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驍勇善戰的神策軍,後期竟淪爲戰五渣

唐朝中前期武功鼎盛,開疆拓土,威名遠播,但是到了中後期,大唐雄風卻不復當年,不要說對外作戰,即便是面對內部的農民起義,唐朝政府也是有心無力。

比如著名的王仙芝起義和黃巢起義,起義規模在最初都不大,然而這些起義軍卻能沿途屢次擊敗唐軍,橫行數省所向披靡,曾經戰無不勝的大唐中央軍在這些農民軍面前幾乎不堪一擊。

唐朝中後期最嫡系的中央軍成了廢物,這支軍隊享受著當時最好的待遇卻毫無戰鬥力,這支軍隊就是“神策軍”。

神策軍本是唐玄宗時代的西北邊防軍,最初人數只有一千多人,這批人主要的作戰任務是與吐蕃的戰爭。

那時候的神策軍作為唐朝名將哥舒翰創立的軍隊,戰鬥力強悍,忠心耿耿,安史之亂爆發後,受唐玄宗號召,邊鎮軍隊開赴中原抵擋安祿山叛軍。

神策軍與叛軍作戰,立下了戰功。後吐蕃攻入唐朝首都長安,唐朝舊禁衛軍潰散,幸虧神策軍一路保護唐代宗,由此,唐代宗將神策軍任命為新的首都禁衛軍,擴編成萬人以上的軍隊。

神策軍建立之初,兵強馬壯,剽悍能戰,他們受唐中央直接指揮,是唐朝中央政府維護統治,壓制強藩,鎮壓起義的主力。


曾經驍勇善戰的神策軍,後期竟淪為戰五渣

神策軍兵將享受最優厚的待遇,唐朝中高層將領多從神策軍中選拔,可見唐朝皇帝對於這支“近衛部隊”的重視。

然而唐穆宗以後,神策軍漸漸腐化,戰鬥力下降。神策軍的腐化孕育於其極盛之時。由於其擁有許多特殊權利,故促成了其自身的腐化。神策軍至少在三個方面享有特權:

第一是給養三倍於其他軍隊,以及經常性的額外賞賜。

從代宗以來,每次大赦都要厚賜神策軍。每個新皇帝即位,也要犒賞神策軍。如穆宗即位,賜左右神策軍士人錢五十緡,六軍、威遠人三十緡,左右金吾人十五緡。

第二是在其將吏遷轉升任方面有優先權。

據載:“開成以來,神策將吏遷官,多不聞奏,直牒中書令復奏施行,遷改殆無虛日。”他們的這種優先權也得益於護軍中尉的偏愛和關照。

第三是法律上享有特權。

唐制,京師各機構、各部門,每季派御史巡按監察。後來由於禁軍地位特殊,御史皆不敢去巡查。公元803年,監察御史崔遠不瞭解這種變化,進入了右神策軍駐地,結果被杖四十,流放外州。這說明皇帝也已承認神策軍在法律上的這種特權地位。
曾經驍勇善戰的神策軍,後期竟淪為戰五渣

這些特權不僅促使神策軍日益腐化,而且在一定條件下成為某些藩鎮發動叛亂的藉口。唐朝末年,藩鎮勢力屢次進犯京師,常以剪除宦官為口號,而這時的神策軍將吏大都捲入宦官集團中去。由於穆宗以後,神策軍很少外出征戰,軍紀日益敗壞。其普通軍士也非當年善戰的邊兵,多以工商富豪子弟充任,不堪一戰。唐廷給予神策軍特權,目的是讓這支軍隊為維護李家統治發揮更大的作用,卻適得其反,促使其走向腐化,喪失戰鬥力,這是唐廷所始料不及的。

唐僖宗時,黃巢起義軍入關,僖宗倉皇南逃入蜀,左右神策軍或潰敗,或為藩鎮招諭收容。後宦官田令孜另招神策新軍54都,每都千人,以都將分領。公元893年,鳳翔節度使李茂貞舉兵攻長安,昭宗“悉發五十四軍屯興平,已而兵自潰,茂貞逼京師,昭宗為斬神策中尉西門重遂、李周訁童,乃引去。”公元902年,宣武節度使朱全忠進入關中,次年擊敗李茂貞,逼昭宗殺死大宦官韓全誨等20餘人,把參與的神策左右軍的兵士併入左右羽林、龍武、神武等六軍,“而神策左右軍繇此廢矣”,神策軍就此解散。
曾經驍勇善戰的神策軍,後期竟淪為戰五渣

至此,神策軍就消失在歷史的雲煙之中,再無從聽到他的傳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