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變工廠爲「花園」的鞍鋼集團

国资|变工厂为“花园”的鞍钢集团

6月13日是全國低碳日,今年的主題是“提升氣候變化意識,強化低碳行動力度”。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推進低碳發展早已成為鞍鋼人的共識。

打造“綠色鞍鋼”,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和諧統一,一直是鞍鋼人的情懷和追求。從60年前鞍鋼廠區不足200棵雜樹,到身披“錦衣盛裝”色彩斑斕的“花園式工廠”;從昔日塵土飛揚的排巖場、尾礦庫,到風光秀麗的多功能生態園……鞍鋼以建設環境友好型生態廠區為基本理念,堅持節能減排,發展循環經濟,積極開展廠容綠化,實施技術改造,走出一條節能環保綠色發展之路。

·

加強綠化

讓廠區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

燦爛的陽光灑在鞍山鋼鐵正門前的“花園”裡,一棵棵高大的楊樹站姿挺拔,守衛著中央大道;一簇簇耀眼的迎春花綻開笑臉,翹望著穿行的人流……家住附近的市民吳女士對眼前的場景再熟悉不過了。

自打鞍山鋼鐵正門區域園林景觀建成之後,這裡就成為吳女士一家休閒的“花園”。每到傍晚夕陽西下或者節假日休息時間,她都會約上三五個鄰居來到這裡散步。“這邊栽的是紫葉小檗,那邊種的是黃楊模紋……”漫步在“鞍鋼花園”裡,吳女士欣賞著一片片層次分明的弧形灌木、五彩繽紛的花草。

像這樣的“鞍鋼式花園”還有很多。高大挺拔的樹木、愜意暢遊的錦鯉、五彩斑斕的鮮花、綠意盎然的草坪……“處處有美景,時時景不同。”這是今年70歲高齡的王大爺對東山賓館的切身感受。

近幾年,東山賓館新引入了王族海棠、珍珠海棠、法國梧桐等各種灌木、喬木,這些樹種觀賞價值高,寓意吉祥,讓每一個來到這裡休息娛樂的市民都感到賞心悅目。“這裡給我的晚年生活帶來了無盡的樂趣。生活在這樣的企業周圍,我很幸福。”王大爺笑著說。

·

改進工藝

鞍鋼人爭當環保捍衛者

站在並排而行、飛速轉動的螺旋提升泵前,渾濁的工業廢水被引流向高處,經由一次沉澱池、二次澄清池、移動罩濾池等環節,變得越來越清澈、越來越乾淨……預處理系統結束後,經過物理、化學處理技術的汙水就達到鞍鋼工業淨環水標準。“完美變身”後的汩汩淨環水將通過管道再次進入生產環節,繼續發揮作用。

“汙水處理後和自來水無異,還可以飲用呢!”孔慶兵驕傲地說。在取樣處,孔慶兵隨意打開幾支水管,流淌出的水,果然如家中所用自來水一樣,清澈、透亮,沒有一點兒雜質。“這裡的除鹽系統採用‘超濾+反滲透’雙膜法處理技術,處理後的水叫‘一級除鹽水’,主要為對水質要求更高的用戶提供。”孔慶兵說。

在鞍鋼股份煉焦總廠二煉焦作業區職工李晏家的眼中,廠區天藍水清是鞍鋼向環境“大考”提交的最好答卷。上世紀70年代,李晏家入廠成為焦化系統的工人。40多年來,從50年代4米老式焦爐,到今天自動化程度更高的6米焦爐,李晏家親身經歷著鞍鋼的改革與發展,最大的感受就是設備升級、工藝更新給身邊的環境帶來的一系列可喜變化。

至今李晏家還清楚地記得那細膩的焦粉落到身上的滋味。當時焦爐使用水熄焦工藝處理方式。每當水澆灌到上千度的火紅焦炭時,一股煙塵就會沖天而上。

隨著煉焦系統一次次升級改造,生產工藝和設備不斷改進,幹熄焦設備系統成功地替代水熄焦。不止如此,裝煤、推焦到熄焦再到運焦等不同生產環節都安裝了除塵裝置,使焦炭質量和生產效率都得到極大提升,這不僅為高爐提供了美味的“糧食”,也通過綠色生產還市民一個清澈的藍天。李晏家說:“時代在進步,技術在革新。作為一線職工,參與到設備和工藝升級改造中來,成為綠色環境的忠誠捍衛者,我很幸運。”

·

變廢為寶

展現“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

如果沒有讓鐵山披上綠裝,這裡應該還是一片無人問津、塵土飛揚的排巖場。白楊吐翠,桃樹、紫槐、櫻桃開出各色小花兒,蜜蜂嗡嗡飛來飛去,野雞、喜鵲林間出沒……曾經的鞍鋼礦業大孤山鐵礦排巖場,如今是一個生機盎然的綠色生態園。

“礦區的空氣質量,採場周邊的空氣明顯淨化,空氣含塵濃度逐年降低。這在以前是根本想象不到的。”鞍鋼礦業生產服務中心綠化服務區副主任李輝驕傲地說。幾年來,礦山人為了讓排巖場煥發新的生命力,付出了艱辛的努力。一年四季,他們都非常忙碌,尤其到了果樹需要大面積維護的時候,他們甚至要忙到晚上11點左右才下山,第二天早上3點又上山了。

說起礦山的綠色變化,礦山人感觸最深。在鞍鋼礦業大孤山鐵礦工作35年的採礦作業區挖掘機司機徐繼東說,生產現場“灰塵飛舞”的場景早成為過去。如今的礦山不僅做到了綠化復墾,還通過多種防塵治理措施有效地改善礦區環境。在礦山人的努力下,近年來,鞍鋼礦業公司先後完成生態恢復面積約2220萬平方米,種植喬木1100萬株,灌木1580萬株。

高爐礦渣曾經作為鞍鋼生產環節上的固體廢棄物被處理掉。時光斗轉,誰也不曾想到,這些一度被視為“廢物”的黃色水渣搖身一變成為綠色建材原料和精品鋼鐵物料。鞍鋼眾元產業公司礦渣開發公司微粉分公司副經理劉麗娜在這裡親眼目睹了“化腐朽為神奇”的過程。

2001年,劉麗娜進入礦渣開發公司工作。當時公司正組織建立第一條高爐渣微粉生產線。十幾年來,公司先後在本部和鮁魚圈建設了六條微粉生產線,此前不被重視的高爐礦渣得到了深加工和處理。隨著生產技術不斷地升級,礦渣粉已經成為市場上炙手可熱的“網紅”產品。

辦公室電腦裡那份《高活性礦渣粉關鍵製備技術》研發報告,劉麗娜研究了一遍又一遍,修改了一次又一次。十幾年來,劉麗娜不斷地開展新礦渣粉試驗研究工作,組織各個環節的研發和生產人員加大礦渣粉細度、活性等方面研發進度,縮短新的礦渣粉從理論實驗轉化為大生產的時間。如今這種高活性礦渣粉已經在生產線上進行了多次實驗,鞍鋼人不斷從這廢棄的高爐礦渣中挖掘巨大的商機。

“不僅要讓這些廢棄的資源重生,還要產生最大的價值。”在劉麗娜和她的同事心中,發展循環經濟,實現冶金渣綠色加工處理,為建設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型企業出一份力,是恆久不變的責任和追求。

中企君薦讀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