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助力自行車的出現,是新國標下電動車的新方向?

2018年5月15號,新國標出臺,由原來的部分條文強制改為全文強制;增加了防火性能、阻燃性能、電磁兼容、整車標識、防篡改要求;保留完善了腳踏騎行能力、制動性能等內容;調整了車速、車重、額定功率、反射器等關鍵指標。

電助力自行車的出現,是新國標下電動車的新方向?

其實,電動自行車並非我國特色。在多山的鄰國日本,踩單車通勤的人們更需要電動的輔助,而日本的法規明確要求能合法上路的電動自行車必須是電助力自行車。在歐洲,帶電力輔助的自行車被稱作E-BIKE,已盛行多年。我國新國標的制定也一定程度上參考了日本和歐洲等國家的法規要求。那麼這裡的電助力自行車到底是什麼?和國內傳統意義上的電動車又有哪些區別?國內市場前景如何?

電助力自行車的出現,是新國標下電動車的新方向?

電助力自行車通常沒有油門轉把,是在人力踩踏的基礎上給與店電動力輔助。車輛造型更接近傳統自行車,它既保持了傳統自行車的輕巧便捷,同時電動馬達的輔助加持,讓普通人也能在爬坡和載重時如履平地、輕鬆暢快。

電助力自行車的出現,是新國標下電動車的新方向?

與傳統電動車相比,電助力自行車的車身重量要輕上一半甚至更多,除了通勤代步功能外,消費者更多看中的是其運動娛樂屬性和運動健身屬性。所以電助力自行車的定位群體多為年輕群體。而目前我國市場是電助力自行車才剛剛興起,這既是個機會也是一個挑戰。

隨著新國標落地,傳統電動車市場即將迎來一次大洗牌。新國標的出臺是一道門檻,門檻意味著難度和阻力,但是門檻之上孕育著新希望,而電助力自行車的出現或許給我們帶來了另一種全新的思路和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