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爲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這一季,嚴敏和導演組應該是集中在改革開放40週年這個大主題下的創作思路,每一期的主題都是從這個思路出發的產物。都說節目有劇本,我覺得這個思路就是劇本,就是要復現前輩們的奮鬥歷程。看這樣的節目讓人覺得你是在和一個聰明人交心,而不是在和一群傻子胡鬧。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第四季第八期在東方衛視播出,但是播出完之後大家紛紛表示看不懂,不知道這一期講的是什麼?其實這期節目和燒腦無關,也和智商無關,而是專業性太強,看不懂不代表智商跟不上,只是不瞭解這個領域而已。如果看過之後對股票、金融能有一些淺顯的認識,對深圳的經濟發展歷程有一個宏觀的瞭解和體會那就夠了。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這期的玩法略微有些複雜,但同時也意味著含金量是極高的。節目組真實的還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下的金融市場,其中許多場景何止是似曾相識,簡直是完美重現。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最為出彩的莫過於是黃磊這組,這個叫做徐萌的經理人,真的是表現很不錯的。自信沉穩,面對市場冷靜且理智,能綜合分析場上形勢,準確判斷下一步的市場動向,完美結合自身企業特點,在既定規則下最大化企業利益。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他的經理人十分熟悉市場的遊戲規則,準確把握住規則的利好導向,最大化的對沖風險和拉高公司市值,黃磊老師在遊戲過程中玩的其實並不是太出彩,也就意味著這家上市企業不是太有市場競爭力,但這個經理人利用各種金融工具和手段,最大化的建立了股民對其的市場信任,終而成為最後的贏家。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很多人說001號經理人涉嫌操縱市場,我想說,在沒有監管層和懲治機制的情況下,你不可能奢望資本能自己去老老實實的遵守規則,這時候野蠻生長才是最真實最正常的。一個合格的操盤手,就是要在既定的規則環境下,利用一切可用的手段,最大化投資人的利益。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渤哥這組贏主要贏在了渤哥遊戲過程中的出彩,也就是他所代表的上市公司在市場中表現出了極強的競爭力,自然引來了資本的青睞。渤哥的經理人資質很老,有的人說002號經理人是因為自己有豐富的從業經驗,絕不碰操縱市場的紅線。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002號經理人李真在最後一輪交易中,把剩下的幾十股以10元每股的價格打包出售給了機構投資人,這時候黃渤公司的股票市場價已經炒到了95元了,機構投資人以白菜價買入大量憑證,然後在高位拋售套利退出了,到最後你覺得是誰來接盤?渤哥憑證的初始值是2元,最後原始股每股盈利19元,也就是平均市值21元,95到21,你覺得利潤被誰套走了?這麼大的股票波動,對於公司的傷害也是很大的,他卻毫無動作,不試著控制。李真口口聲聲說著保障投資人的利益,但在他眼裡,各位散戶是算不上投資人的,他保障的是那些大佬的利益!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這期節目還原的是深圳設立特區之初到現在的資本市場,對於那個年代剛起步的金融市場,政府的監管力度是遠遠比不上現在的,市場亂象叢生,從而也湧現出了一批批的風雲事件與資本大鱷,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管金生的327事件。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資本市場本來就不是小老百姓玩的,但是他們偏偏又逃不了充當配角的命運。大量的散戶抱著一夜暴富的心態湧入股市,卻又頻頻作為接盤俠為國接盤。股民買股選企業,不是隻要站在交易廳,聽經理人吹水就可以下單買入,坐等發財。而是要獨立思考,實地考察,深入瞭解企業真實情況,洞察企業的業務和發展模式,對自己的每一單,每一股負責。而不是炒作股價,輸了就埋怨證監會,埋怨市場。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極限挑戰:向美好生活出發的特輯,為啥仍有人看不懂?

這節目,真的不僅僅是表面那一點點東西的。細看的話,你能看到太多熟悉的身影了。對於一個限於篇幅和廣電審查的綜藝節目來說,能把我國的資本市場還原到這種程度,嚴敏做的真的可以了。至於其中那些不嚴謹的細節,捫心自問,真的無法苛求。如果嚴格按照目前的金融監管力度和市場動向來拍,拍出來的就不是綜藝了,是紀錄片…拍成現在這個深度,我想有些觀眾朋友們可能都看的有些懵逼… 像我之前說過的,極限挑戰這一季開播之初,早已不再把自己定位為一檔娛樂性的綜藝節目,而是著眼於那些尖銳卻又不失深刻的社會熱點。前兩期的教育公平,第六七期的留守兒童,這一期的資本市場,等等。也許是否能夠得到大批的迎合觀眾,嚴敏已經不在乎了,他是在按照自己心中的理想主義者的情感,打造一款極具深度與廣度的國民綜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