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雅嫻:這個女人才華頭腦都不錯,雖然她造的孽比留下的才更驚人

當我們感嘆紅顏禍水的時候,誰又能理解那些所謂禍水當初的悲哀呢?

當權利、金錢、野心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也許紅顏的結局只能是薄命了,更有甚者還要留下千古罵名!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我們這裡要講的女主角叫胡承華,又稱胡充華,既不美麗也不溫婉的名字,這或許也暗示她不會有尋常女子的生活。我們按照最多的資料顯示還是叫她胡承華吧。一個北魏時期姿色傾城的年輕女子,出身顯赫,父親胡延之,曾任北魏的尚書令,她的母親出身范陽盧氏,范陽盧氏是當時北方著名的高門士族。資料裡說男人如果能夠娶到范陽盧氏的女兒,如同今天的男人能夠娶到英國的郡主,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胡氏的母親就是范陽盧道約的女兒,可以這樣推斷:胡氏自幼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具有大家閨秀的風範。但還有一種說法,胡小姐就是一小戶人家的女兒,原本皇宮根本和她沒瓜葛。只是有時候戲如人生,有時候是人生如戲,胡小姐在十幾歲時因為對皇宮的好奇心,想看看那扇高高的大門裡有什麼樣的風景。因為她有個姑姑或什麼親戚是當時比較德高望重的尼姑,禁不住小孩子的撒嬌軟磨,姑姑就帶著好奇的胡小姐進入了皇宮大院內。

我當然願意相信第一種史料的記載,但無論哪種記載,胡小姐總之是進宮了,並且她的美貌稀裡糊塗地就讓武成帝高湛給看上了,生了一個太子,她被世人稱為胡太后。

北魏開國君主拓跋珪看多了漢晉時代的外戚專權,朝令夕改的各種政變,於是立下一規矩:“立太子則殺生母。”也許在充滿危險和權力紛爭的硝煙裡,愛情原本就是一種口齒不清的夢囈,皇帝的寵愛不過招之即來揮之即去,如同對阿貓阿狗般隨意。胡小姐不是個死心眼,也深深明白只有讓君王心多一點在自己這裡才有更好的出路。這時胡小姐已經懷上了皇帝的骨肉,按照前朝規定生完兒子胡小姐可能就該被賜死了。但胡小姐卻實在聰明,也不知給皇帝灌了些什麼迷魂湯,讓皇帝對她真的有了真情。總之兒子生了,她不但沒被處死,還得到皇帝更多的寵愛,越發神采飛揚起來。

其實胡小姐得寵仔細分析下也在情理之中。那個時候後宮的嬪妃都因為生兒子會被處死,所以害怕懷孕,有的妃子即使懷孕也會偷偷摸摸去打胎,這就讓皇室的血脈漸漸淡薄了。

胡承華,一個如男兒般硬朗的名字大概也給了她男兒的膽量,她說:“天子豈可獨無兒子,何緣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嫡乎?”

大意就是說,你們怎麼能為了自己的性命不為國家的未來著想呢,皇帝沒有子孫這江山怎麼辦?

不管後來史學家怎麼說她沒有婦德或好色,就因為這一句話我相信這個女人還是有她可愛的一面的。當胡小姐句句在理地把話講完,肯定讓皇帝喜出望外,哪個皇帝會希望自己沒有後代斷子絕孫呢?

這樣為江山社稷著想的女人顯然比只會爭風吃醋的後宮女人出息多了,當然值得他去寵幸和信任啦!不久胡小姐就母憑子貴當上了皇后。

高皇帝不過是個昏庸好色的主,在胡小姐皇后位置還沒坐熱的時候,他就迫不及待地和自己的嫂子李祖娥開始了苟且私情,常常夜宿昭信宮。這讓胡皇后成了一個被冷落的女人。不到三年,好色的皇帝就在換來換去的溫柔鄉得了大概屬於現世報的不治之症,不久就歸西了。胡皇后再沒有了顧忌,反正自己已經站在權力的頂峰。於是開始了自己呼風喚雨隨心所欲的生活。

我們先來看胡皇后做的好事。當時皇帝年幼,胡太后親攬萬機,裁決政事,把朝政處理得有條不紊。還下令製造了一輛“申訟車”,定期出巡,接受吏民訴訟,申冤案件當即裁判或交有關部門妥為處理,獲得朝野一片好評。凡州郡薦舉的孝廉秀才,都由太后親御朝堂,臨軒發策,自閱試卷,評定等級,然後量才使用,十分公平。比起那個貪戀於酒色的皇帝老公,她的領導才能絕對完勝。

作為一個女人,在所有榮耀過後她顯然逃不過情感的折磨。和士開是她情人裡最明目張膽的一個。和士開是北齊王朝大名鼎鼎的人物,他是兩代皇帝的寵臣。他受高湛皇帝臨終託付作為輔佐皇后和太子的重臣,在伴君如伴虎的北齊宮廷裡,他遊刃有餘,大權獨攬,創造了後人難以理解的奇蹟。胡皇后從來不是一個愚昧的女人,她看上的男人絕對不會因為只是寂寞,和這個重權在握的男人在一起至少自己可以少很多外患,和士開於她更像是得力的助手,利益的同盟。

曾雅嫻:這個女人才華頭腦都不錯,雖然她造的孽比留下的才更驚人

讓胡皇后真正心動並百感交集的是一個叫楊華(楊白花)的男人。他是北魏名將楊大眼的兒子,樣子大概很英俊,據說還力能舉鼎,英武過人。胡皇后見過這個年輕人幾次就心思盪漾了,經常把他召至宮中聊天喝酒,楊白花別無選擇,只好俯首稱臣在石榴裙下。但楊白花畢竟是一個有本領的人,對半老徐娘的皇后估計也喜歡不來,心思一橫,在某次胡太后召見時連夜投奔南朝梁國去了。深深的庭院鎖不住胡皇后一腔相思和纏綿的愁腸,胡皇后連夜譜成《楊白花歌》一曲:“陽春二三月,楊柳齊作花。春風一夜入闈闥,楊花飄蕩落南家。含情出戶足無力,拾得楊花淚沾臆。春去秋來雙燕子,願銜楊花入巢裡。”以暮春時節的楊花飄蕩難覓蹤跡,來抒發內心對心上人的懷想和期盼,一個女人再剛強,也像花兒需要陽光和雨露一樣,她也需要愛人的甘霖來滋養。她明明知道那人永遠不會再回來,卻甘願自欺欺人,以春去秋來的成雙成對的燕子肯不肯把楊花銜入巢裡作為占卜那人能否再回來的徵兆,確實也有幾分天真。因為這首詩的情真意切,讓我覺得這個女人才華頭腦都是不錯的,雖然她造的孽比她留下的才華可能更驚人。

曾看過一篇文章說胡承華“既有文才,又貪武藝;既愛天下,又喜金錢;既信佛教,又善權術;既貪圖玩樂,又耽於情慾,直想把好處都佔全”。也許一個站在權力頂峰的人是更貪婪的,也許一個什麼都想要的人是非常可怕的,因為她什麼都做得出來。

一個野心慾望都太大的女人,如果做不了皇帝,那麼她的結局必然是悲慘的。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胡太后(諡號“靈”,又稱靈太后)為長期控制政局,竟然毒死親生兒子北魏孝明帝元詡,拿剛出生的女兒冒充皇子立為皇帝,後又兒戲般另立3歲的元釗為帝。如此的肆意妄為引起公憤顯然是必然的。 駐紮在晉陽的將領爾朱榮一直就有政治野心,他以為孝明帝報仇為藉口,率大軍南下,大舉進軍洛陽。胡承華的結局很悲慘,她和那個小皇帝被爾朱榮及二萬餘大臣侍從一起沉進了滾滾的黃河裡,這便是歷史上有名的“河陰之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