,你知道几个?

娘子关一名的来历,在历史上曾有过两种说法,其一是明《永乐大典》曰:“承天镇,在平定州东北九十里,古妒女祠在焉,故俗谓娘子关。”清《读史方舆纪要》曰:“苇泽关即唐承天军,俗名娘子关,以妒女祠得名。”清《平定州李諲妒神颂跋》曰:“相传,神,介子推妹也。……而斯关以娘子关称,殆因神而名之也。”其二是据《平定州志》曰:“娘子关,在州东北九十里,即古苇泽城。唐平阳公主驻兵于此,故名。俗传因妒女祠得名者非也。”民国三十六年出版的《辞海》中有娘子关词解:“娘子关亦曰苇泽关,在山西省平定县北,河北省井陉县西。相传唐平阳公主尝统娘子军驻此,因名。”明代王世贞有诗曰:“夫人城北走降氐,娘子军前高义旗。今日关头成独笑,可无巾帼赠男儿。”

上述两种说法哪种成立呢?带着这些疑问,听取老者指点和实地查看,得到了一些素材。其一,娘子关古时确有妒女祠,据说在瀑布泉旁,是一座石砌小窑洞,早已不存。据说此庙曾称娘子庙,但在当地没有听到“妒女祠”与“娘子关”名称相关联的传说。其二,在娘子关关城东南侧的关帝庙前发现有清康熙年间立的一块石碑,碑上明确记载:“夫直隶真定府治西,有古娘子军之旧地,即今设一关焉。有官以守之……”其三,在关城城墙外东侧有一片开阔的平地,村人至今称作“营地”,且有传说是娘子军的营地;其四,关城北部隔绵河岸上也有一块开阔的平地,平地靠西南有一座石砌高大的下大上小的梯形建筑,有传说为平阳公主点将台;其五,娘子关关城南城楼也有传说是平阳公主宿将楼;其六,在绵山顶上有一座较大的石砌建筑自古人称平阳公主避暑楼,等等。除此之外在民间也有平阳公主在此征战的传说。所有这些,无论是石碑上刻的,还是自古民间传说的,以及现存的一些建筑,尽管或许有的传说不实,笔者以为不可轻易靠凭空想象无据否定,因为历史上看不到文字记载的不一定都是虚构的。综合上述情况分析,《平定州志》所载“俗传因妒女祠得名者非也”的更正应当是有依据的。历史上古人在编撰志书和编撰《辞海》时对历史的认定是很权威的,应当尊重。

天下第九关

“天下第九关”的称号在娘子关一带流传久远,早已闻名中外。

“天下第九关”的称号,笔者最早听说是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当时石太铁路线的旅客列车在快到娘子关时,车厢内喇叭广播有这样一段宣传词:“下一站是娘子关,娘子关因唐太宗李世民之妹平阳公主率娘子军镇守于此而得名。娘子关号称‘天下第九关’,娘子关山明水秀……”后来听父辈们讲“天下第九关”的称号很早就有了。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笔者下乡在娘子关村时,和房东杨大爷闲聊,他也有同样的说法。与当地多人谈起,原来这一称号据老者记忆一直就是口口相传。上世纪八十年代及之后一段时期,在当地政府的安排下,笔者曾参与关城楼、长城等修复和旅游管理工作,对娘子关的自然与人文文化内涵有了一些粗浅的认识。比如一些老者说,在他们年幼时就知道娘子关有“天下第九关”的说法,过去有座楼是九门九窗(不知指哪座城楼),多有人联想可能和这个称谓有关。1986年在参与娘子关城楼的修复工程时,古建队里有一位从北京来的年近八旬的孟老先生,他是自愿来作古建技术指导的,据他说,他曾参与修复“天下第一关”,听说要修复娘子关关城,因这里有“天下第九关”之称就自愿来了。他认为“天下第九关”不是按数字顺序排列的“第九”,这个“九”当与皇家工程有关。2009年3月的一天,娘子关籍学者、著名专家杨富绪老先生回到村里,我有幸与他见面,他与我交谈中说”天下第九关”之称是他年轻时就听说过的,这是家乡特有的历史文化,应当传承下去,传播出去。

历史赋予了娘子关三个不同的称谓,你知道几个?

对于“天下第九关”的确切含义,笔者不能确定。出于探讨,曾请教于一些有识之士,有一点粗浅见解。据查找,史上有关联的记载是明代大诗人王世贞有一首赞美娘子关的诗作,诗中有“飞泉中泄九关开,朔气偏摧万壑雷……”的诗句,这不得不使我们对史传“天下第九关”之称有所联想。随着考证积累,我也认为,“天下第九关”不是指万里长城第九关,不是按一定顺序排列命名的,因为史上没有第二、第三等关的传称;近年来也有人说“天下第九关”是我国九大名关排名“第九”而名,这个说法不成立,因为这个说法也就是近二三十年出现的。况且介绍名关的出处不同,也有不同的排法,娘子关还不固定排在“第九”。

关于“天下第九关”的来历可否这样认为:一、无论长城还是长城上的重要关城或朝廷宫殿在古代都属皇家工程。皇家古谓“九五之尊”;在娘子关城楼门洞上有古石额,上刻“京畿藩屏”,顾名思义为保卫京城的屏障,说明当时此关对朝廷的重要性。在《易经》中有“一为始”“五为中”“九为最大”的表述,按此是否可以理解为,这或许就是在我国只有“天下第一关”和“天下第九关”的原由,因笔者学识有限有待有识之士进一步考证。

历史赋予了娘子关三个不同的称谓,你知道几个?

娘子关在历史上是我国最险要的内长城军事雄关之一,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留下了大规模的军事建筑、遗址及诸多记载与传说。关城楼石柱上有古楹联道:“楼头古戍楼边寨,城外青山城下河;雄关百二谁为最,要路三千此并名”。因此,我认为娘子关史传的“天下第九关”之称并非空穴来风,是有历史渊源的。它不仅留给我们一个气势磅礴的美名,更重要的是古文化的多彩使古关中外驰名,成为中国历史文化长卷中重要的一页。

历史赋予了娘子关三个不同的称谓,你知道几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