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高」現象擾動市場 深交所多舉措化解風險

近期,部分上市公司債務風險爆發、股東股份被平倉的風險凸顯。其背後的主要原因是上市公司及其股東的高槓杆收購、高比例質押和高負債運營,“新三高”現象已成為擾動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不可忽視因素。對此,深交所密切關注,迅速反應,積極踐行一線監管職責,多措並舉,防範化解相關風險。

持續強化高槓杆收購行為監管。圍繞上市公司的高槓杆收購行為大體可分為兩類:一類是股東高槓杆收購上市公司控制權,另一類是上市公司高槓杆收購標的資產。對於前者,深交所第一時間核查股票交易,開展“抽絲剝繭式”問詢,強化資金來源穿透式監管,重點關注收購資金來源、履約能力、上市公司業績真實性和信息披露合規性等事項。對於後者,在相關事項的事後審核中,深交所對收購資金來源、融資安排、標的高估值的合理性、業績承諾的可實現性、高商譽減值風險、交易完成後上市公司負債率變化等進行了重點問詢,最後上述公司均終止了重組事項,高溢價收購風險隱患得到妥善解決。

多管齊下防範高比例質押風險。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爆發平倉風險,影響公司控制權穩定性,也會對二級市場股價產生較大沖擊,嚴重影響中小投資者利益。2018年1月至6月20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質押股份觸及平倉線,已有7家被強制平倉,涉及金額2.05億元。

針對某些上市公司大股東質押比例長期達90%以上,多次以籌劃重大事項為由申請股票停牌的情況,深交所多次發送問詢函和關注函,要求公司說明重大事項進展、收購資金來源、質押股份用途、履約保障比例、預警線及平倉價格等,最後相關公司均終止籌劃相關事項。針對某些上市公司股東被強制平倉未按減持新規履行信息披露義務或違反其他減持規定的情況,深交所給予公開譴責的紀律處分。另外,為規範股東高比例質押行為及強化風險提示,深交所擬以信息披露為抓手,增加股東履約能力及追加擔保能力、質押股份是否為限售股、股份可能被強制平倉時進行特別風險提示等要求,讓投資者全面瞭解相關風險。

打好組合拳防控高負債運營風險。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11家深市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100%,69家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80%,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持續為負,生產經營陷入困境,甚至債務違約。個別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出現流動性危機,且與上市公司存在關聯互保,可能導致上市公司承擔連帶擔保責任。對於這些情況,深交所打出“持續問詢+監管約談+監管協作”的組合拳,督促上市公司確保生產經營穩定,積極採取措施化解債務違約風險。

另據瞭解,深交所近期集中約見了11家資產負債率超過100%且存在債務違約風險的公司,督促公司充分揭示債務風險,提醒投資者審慎做出投資決策。為了進一步摸清某些上市公司債務情況和償債能力、生產經營情況、公司業績真實性、規範運作情況等,深交所深入排查高債務風險公司可能存在的重大問題或違法違規線索,第一時間提請地方證監局關注或調查,一經查實,立即啟動紀律處分等監管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