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像《歌手當打之年》類綜藝節目,真的有必要雲錄製播送嗎?

老亮奔兒


一、首先我們要搞明白什麼是“雲錄製”

所謂的“雲錄製”,說白了也就是,藝人沒有錄影棚的情況下,只能用手機或電腦自行錄製素材,然後再將錄製好的視頻素材發給節目組,最終由自行隔離在家的節目團隊“雲製作”一檔完整的節目。

“雲錄製”中沒有佈景,嘉賓也精美的妝發,沒有舞臺打光,沒有專業錄音設備,甚至畫質會有些“糊”和卡頓,在這樣的條件下節目組做出專業的綜藝水準,這種形式對節目後期製作是最大的考驗。

二、為什麼會催生“雲錄製”

疫情影響下,無法進行線下作業的影視行業開工難,但最為綜藝節目,要生存下去,只能“被迫”使用這中方式來進行創作,大白話就是“被逼無奈”

三、和我們普通人有什麼關係?

作為普通人,我們因為疫情在家,這麼長的總要有一些娛樂項目,不然肯定會發瘋的,我們肯定也想看一些新穎的綜藝節目,對我們來說這也是一種好事,畢竟這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愉悅。

四、綜上所訴我認為這種新穎的“雲錄製”是好的開始

每次歷史上有影響的大事件都會催生出一批新鮮的產物,“雲錄製”也是一樣的,它既可以促進行業的發展和技術的創新,又能為我們大眾帶來歡樂,何樂而不為呢,你又是怎麼認為的呢?歡迎留言我們共同討論


大贇子帶你看世界



我真的很佩服湖南衛視,在國內的電視臺當中任何時候都大膽創新走在前面。

對於這個節目來講,的確十分有必要。因為疫情,錄製節目會有很多風險,但是如果不錄製,很多事情都會停滯,對於歌手這種季播節目來說,好不容易弄起來的熱度因為停播立馬就被觀眾遺忘了。



而且今年的《歌手》收視率原本就很危險,這幾年收視和熱度一路下滑,今年的節目請來的居然很多是前幾季的選手,如果再不正常播放,恐怕這個節目要徹底涼了。



反過來看,觀眾因為疫情在家裡不能出門,恰恰給了這些綜藝節目機會,所以湖南臺肯定會想辦法播出,而云錄製就是很好的辦法。雖然說效果肯定沒有現場製作的好,但是有東西播出總比所有節目停播的好。



不光是《歌手》,湖南臺的《天天向上》也是雲錄製,甚至還有一檔《嘿,你在幹嘛呢?》這樣的直播連線節目。



看起來跟傳統的電視節目相比,這些雲錄製實在是很隨意,但在當下吃播、小視頻這種看起來更加無聊和打發時間的內容都火了的時候,明星也好,電視臺也好,也在不斷地創新,跟上觀眾的腳步。畢竟只要有流量,就有一切。



而另一方面,湖南臺能做的出這些看似很不正規的小節目,也是得益於擁有自己的網絡平臺。



當年在優酷、土豆等視頻網站非常火熱的時候,湖南臺就推出自己的平臺——芒果tv。當時一度被人唱衰,畢竟沒有哪個電視臺會自己做平臺,投入精力做平臺看起來非常傻。

然而這麼多年過去,事實證明湖南臺的這個決定非常正確,後來的浙江衛視等電視臺想模仿,但是一直都沒做起來。

無論是電視節目,還是網絡節目,芒果tv的巨大容量吸引了無數觀眾,同時因為看電視的越來越少,而在手機、pad等客戶端的觀眾越來越多,芒果tv也佔據了天然優勢。



現在的芒果tv已經不光是湖南臺的網絡轉播平臺,更多時候,是能夠和騰訊視頻、愛奇藝等平臺相提並論的視頻網站了。



這也大大增加了芒果臺的機會,他們可以製作更多的網播內容來吸引觀眾。憑藉《明星大偵探》、《我家那閨女》之類的網播節目,相信芒果臺的廣告收入也大大增加了。


喃喃的


我感覺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是開創了一種娛樂節目的新模式!

《歌手·當打之年》是湖南衛視推出的音樂競技節目,由洪嘯工作室出品,劉燁(前兩期)、梁田(第三期開始)主持。首發歌手為華晨宇、MISIA、蕭敬騰、徐佳瑩、袁婭維、毛不易、周深,奇襲歌手為李佩玲、黃霄雲、劉柏辛,由蕭敬騰擔任該節目的音樂串講人。節目每期邀請專業歌手之間進行歌唱競賽,並提供平等競技舞臺。節目於2020年2月7日20:10在湖南衛視首播。

因特殊時期,湖南衛視對原計劃進行第三期錄製的《歌手·當打之年》進行適時調整,創新採用“雲錄製”的錄製方式,在儘量保證節目正常錄播節奏的同時,再度體現出湖南衛視應時而變的創新魄力。此次錄製與芒果TV進行深度合作,臺網聯動形式為中國國內音樂綜藝首次嘗試。

疫情期間催生了很多新鮮事物,“雲”概念走上了歷史舞臺,這是特殊時期的特殊產物。但細想後“雲”概念又是發展的必然產物!要知道5G時代馬上來臨,娛樂節目雲錄製也算是網絡時代的新嘗試!雲錄製的娛樂節目雖然剛開始觀眾會有點不適應,但有娛樂節目對於我們普通觀眾來說總比沒有娛樂節目好。這樣既響應了國家的限娛令的要求,又能滿足觀眾的觀看需求,最重要的是可以讓各種冠名商,贊助商心甘情願的掏出手裡的票票來增加臺裡的收益。


小小狐愛電視


我覺得雲錄製播送,其實也是一種新鮮的嘗試。至於有沒有必要我覺得可以兩方面來考慮:

對於湖南衛視來說是有必要的。

收視率一直是作為地方衛視爭奪的目標之一,收視率高自然可以獲得更多的資源和效益,而《歌手》作為比較火的歌唱類節目,如果斷播了,那麼對湖南衛視來說是一筆損失,但是通過雲錄製可以吸引更多觀眾的注意力,滿足觀眾的好奇心,獲得更多的收視。

湖南衛視每一季都有播放的綜藝節目,倘若歌手不及時播放的話,那麼勢必會影響到後續綜藝節目的播放,《嚮往的生活》、《中餐廳》等一系列節目,這些節目也是非常的熱門。收視率、熱度也高。如果《歌手》不播放下去的話,最好的打算的話後面節目只是延播,但是最壞的打算的話就是後面的這些綜藝節目將會被砍掉,這樣就會白白損失了很多收視率,所以能夠一個手段繼續播放,那為什麼不播呢?就像在公司上班的人一樣,既然可以在家辦公,公司裡的老闆難道會讓你一直閒的,還發工資給你。



對於觀眾來說必要性不是非常高。

因為《歌手》如果不播放的話,那麼觀眾自然也可以選擇去看其他的節目,很多新的電視劇、綜藝節目也是在這個時候播出,自然會有新的東西來代替。例如《天賜的聲音》熱度也是非常高,觀眾的選擇面廣,所以觀眾不擔心。

就像一件商品,供過於求的時候,顧客自然不擔心,但是供不應求,顧客就會著急,而現在綜藝節目一直處於供過於求的局面,觀眾當然會不急。



所以對於湖南衛視來說,其實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對於觀眾來說。必要性也不是非常的高。但是歌手這期的雲錄製個人覺得非常的好看。米西亞和華晨宇的演唱令人動容,白舉綱勇敢挑戰蕭敬騰也是有看頭。


嗯嗯sun


在嚴重的疫情限制下,不少綜藝節目都面臨延期錄製的命運,(不包括那些在疫情出現前錄製好的節目),面對這一窘境諸如《王牌對王牌》、《嘿!你在幹嘛呢》、《歌手當打之年》等綜藝節目採用比較新穎的雲錄製播送的方式來達到按期完成節目播放的目的。

但具體雲錄製是什麼樣的呢?就我瞭解他們是角色的轉變,主持人成了主持兼導演,導演轉變為了編劇,主持人和嘉賓自己完成拍攝,改變了傳統的綜藝定式。

到底有沒有必要進行雲錄製播送呢?我的答案是,有必要的。這不僅適應當下嚴峻的疫情環境,也是一種突破和創新的節目形式,符合當下的國情。

當然有了這麼新穎的綜藝節目形式,相信也能成為你無聊時的一種消遣吧,當然肯定有人會反對,但我想說,你無法阻止的是潮流發展的趨勢。最後希望疫情早日結束。


迷路於迷霧


首先,我對於湖南臺的這種創新行為非常認可。並且作為湖南人,由衷地感到自豪。

1.這是一種創新,是與時俱進。創新是什麼?就是新鮮好玩,別人還是老一套,它已經玩出了新花樣。這不值得提倡嗎?

2.疫情當前,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或許雲錄製的內容效果沒有那麼好,但是總好過於沒有東西呈現。而且這種方式以新穎的形式吸引了觀眾,觀眾對質量的要求也會更為包容。我記得,當時,隔離在家的周深,在自家臥室唱歌比賽,還上了熱搜。這種形式不是很有趣嗎?

3.創新其實是一種包容。我覺得湖南臺的娛樂節目之所以能走在前列,正是離不開它的包容與創新。包羅萬象,五彩紛呈!


盛小呆


疫情之初,沒有人會想到這場突然降臨的災害能夠奪取那麼多人的生命,大家還沉浸在春節將至的美好期待中。可沒有人到,這場災難從南到北,橫貫東西橫掃了每一個家庭。在這舉國上下,共赴國難之際,偏偏有那麼一些人,趁火打劫大發國難之財。同時也有一些媒體,不積極的倡導共赴國難,與國分憂,拿出更多的精力來報導積極正能量的事件。反倒是在這個堪稱國難之際,還在大張旗鼓的去搞那些對社會無意義,堪稱無聊的事情,這些人的心到底是怎麼想的。


東北小哥在印尼


1.首先是合同問題。這些綜藝節目事先都是有籤合同的,比如和贊助商、嘉賓這些都是有合同的。如果不播有可能面臨法律方面的糾紛甚至是高額罰款的。因此必須得播,只是因為遭遇疫情不得不改變一下形式而已。

2.收視問題。因為疫情導致大家不能出門,但因此也造成娛樂項目比較單一,如果節目做得好有可能反而取得比平時更好的收視率。尤其像歌手這樣有一定收視基礎的綜藝節目。

3.廣告商和演員的要求。因為疫情的影響,今年各行各業業績都會受到衝擊,而廣告商自然也不例外。疫情期間生產活動無法開展,自然會對節目施加壓力增強曝光度,減少今年因為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

而演員也是一樣,因為疫情導致演出活動減少,正好因為錄製節目有事情可做。當然不希望節目取消。

綜合這三點,所以節目不會取消,只會改變其他形式錄製播出。


口哨哥阿信


正好最近接觸到直播一類的業務。首先,歌手這一類節目屬於競技類的節目。並且通常來說,歌手完成演唱後,觀眾會與其進行互動,並且最後現場票選,得出當場競演冠軍。整個節目其實在現場效果,觀眾視覺+聽覺、歌手姿態及臨場發揮等,都是隻有在現場才能夠感受到的,並且群體氛圍和個人感受是不一樣的。就像演唱會現場去聽周杰倫的歌,和在家裡一個人放周杰倫的演唱會,是不一樣的感覺。

尤其是競賽類節目,有競演結果答案揭曉的設置,其實在家中,是很難刺激到感官的。隔空進行播放,隔開了觀眾與歌手之間的共鳴這一個環節。所以,其實並不適合。

但是,適合與否並不重要。在目前疫情之下,能不能得到流量,節目因不可抗因素導致無法播出時,是否有plan B執行。

而《歌手》雲錄播,正是如此。


午後三點雜記


首先,應當對勇於嘗試“Plan B”的精神予以鼓勵!

如果技術設備等條件成熟,可以做到雲錄製,觀眾所聽到的音質不會有太大損耗,未嘗不可以嘗試。

我相信這次嘗試應該不只是為了疫情,在以後面對的任何發生的諸如此類的事件或災難等面前,人們,包括媒體人,必須有plan B!

雖然雲錄製音樂類型的節目也算開了媒體先河,但是勇於嘗試plan B的精神應當予鼓勵!

但是,因為《歌手當打之年》本來就是現場類音樂節目,雲錄製會讓節目失去了live和battle的意義!

歌手徐佳瑩就坦言:這個節目要怎麼進行呢?500位觀眾同時間線上收看嗎?直接線上投票嗎?他要怎麼奇襲?我覺得節目組裡面肯定有奇異博士吧,在不停地轉換時空。

有些網友也提出:“歌手這節目到底在傳達什麼?到底是用什麼來吸引觀眾?現在是歌手自己拼設備、拼音響、拼錄音室?再拼錄音師、拼剪輯師、拼修音師?觀眾隔著屏幕,用著各種不同的電子設備,參差不齊的聽覺設備,來給歌手投票?那這個節目到底是在做什麼?”

確實,從第一次雲錄製的節目效果看,10位歌手,分別在五座城市,在不同的空間、不同的錄製現場、不同的音響設備和演奏團隊之下進行演唱。這就帶來了很多問題:

第一,公平性。有的歌手是在大舞臺演唱,雖然沒有觀眾,但音響設備和演奏團隊更加豪華,現場效果更好,比如像米西亞,現場還有萬隻蠟燭,較好的烘托了氣氛,讓歌曲更具感染性,觀眾投票第一就是證明;而有的歌手就在一個小錄音棚,雖然也是現場,但空間小、舞美音響等設備有限,演奏團隊的水平也有差異,這就讓歌手演唱的LIVE效果大打折扣,像華晨宇、黃霄雲等喜歡飆高音、現場型的歌手,受到的影響更大。更有甚者,像周深只能自己在家裡演唱,技術層面、表演層面更是吃了大虧。《歌手》畢竟是個音樂競技類節目,歌手之間是要比賽、排名還要淘汰的,但不在同一個舞臺上唱歌,硬件上的不公平,讓每期節目的最終結果變得難以服眾!

第二,觀賞性。以往《歌手》節目之所以好看,除了歌手的演唱本身吸引人之外,歌手之間的互動,歌手在現場觀眾之間的互動,部分觀眾誇張陶醉的表情等等,也是節目的看點。而現在雲錄製的方式,取消了觀眾,歌手之間的互動也少了,也讓這個節目變成了一個“純聽感”的節目。對於很多現場表演型歌手,如果有觀眾在場下為他歡呼叫好,會激發他更大的潛能,將歌曲演繹的更精彩。

所以這樣一來,歌手之間的現場BATTLE感蕩然無存,歌手演唱的現場精彩度也驟然下降,《歌手》這個節目的意義也變得索然無味。

有些網友就說了:既然是這樣,我何苦在固定時間、在線上聽你們的演唱,還不如買歌手們的CD盡情欣賞呢!畢竟錄製好的專輯不受網速卡頓、硬件設備、錄音質量的影響,效果更好!

結語:個人認為如果是像《我們的歌》《蒙面唱將猜猜猜》等現場live和battle不是特別強調和需要的節目用雲錄製的方式更好,不會暫停播出影響觀眾觀看,也不會過多影響節目質量。但像《歌手當打之年》這類強調賽制,並且以當下現場觀感為評分基礎的節目來說,還是不適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