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从“风华正茂”到“中年油腻”,跨越的不仅仅是年龄,更是心态和阅历,无有例外,包括快19岁的携程。

这个原本青春活力的少年,如今似乎变得比中年男人更加油腻,这一切都由他的另一重身份造就——“寡头”。

因为是寡头,他必须消灭一切竞争对手,不管用什么手段;因为是寡头,他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去盈利,不管有什么猫腻;因为是寡头,他必须不断做强做大,不管需要多长时间。

也因为是寡头,他似乎忘掉了自己的根本——那些在他身上花钱的消费者。事实上,曾经的携程所有的动作都是以“捆绑销售”为中心,眼里只有钱,因此,退改签乱收费、暗地捆绑搭售成为难以抹去的黑档案。

然而,寡头携程最终还是跌了跟头。劲旅君连续跟踪携程8个季度的财报数据对比分析,携程陷入了业绩持续疲软的泥潭,连续8个季度整体增速下滑,核心的住宿、休闲度假业务表现萎靡。在去年机票搭售销售事件的影响下,被迫解除捆绑业务的大交通业务更是出现断崖式下降,Q1增速近乎为零。

“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不过,已然“中年油腻”的携程似乎感受到了危机,梁建章在今年Q1财报分析时反复强调“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

其实,携程最需要的是一场“自我革命”,狠手革掉那些让自己又舒服,但又像慢性病毒一样的习惯和做法,才是根本所在。其实,捆绑什么,都不如和消费者的利益捆绑在一起。

只有如此,快19岁的携程,才能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携程近8季度主要财务数据一览◆

“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携程各季度总营收状况

“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携程各季度住宿业务营收状况

“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携程各季度交通票务预订业务营收状况

“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携程各季度旅游度假业务营收状况

“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携程各季度商旅管理业务营收状况

“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携程各季度主营业务营收占比

“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携程各季度运营成本

“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携程各季度营业费用构成及变化

“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携程各季度运营利润

“捆绑用户”OR“捆绑销售” 财报数据下透视寡头携程的艰难时刻

携程各季度净利润

◆劲旅解读◆

◆近8季度携程主营业务增速整体放缓

通过对携程近8个季度财务数据的梳理,劲旅君发现,携程的总营收同比增速呈现出直线下降的态势。

2018年Q1,携程总营收为67亿元,同比增长为11%,而在2016年Q2时,总营收同比增速高达70%,自2016年Q2开始,总营收的增长率就开始整体放缓。

就具体业务线来说,除商旅业务2018年Q1增速有所提升外,携程的住宿预订、交通票务、旅游度假等主营业务同比增速整体都呈现下降态势,特别是交通票务和旅游度假,增速下降幅度很大,交通票务收入与去年基本持平,旅游度假增速也降到了18%。

◆增值服务调整促使大交通收入断崖式下跌

劲旅君发现,2018年Q1携程交通票务收入增速已经趋近0,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交通票务一直是携程的核心业务以及核心优势所在,自2016年Q4开始,这项业务的增速就开始不断下降,此次近乎零增长的情况也是首次出现。

对于交通票务增速放缓的原因,在高管电话会议上,携程CFO王肖璠表示,携程国内机票预订业务每订单收入受到增值服务调整的严重影响。

2017年携程因为“捆绑销售”事件而经历了严重的信任危机,此后,携程的机票售卖形式进行了透明化的调整,原本默认搭售的保险、用车券、酒店券等都作出了调整,也使得交通票务的营收大幅下降。

对于Q2交通票务营收预期,携程给出的营收同比增长预估也是在0%-5%,并不是很高,可见想要扭转增值服务调整带来的冲击,尚需时间。

◆寡头携程面临的五大压力◆

梁建章回归携程之后,用两年时间为他的“江山”再次扫除了障碍,并于2016年底退居二线,重新稳坐在线旅游“头把交椅”之后,携程的路并没有走的一帆风顺,而这次它的敌人不是别人,正是携程自己,想要扛过这一关,摆在携程面前的还有五大难题。

◆内部改革压力

在携程发布2018年Q1财报的同时,携程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会主席梁建章的财报电话会议内容也曝光,他表示,携程将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的核心价值观,并将长期追求“全球最佳的服务水平”。

为了做到这一点,携程近期也做诸多整改,如在产品、服务和业务中落实透明性、可选择性、一致性和公正性四大原则;在组织架构上,提高客户满意度在考核体系中的权重,把服务水平作为干部考核的最重要的内容,都是属于携程的内部改革。

但是,作为一个拥有近19年发展历程的大企业,携程体量庞大,也有作为大企业的企业病,对于尾大不掉、惯性很强的携程来说,想要高效的改变自己,改变以KPI为导向的现状,做到牺牲短期利益来提升客户服务,是非常难得,甚至需要拿出与去哪儿、艺龙打价格战时的决心和勇气才能做到。

◆标品突破的压力

携程在国内酒店、机票等标品市场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绝对优势,业务占比也已经达到相当的份额,在这样的情况下,也意味着携程在这两个标品市场遇到了瓶颈期,想要通过内生的努力再有大的提升很困难。

就目前携程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的增速表现已经不甚理想,如果不能及时作出改变,未来增速会持续偏低,很难在呈现出此前的高增长状态。

对于携程来说,如何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挖掘出新的业务增长点也至关重要,也需为增加住宿预订和交通票务业务增长做出更多的尝试。

◆国际布局的压力

进军国际市场是携程未来重要的战略方向,孙洁上台后也一直强调加快国际化业务布局,对于携程来说,想要业务继续保持更好的增长,给资本市场展现一个值得期待的更好自己,需要在国际化业务上有有更大的动作,有更多亮点才能做到。

此前,携程在国际市场已经动作频频,包括大力布局出境游市场、收购的天巡等企业、建立海外分公司、呼叫中心等,并公开表示,未来五年之内国际业务收入在携程的占比将提高到40%~50%。

然而,国际市场环境相较于国内市场更加复杂,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的成熟度也更高,更有遭遇水土不服的风险,比如红极一时的Uber进入中国市场,想在国际市场做出成绩,获取一席之地对于携程来说会面临很大的考验。

◆守护第一的压力

尽管携程短期内没有了能够正面对抗的竞争对手,但潜在竞争者一直都不缺,拿下了去哪儿、艺龙,又迎来了美团点评、飞猪。

在酒店业务上,美团点评已然成为携程的强劲对手,Trustdata5月16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移动端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及用户年轻化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18年3月,美团酒店以2270万的单月间夜量首次超过携程、去哪儿、同程艺龙的总和。尽管携程与美团在优势酒店的星级定位上有所差异,但对于携程来说,也是危险信号。

而对于飞猪,一直在IP化旅游目的地产品打造上以及机票业务上下功夫,这也是携程的优势业务所在,再加上背靠阿里巴巴这个“亲爸爸”,也是携程不容小觑的竞争者。

此外,还有正在积极谋划上市的同程艺龙,虽然携程是大股东,但未来一定也会有更大的野心,因此对于携程来说,想要保住行业第一,坐稳头把交椅,并非高枕无忧。

◆重塑形象的压力

除了业务层面,携程自2017年以来还遭遇了多次信任危机事件,明星韩雪曝出的“捆绑销售”事件、携程“幼儿园虐童”事件、比机票票价还高的“高额退票费”事件,知名媒体人王志安炮轰携程“竞价排名”事件等,一次次把携程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消费者对携程的品牌信任度大受影响。

为此,携程多次公开强调了其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并在机票预订、退改签包括整体业务服务方面做出了调整,梁建章更是在电话会议中表示不应当为了增加短期利润,而牺牲客户价值。

然而,就目前来看,消费者对于携程的印象很难在短期之内重新打回高分,在携程推出了整改政策后,尚需要有效的行动力来为自己正名,重新树立和强化自己的品牌形象,对于已经是大企业的携程来说,想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代价。

俗话说,高处不胜寒,低处纳百川,寡头不光要摆好姿态,还得干点实事,这才对得起那句“不忘初心”,是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