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推廣:只圖個「聲量」,也未免太任性了吧

市場推廣:只圖個“聲量”,也未免太任性了吧

諸葛君說:拉新、留存、活躍、轉化、流失、激活等是運營的全流程,其中拉新不僅是第一步,而且是貫穿運營全流程的,拉新做的不好,產品就缺乏靈魂,靈魂即是用戶,沒有用戶,再精緻完美的產品都毫無意義。

然而,當我們好不容易用內容也好、廣告也好,任何一種方式吸引住了用戶,但是沒有提供下載產品的入口/購買的鏈接,或者把入口/鏈接“藏”起來,那這就不是拉新了,只是做了一次品牌宣傳而已,對核心轉化毫無意義。

既然,獲客推廣如此之重要,作為一名新時代的運營,我們該如何拉到“高質量”的用戶呢?

一、拉新:渠道投放&渠道管理

講到拉新,就繞不開渠道推廣,常規的投放類型有信息流、SEM、應用商店和大大小小的廣告平臺,具體投放策略視產品類型及目標用戶而定,通常渠道投放分為投放前的準備和投放過程中的策略調整,這兩個階段。

階段一:投放前準備

瞭解產品的特性及目標用戶群體的基本特徵;

結合產品特性基於對用戶有利特徵進行排序;

提煉產品相對競品的優勢特徵;

瞭解手頭固有渠道投放情況。

投放前對內的工作主要目的是:快速瞭解自家產品和業務,瞭解投放對象類型,提煉製作推廣物料的基礎素材;瞭解手頭已有的投放情況,依據渠道的比重,判斷當前的工作重心。

以金融理財類產品為例,理財客戶的顯性特徵大多是有一定積蓄且願意嘗試低風險產品,隱性特徵是客戶投資決策週期長。基於這些特徵,我們再深入研究客戶投資行為決策路徑,不難發現:讓用戶舉棋不定的最大因素,大都是“安全嗎?靠譜嗎?不會被坑吧?”

這恰恰就是客戶於我們的有利特徵,之後我們需要提煉產品的優勢特徵,比如“1500萬投資用戶的共同選擇”、“安全穩健運營10年”···通過幾組數字來打消客戶疑慮,引導用戶成功首投破冰。

階段二:投放中期的渠道管理

首先,我們觀察以下幾個典型的渠道數據。

渠道2、渠道3每天帶來1000多名用戶,轉化率20%;

渠道1每天新增900名用戶,轉化率8%;

渠道4、渠道5每天新增200名用戶,轉化率19%;

渠道6每天只有180名新客,轉化率9%

我們發現,無論渠道有多少,都可以簡單地按照“量級(註冊數)”、“質量(轉化率)”兩個維度,做一個渠道類型分佈圖。像下面這樣:

市場推廣:只圖個“聲量”,也未免太任性了吧

第一象限:渠道2、3屬於優質渠道,客戶質量又高,流量又大。通常頭部渠道需要重點維護,除了保持優質的渠道合作關係外,還需要持續提高渠道的收入,挖掘渠道潛力。

第二象限:渠道1質量比較差,但是客戶流量大,排除渠道本身的客戶質量問題(例如假量或用戶畫像有差異),渠道1依然具備成為頭部渠道的潛力。所以我們需要調整渠道投放策略,力求更精準地找到目標客群。

第三象限:將渠道6放到最後一個講,因為它質量又差,流量又小,基本上毫無價值。在這裡,我們需要評估渠道是否還具有投放價值,是否放棄渠道,以節省人力物力,但具體情況還是因渠道對象而異。

第四象限:渠道4、5的質量比較高,但帶來的流量相對偏小。該類渠道主要策略則是加大渠道的投放,並且在加大投放的過程中,要持續關注渠道質量的變化。(如果渠道本身對我們進行控量,則可以考慮如何優化出價策略與投放計劃,在雙贏的同時確保渠道起量)

通過上述的渠道管理辦法,匹配渠道管理措施,就能為產品帶來更多、更優質的客戶規模。

二、評估:用戶溯源 & 數據打通

考慮到推廣成本和流量的稀缺,唯有珍惜一點一滴的流量,聚沙成塔,能轉化必轉化,能“品效合一”就一定不要“品牌務虛”,因此,圖個聲量(流量的數量)的同時也要有“路轉粉”(流量的質量)的成交轉化。

市場推廣:只圖個“聲量”,也未免太任性了吧

在推廣過程中,我們通常會遇到這樣2個問題:

1、流量數量——從哪個渠道過來的用戶數量最多?

比如APP產品,我們並不關注用戶從哪一個渠道下載是最多的,而是關注用戶搜索了哪一個關健詞,然後下載哪一個關健詞搜索的最多。如果開展線下活動,我是放在春熙路還是放在寬窄巷子來的用戶更多。

2、流量質量——哪一個渠道質量是最高的?

哪個渠道來的用戶留存率最高,關鍵行為轉化率最高?這個是用戶的質量。什麼是關鍵行為轉化率,比如,以留存作為用戶的關鍵轉化。

市場推廣:只圖個“聲量”,也未免太任性了吧

考慮到在大媒體平臺投放成本很高,我們通常採用其他拉新手段,比如:線下推廣,軟文轉發等,這樣一來,如果搞不清楚客戶究竟從哪兒來的,就無從評估各個渠道的質量,因此,我們需要通過utm參數來標識用戶來源。

市場推廣:只圖個“聲量”,也未免太任性了吧

比如,舉辦一場免費試用的活動,把這個活動分享到朋友圈進行自傳播,同時對活動進行A/B測試。原鏈接是諸葛io的官網,那麼在設置了UTM參數後,我們增加了廣告來源是朋友圈,媒介是社交網絡,活動是免費試用,內容是A等等。

市場推廣:只圖個“聲量”,也未免太任性了吧

在後期數據分析中,我們可對不同渠道進行區分,衡量各渠道進入產品的用戶數量,基於Deferred DeepLink技術,解決了用戶掃描二維碼跳轉到H5頁面,點擊安裝下載APP,跳轉到應用商品,安裝完畢再跳轉到應用,這一過程中的用戶識別問題,將中間流程打通,即可監測到通過各種渠道進入產品的新增用戶數,評估渠道的流量數量。

市場推廣:只圖個“聲量”,也未免太任性了吧

同時,在產品中埋入如註冊、購買、使用關鍵功能等事件,監測用戶對這些事件的觸發情況和用戶留存情況,評估渠道流量的質量。

此外,SEM的重要程度不容小覷,互聯網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途徑多種多樣,但其中大部分人比較依賴搜索引擎給出的結果,所以這個錢怎麼花?用多少錢買多少流量,能帶來多少轉化,是衡量投放效果的最重要一環,唯有實時且精細化的追蹤到不同創意/關鍵詞在每個投放渠道中所獲取的流量在後續的轉化效果,才能指導我們不斷優化SEM投放策略,實現投放的高精準度。

市場推廣:只圖個“聲量”,也未免太任性了吧

圖1:諸葛io之SEM優化

我們總會想著如何讓文章更有傳播力、如何把視頻H5推給更多人玩起來,於是會大批量的投放各種渠道,但是效果可能不佳,重金花出去了,效果不佳,因此承受了很大的壓力。事實上,渠道管理與監控並不難,難的是怎樣去調優投放策略,達成業績目標,高手還是菜鳥,全看這一步。特別是在推廣預算有限的情況下,真的真的很考驗個人能力,畢竟要把推廣的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