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人,五行缺「愛」

當代中國人,五行缺“愛”

這幾天追《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說實話除了奔著這是唐家三少和愛人的真實愛情故事以及我大愛的羅晉外,就是奔著這個電視劇名字裡那個“愛”字去的,因為我總覺得現在很多人都得了“愛匱乏”症,包括我自己。

總是聽到這麼一句話,說一個人人品差,行為惡劣,是“五行缺德”,放眼中國當下的大環境,GDP倒是一個勁兒的往前奔,可是似乎越來越多人“五行缺德”了,無論是不怎麼關痛癢的雞毛蒜皮,還是被媒體曝光的惡性事件,似乎“五行缺德”都已經不再是個體事件,而是社會化了。很多人應該有這樣的感受吧——整個社會的戾氣很重,各種層次和方面的心理扭曲和變態讓人悲涼痛心。我們本應該活的像個人,卻越來越活的像個殭屍。

老年人群體首當其衝遭到了社會的反感,無良無德無賴碰瓷兒的老年人搞臭了老年人的名聲;再就是惡貫滿盈的《未成年人保護法》不知道保護了多少惡魔,包庇了多少“未成年”的壞蛋;而中年人的世界似乎也不太平,各種油膩,各種在生活重壓之下心態的異化,精神的墮落。別的不說,有多少男人在婚姻中行為醜陋,有多少女人被另一半折磨成了可怕的怨婦,然後把怨毒刺向孩子,導致戾氣怨恨惡行等等在代繼間傳播,並且惡性循環。

其實整個社會缺德的本質,是嚴重的缺愛。

《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裡,有一個情節給我很大震撼,就是富二代韓東考試掛科,讓老師給給他通融通融過了,老師不從,他為了逼老師,先是下跪,無果之後竟然對老師揮掌相像,完全已經不顧及對專業和老師的尊重。幸虧老師是個練家子,倒是給韓東來了“致命一擊”。

事情傳到韓東爸爸哪兒,他狠狠的教訓兒子,從他爸的表現看,我覺得韓東變成這樣是必然的,也許韓東他爸內心深處是很愛他的吧,但我感受到的只有他對韓東的厭煩、排斥、不接納,父愛匱乏的大男生於是用囂張跋扈的姿態去證明自己的存在和尊嚴,以及如飢似渴索取愛和關注。

這兩天幾條未成年的惡性案件也讓人震驚,首先是某小學五年級學生因為考試成績殺害同班同學——自己學習成績不好,但另一個男生是學霸,總是考第一,就威脅那個男生如果再考第一就殺死他,結果那個男生又考了第一,兇手果真就殺死了男生。另外一個惡性案件是14歲男生經過預謀和蹲點,綁架,刺傷並強姦了同班一女同學,好幾個傷口都是致命傷。這幾個惡魔很有可能就是當前社會“愛的教育”嚴重缺乏催生出來的變異品種。

其實現在很多事情都讓人痛心不已,對於孩子來說,家長最花費精力關注的是學習成績,是各種才藝,千方百計為孩子尋找優質教育資源,不能掉隊,不能落伍,他們也知道應該關懷孩子的心靈成長,應該給予更多愛的關懷,可在現實面前似乎嚴重力不從心,不因為陪寫作業氣得做心臟搭橋手術就不錯了。孩子犯錯,很多家長也知道應該給予更多耐心,傾聽孩子心聲,撥絲抽繭去疏導孩子的問題,但這個實在太花時間與精力,而時間寶貴不等人,於是往往簡單粗暴化的懲罰打罵了事。很多孩子的父母為了生存或者生活質量疲於奔命,沒有那麼多時間陪伴孩子、用愛滋養孩子的人格,只好退而求其次用金錢做代替品,導致孩子變成一個寂寞空虛冷的物件兒。現在的很多孩子,往往被養育成了一種奇怪的生物:有精緻的硬件和豐富的技能,人格與心靈卻殘缺、乾涸、扭曲、瘋狂,還有一些孩子,雖然表面修養似乎很好,但骨子裡卻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小小年紀已經心機重重,攀高踩低陽奉陰違操作倍兒溜。

在成人的世界,因為很多人從小沒有學會如何去愛,也沒有真正感受過好的愛,所以導致他們不會愛人也不會愛自己。最明顯的表現就是在婚姻中,婚姻的締結早已把愛放到了很不重要的位置,條件匹配才是重中之重,誰再懷抱著“愛”去戀愛,往往顯得特別傻氣,婚姻從一開始就建立在各種算計和現實的衡量中,所以婚姻中感情的冷漠和淡泊無可避免,男人們往往不愛自己的老婆,他們需要的是行走的子宮,帶工資的保姆,然後自己繼續活在自己的世界,在需要配偶出席的場合有那個人出來裝點門面就行。而從丈夫那裡得不到愛的妻子們就很容易變成可怕的怨婦,沒有愛的滋養的她們很容易變得刻薄、刁鑽不講理,沒有包容心,神經質和潑婦基本上都是無愛婚姻塑造出來的作品。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細胞健康,社會才能健康,一個心態平和的社會,它的家庭往往也是溫暖的、和諧的,但當下中國社會出現的這種可怕的現狀,也不能全怪生活於其中的人,社會發展的機制問題重重,各種黑暗,各種不公,個體的聲音無從被聽到被尊重,普通民眾生活負擔沉重,風險太多保障太少,讓太多的人即使知道“愛”的重要性,卻心有餘而力不足,不知不覺把自己塑造成這個大機器上的零件兒。但人畢竟是有精神的生物,它會起作用,會影響人的行為,它需要出口更需要愛的滋養才能煥發出生命力而不是破壞力。

忽然想起許美靜的《迫在眉睫》——你可知道/花可以開的更好/可是愛躲不了暗夜的燃燒/真心觸礁/餘情未了/幾個明天才可以退去煎熬/我已走累了想找個肩依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