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遇上奇葩室友 原來都是爸媽代言人 女生宿舍臭不可聞誰來管

這個季節,本來是大戰迎考季,但小學五年級的珍珠所在學校組織了國際性的校際游泳比賽,需要去泰國迎戰十幾支國際學校校隊,珍珠帶著對寄宿生活的興奮和期待,喜洋洋地去了。

這是她第一次獨立出遠門,能夠逃脫家庭的“魔爪”,她準備了全套戰略武器,包括耳塞,眼罩甚至鼻夾,為什麼帶這些呢?

因為從小到大,專門研究兒童人際交往問題的媽媽有句經典口頭禪:“你這麼沒公德,小心以後被同宿舍的同學殺。”

小學生遇上奇葩室友 原來都是爸媽代言人 女生宿舍臭不可聞誰來管

媽媽是小瑪瑙兒童社交學堂創辦人,為何這麼危言聳聽,是從馬加爵事件開始的,包括後來的投毒室友案,媽媽是想強調,讓孩子去中心化,凡事考慮他人感受,有起碼的公德素養。

是什麼刺激了媽媽放狠話呢?

珍珠的房間裡衣服從來不收拾,亂堆一床,書包和零食攤在桌上,吃剩的酸奶瓶,擦嘴的餐巾紙,礦泉水瓶上捏癟後還沾了卷筆刀屑,洗完澡後衛生間一地溼滑,門廳全是她的亂七八糟作業紙和小零件,晚上做完作業,毫不顧忌保姆和弟弟已經睡覺,還大聲喊叫---

每個畫面看了,都讓人心頭嘔惡,媽媽從女孩必備修養說起,從古代女子溫良賢惠說到現代職業女性乾淨利落,口水講幹,她一切照舊,最後沒辦法,從珍珠最重視的交友問題入手,媽媽才打動了珍珠的“芳心”。

“媽媽,我什麼時候可以和同學一起寄宿呀?”

“快的話,高中寄宿,慢的話,上大學時寄宿,你們同學平時看你挺好,一和你同寢室,看你這麼不愛乾淨,沒有修養,就不和你玩了。”

在這樣的恐嚇聲中,珍珠漸漸修訂了她的個人衛生習慣,這次去泰國短途出行,她害怕自己太累了會打鼾,吵到室友,特地請求媽媽給她買了止鼾鼻夾。

媽媽看著這個懂事閨女,心軟下來:“閨女,打鼾不是你故意的,你可別因為怕打鼾,整晚不睡覺啊--”

小學生遇上奇葩室友 原來都是爸媽代言人 女生宿舍臭不可聞誰來管

泰國之行共五天三晚,媽媽在煎熬中度過。

終於回家了,四晚寄宿同居生活,珍珠頂著大黑眼圈回來一一揭曉。

“媽媽,你說的是對的---”

這是大結論。

原來,學校出於成本考慮,四個孩子睡一間房,兩個床鋪,兩個地鋪,本來說好是輪流睡地鋪,有的孩子卻不願意睡地鋪,每晚佔著床鋪,說自己睡地上就睡不著,引發了自私的惡評,有的孩子半夜想家,嗚嗚的哭,要和媽媽視頻聊天,大家第一晚集體安慰,第二晚,第三晚,吵的一屋子人睡不著覺,有的孩子把臭襪子打溼放在洗手檯上,水溼了一地,讓二個女孩各摔了一大跤,有的孩子帶巧克力都融化了,把桌子弄得黏糊糊,把另一個孩子的隱形眼鏡也給弄壞了-----其他八卦就不說了,僅僅因為個人起居衛生習慣造成的矛盾衝突,這些十歲小女生就已經雞飛狗跳了。

相比起來,珍珠的打鼾問題被大家遺忘了。

珍珠對媽媽很佩服:“媽媽,有的同學是挺煩人的,她自己還不知道--”

媽媽開導珍珠:“人是會變化的,她們也會進步,越來越好的---”

小學生遇上奇葩室友 原來都是爸媽代言人 女生宿舍臭不可聞誰來管

其實,我不便對珍珠說的是,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對父母站在身後,孩子的表現,其實是折射父母的修養,父母的水平,孩子就是父母的代言人,同居一室,對成年人的涵養、包容都是一個巨大考驗,何況這些生活自理能力極差的孩子。小瑪瑙兒童社交學堂需要提醒家長几點:

第一,千萬要從小建立孩子的好習慣,尤其在個人生活起居方面。

很多來找我們諮詢的家長給孩子辯解,現在孩子太可憐了,太忙了,真的沒有時間搞衛生做家務啊,作業太多,哪有時間,看著孩子都心疼。

念念已經15歲了,初中 寄宿,她媽媽給我說,她們女生宿舍真是臭不可聞,女生生理期來了把床單弄髒了,孩子根本不拆洗,上課忙得腳不點地,根本沒時間,每個女生都臭臭的,洗澡得在三分鐘內解決問題,水房得排隊,好多女生一週都不洗頭髮,家長只好給念念從某寶買好多身衣服,每週一大箱子運回家裡洗。男生宿舍更髒更臭,大家都是一臉油汗一身惡臭。

我啞然失笑,不能因為學業緊張,就把集體宿舍變成垃圾場啊。

第二,給孩子公德教育,所有的人際關係基礎都建立在公德上,孩子在群體中時,如何發現並注意到公眾需求,不把自己放在第一位,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家長要跟蹤孩子的集體生活,包括每一次人際交往,及時給孩子總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剛才說到那個只願意睡床鋪,不願輪換睡地鋪的孩子,她的家長出面也跟校方表示,自己孩子只能睡床鋪,不能睡地鋪,否則睡不著,堅決支持鼓勵孩子霸佔床鋪,最後只好以我家珍珠主動睡地鋪來解決平息此事。這,其實給了孩子很負面的榜樣,家長能永遠幫孩子站到人群中央麼?

第四,在群體性交往關係中,孩子要注意保護自己,既要注意公共利益,也不能一味犧牲自己。這就有個度了。

具體我們再做音頻分享。你家孩子也寄宿麼?或者在寄宿生活中碰到過奇葩室友?歡迎直接留言和評論,或關注小瑪瑙兒童社交學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